践履笃行 知行合一——基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中“双新”课程改革艺术《室内乐》选修课程实践研究

/ 2

践履笃行 知行合一——基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中“双新”课程改革艺术《室内乐》选修课程实践研究

范洁,王晓丽,张旭

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石家庄外国语学校1994年建校,始终秉承“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特色”的学校文化理念,独辟蹊径创办特色学校,打破常规联合办学之路,筑巢引凤广揽优秀人才,探索优质教育发展之路。《室内乐》课程是石外高中学生的选修模块,其在整体设计中与必修课《高中音乐鉴赏》有机衔接,形成拓展教学体系。

第一学期初级教程,侧重于普及化、人人化教育,更多的是注重个性发展,以拓宽视野、提升音乐素养为导向,培养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以提升室内乐修养与音乐审美能力为目标,用榜样力量,促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学期则侧重人文底蕴积淀、专业知识储备、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室内乐演奏技能的提升。在生活中,教会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培育心灵音乐,拥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开发艺术思维,锤炼意志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在导学中,提高艺术审美品位,培养学生优质学力与赏析品鉴力。在发展中,用职业体验式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成长,追求卓越,成就梦想。

一、艺术思政课,培根铸魂,用国歌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国歌承载厚重家国情怀。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来源于抗日战争,每当音乐响起,总会让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因为歌中有中国故事,有中国精神。

86年前,田汉、聂耳以笔与乐曲为枪,用音乐唤起国人的斗志,让这首代表着国家主权与团结奋斗民族精神的歌曲,唱响了整个神州大地。历经时代变迁,这首进行曲在烽火中得到淬炼,为中国人民所铭记与热爱。

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国歌有84个字37小节,标准时长是46秒。今天,我们用国歌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凝聚民族精神,这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音乐在国家主义功能上的最大体现。

  1. 鉴赏名作,启智润心,让学生感知艺术符号提升鉴赏力。

室内乐作品,具有细致精妙的声部结构、丰富的细节、细腻的力度变化。如果说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完善人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经历,那么室内乐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音乐形式。在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中,聆听体验室内乐,是中学生必须经历的听觉之路。用室内乐艺术特色课程、交响乐团社团活动,促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采用美国、日本系统基础训练法,强化基本功,排练中解决声部间和声音响不均衡的问题。学生通过常年参加全球基础教育联盟大会、五月鲜花展演等实践演出,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提高演奏技术。

从作品的物化形态来说,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与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工艺等)。其中,音乐与绘画、数学、语文、历史、地理、建筑、语言、自然科学等学科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内在美学联系。

在我们的课堂上,通过音乐与文化相交汇,与绘画、舞蹈、戏剧、诗歌、散文、数学、影视等领域融会贯通。教师会引导学生一起赞叹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辉煌,埃皮达鲁斯剧院的古老,惊叹门采尔名画《无忧宫的音乐会》中这位曾为音乐放弃王位的国王,他竟创造普鲁士帝国传奇......这种跨界交融,可以生动再现每个时代的艺术风采,给学生全面展示世界音乐的多样性,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音乐教育的潜效应。

室内乐课程,从校园“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史,学音乐体裁与风格诠释,识音乐术语与特色乐器,知音乐流派与代表人物,赏音乐名家与经典名作,谈世界名人与音乐的故事,品世界名画里的音乐元素……鉴赏名作,让学生与优秀作品艺术情景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励精神,温润心灵,感受世界的美好,拥有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1. 提升气质,激发潜能,具备高度艺术品位让生活更优雅。

音乐是听觉艺术,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美国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Susanne Langer)所著的音乐理论著作《哲学新解》(Philosophy in a New Key)阐明其理论:艺术的普遍价值主要在于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感觉,并且人们可以思索、理解。每一首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一种符号,即:表象符号。这些音乐符号为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对作品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诠释空间,激活了学生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来展现,只有懂得音乐的人才懂得生活。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摇滚音乐、酒吧音乐、百老汇音乐、轻音乐、现代爵士乐、电子音乐、影视动漫音乐,这些元素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

在室内乐课堂上,我们希望学生探索音响及自然界的声音,可以使用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交汇,民族器乐与古典音乐结合,让传统与时代音乐对话,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还可以结合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积极推广课外音乐教育应用范围。

四、职业体验,艺术创作,让人生规划助力学生成长。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在青少年成长关键期,学生人格颇具可塑性,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将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

实践活动是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发现,在以往的演出活动中会有很多工种和辅助性工作。如:导演、乐曲编创、剧务、演员、服装、道具、舞美设计、化妆、舞台组织、后勤保障......这些工作教师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并有意识的安排明确责任,通过协作去完成。那么这个愉快的过程,培养的就是学生群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交往能力,认识自我价值。

我们通过专业领域间的形式交融,做到继承与借鉴、融合与创新。目的是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信念,传承民族音乐,勇担时代使命。

2021年5月22日,师生历时56天共同编创并参演校园情景歌舞剧《永远跟党走》,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达15万人。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和专家团队观后这样评价:“石外人才济济,从导演到演员,从老师到学生素质非常高,非常专业,绝不是一日之功,看到了学校教育的内涵,五育并举,这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学校!”这部歌舞剧的创作过程,师生都参与到每个环节之中,极大地保障了最终的质量。

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高中阶段出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古往今来有很多科学家都富有音乐修养,在科学和音乐两方面的才能,都兼而有之。如: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与小提琴情愫深厚,尤为喜爱室内乐;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前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同志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1920年他在巴黎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我国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也爱好音乐,曾登台演奏过小提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不仅是科学大师,而且在音乐、绘画、摄影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我们想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传承优秀品格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鉴于十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成长需求,室内乐课堂设计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极大地扩充学生音乐知识储备。在满足学生多领域求知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情趣。在学习演奏技巧的同时,同步进行国际社交与音乐会礼仪,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用融会贯通思维,领悟音乐形式美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与文明人和现代人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是当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意义及价值。

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践履笃行,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