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教学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3

高校网络教学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王鑫 胡森阳(通讯作者)

重庆黔江中心医院 409000

课题:吉首大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20SKWT13

以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网络教学为契机,进行网络教育效果评价,探究提高网络教学效果方案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也使得网络教学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广泛推广的模式。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互联网的介入使得教学得以以全新的形式展现,以网课为主要模式的网络教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过往教学活动的评价体系具有侧重结果评价的特征,但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完善。为了探讨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围绕高校网络教学中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引言: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的网络教学也得到了长足演进。而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做法,使得网络教学在大众视野中引起了充分关注。在教学评价发展的过程中,原本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评价方式已经随时代发展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用于评价网络教学则更不适用。通过对近几年来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结果的调查来看,网络教学的教育评价不应再简单应用结果评价的策略,而要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提升至比结果评价更高的水准。由此可见,针对高校网络教学构建的效果评价指标需要具备更高的科学性、客观性与系统性,来为网络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可靠参考。

1.网络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

1.1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依赖网络课程进行,而网络课程这一概念是基于课程之上出现的,某种程度上可看作是网络与课程的结合。因此要认识网络教学需要先了解网络课程,而了解网络课程,首先需要对课程的概念加以明确。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这一概念的定义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认为课程的基本内涵是由学校组织的、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且这种活动也能为学生提供教育性经验[1]。当前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方法与载体,而从这种定义中不难看出课程具有两种特性:其一是课程的内容有过事先详细规划;其二则是课程目标会结合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因素,在认识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完成制定,且具有不间断完善的特质。

网络课程与课程两者之间存在从属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对于网络课程的定义,较为常见的一种观点是:网络课程是一种通过网络实施的课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学科的课程目标,并以此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学习方法及教与学等内容的整合,且网络课程同样会受到学习论、教学论及课程论的指导。在网络课程中通常具有明确的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并以既定的教学策略组织起来,同时还需要特定的网络教学环境支持[2]。而构成网络教学环境的内容包括网络教学所需要的硬软件配置、网络教学资源以及以这两者为基础开展的网络教学活动。

1.2教学质量评价

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使得不同学者的关注点和研究侧重点存在不同,因此当前教育界对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解仍然按众说纷纭,在结合国内外著名学者对课程质量评价的定义进行分析之后,可找出以下几方面具有普遍认知的教学质量评价定义。

其一是教学质量评价应能够作用于课程本身的改进,这是指教学质量评价应当是对整个教学活动(包括过程及结果)进行的系统化考察,且考察结果具有完善、优化教学质量及策略的价值;其二则着重评价教学效果,即教学目标或教育计划的实现程度;其三更看重价值研究,这一观念中认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在于判断教学本身的价值。在结合以上三方面内容之后,得出教学质量评价应当是在综合了教学活动各方面资料及相关信息之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价值判断。而在教学评价中也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在不同区域、学科及环境下展现出的价值倾向。

2.网络教学相关理论

2.1网络教学的特点

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以网络为载体出现的,因此也具有互联网一贯拥有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特征,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先进性。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使得时空的局限性不再成为一个问题,互联网上的大量网络学习平台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但也使得网络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估面临着无法监督学习过程、控制学习环境等问题;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可将教学资源上传至服务器,提供给学生自由下载,也就是说学生只要有稳定的电力、网络支持以及软硬件环境,学生就能够自主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这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但也更依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得网络教学效果评价面临着全新的问题;在应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从线下发展至线上,具有更强的即时性,然而网络教学并没有改变师生之间一对多的特质,因此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依然无法即时解决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且网络环境是否稳定,也会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交互的质量

[3];网络教学的出现带来了更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不必再进行填鸭式教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活动主体的转变,但与共享性所存在的负面影响相同,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样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是否要将学生自主性纳入网络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如何权衡学生自主性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又成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2.2现行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的出现带动着高校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过程,而在此过程中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同样处于探索阶段。就当前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按照状况来看,这一体系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其一是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性,结合当前不同高校中采用的不同评价标准体系来看,部分高校在一级指标中看重教师因素,但对学生在教学效果中发挥的作用缺乏应有重视;而另一部分高校在一级指标中将教学环境纳入考量,但对于二级指标体系的划分却缺乏应有的明确性[4],简而言之,由于不同高校在标准划分上有不同的考量,使得网络教学效果难以得到充分且准确的评价;

其二是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程度不足,当前多数高校均以传统教学模式作为主流教学方法,网络教学多数时间仅仅能被作为辅助教学策略,只有在疫情期间为响应防疫要求,才全面开展网络教学,但在网络教学效果评价上却简单粗暴的应用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评价策略。然而,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各方面的需求及表现上均存在客观差异,如要保证网络教学的稳定性,就需要先保证教学平台、网络环境的稳定性,这使得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必须针对网络教学的特性进行完善,并充分考虑合理性与科学性等各方面因素;

其三是网络教学评价体系在量化方法上的差异,由于网络教学评价体系涉及的因素繁多,且与传统教学模式几乎完全不同,因此其指标量化面临着很高的难度,最理想的方法是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量化评价[5]。这是因为单纯采取定性量化的指标很容易受到专家经验的影响,并因此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与随意性,无法满足评价结果在客观工作整形上的标准,因此选择合理的量化策略及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就非常重要。

3.高校网络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3.1明确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因响应防疫需求而备受关注的网络教学,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带来了新的问题。而要充分明确指标体系内容,发挥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首先应当明确构建该指标体系的原则。结合高校力图通过网络教学达到的教学目标来看,其原则理应充分考量以下几方面要素:一是科学性与目标一致性,高校网络教学是面向广大高校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指标体系的选择应具有普遍适应性,且还要针对不同学科的特征具备相应的合理性,来确保指标体系能够作用于网络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就是说指标体系应当具有一致的目标,并在评价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科学性,这是保证评价切实可行且具有相应价值的关键;二是可量化与可操作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大的作用在于为评估网络教学的质量提供数据支持,因而体系内容的选择应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指标体系中所涉及到的数据应当便于收集,而且在量化上不能有太高的难度,来确保指标体系能够应用到评价过程中[6];三是全面性和层次性,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的过程具有更复杂的表现,而且会涉及到更多的影响因素,由于这些影响因素会对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且深入的考察,用以确定最终的指标,而层次性则是考虑到网络教学涉及内容的深度及范围的广度,因而需要以层次性的策略来保证能够顺利获取教学中的重要信息。

3.2明确教学组织内容

对于网络教学而言,其教学组织内容主要以教学组织者为主导。通常在网络教学中可将教学组织者简单落实到教师的身份上,而网络教学的组织同样会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四要素。对于网络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的细化可参考传统教学模式,分为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及知识目标三方面内容,明确单次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以上三方面能够达到的理想水平;教学设计一般植根于教学目标,按照教学流程的进行及各个环节要素进行有序连接整合,并由此形成相应的教学步骤,随后由教师按照课堂设计完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则以学生在此次教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需要达到的能力水准及需要了解的思维方式为主,且这三方面内容与课程内容的贴合程度也应作为指标构建的参考[7];在教学方法上则囊括讲解、演示、实验等,而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知识点的传授需求进行合理筛选。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而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态度及教学经验上的表现,以及信息技术素养,同样会影响到教学最终的效果。

3.3明确教学参与对象

网络教学的教学参与对象以学生为主体。在新冠疫情期间学生大多以分散的方式,滞留在家中进行自主学习,这使得学生的监管相对比较困难,网络教学的执行更依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不同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及自我管理能力上存在偏差,因此可将这部分内容纳入指标体系中,但需要酌情控制其在整个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认为教学活动中双方的信息技术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但高校学生年纪较轻,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及掌握能力普遍高过教师(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除外),因此在网络教学中基本不存在操作障碍,在指标体系中则不需要将这部分内容纳入考量范围。

3.4明确教学环境需求

网络教学涉及到的教学环境以网络环境、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为主。网络环境囊括教学双方的接入环境及网络稳定性,需要确保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终端设备都能满足网络教学需求;教学平台则作为网络教学进行的工具与载体,理论上应尽可能选择性能稳定、优化条件高、可操作性强的教学平台,但无需执着于平台各方面性能的强大,只要满足教学要求即可;教学资源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互联网本身含有大量可用于教学的资源,无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十分丰富,但需要教师谨慎选择可用的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帮助学生辨别网络上可能存在的不良信息,不使网络教学受到消极影响。

结语:网络教学是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必然产物,在疫情防控及其他特殊时期也能够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但网络教学并不是一种只图新鲜的工具,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理当受到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因此本文仅针对网络教学的本质及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理论上的探究,以期能为网络教学的发展演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景利.高校网络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9,(5):50-53.

  2. 孙文明.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6,(12):191.

  3. 郑忠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16,(7):50-51.

  4. 林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评价研究[J].智库时代.2019,(19):78-79.

  5. 陈亦兵、黎军.网络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6,(13):40-41.

  6. 佘春华、段俊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评价与改进[J].电脑迷.2016,(7):106.

  7. 钟冬娴.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48-53

  8. 作者简介

  9. 王鑫(1989-),男,湖北咸丰人,土家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危产科及产科临床教学

  10. 胡森阳,1990-,男,四川资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妇科肿瘤及妇科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