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常规课堂 实施有效指导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3

立足常规课堂 实施有效指导 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刍议

夏雪柳 唐伟

湖南省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 410000 湖南省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4100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根本保障,教师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具有适度性、针对性、激励性、全程性等特点。考察当下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指导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课程实施中教师指导的应然状态与实然样态存在差异。为提升教师指导的实效性与时效性,本研究提出从选题、实施、交流三个阶段来阐述教师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策略。

关 键 词: 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 教师指导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要处理好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指导”,要求“教师的指导应贯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各个阶段、各个环节。

联系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指导纲要》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的宏观指导有余,但在细节规范上仍有待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教师“随心所欲”“有心无力”“专家权威”型的指导不在少数。有鉴于此,探明教师实然指导与应然指导间的差距,定位教师指导的症结所在仍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必须面对的,“对症下药”“精准施力”,才能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才能切实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本文试图从选题、实施、交流三个阶段来阐述教师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策略,希望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选题阶段一一三思而后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生成一定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对课题的指导主要经历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确立主题、主题分解、活动策划等基本过程,选题阶段实际上就是变问题为课题、制定计划的过程。

1.提出问题

(一)关注学生生活,从生活情境中找“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身边小事到国家大事,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为什么校门口常常堵车、茶颜悦色为什么这么火、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只要学生感兴趣,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课题,这类课题来源于生活,切口小,学生感兴趣,容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1. 关注学校发展,从发展刚需中找“问题”。好的学校有很多,活动开

展得真不少,但我们经常被问住:学校这么好,学校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如何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植根于师生内心,助力师生的终身发展。高新区明华小学,毗邻城区,旨在打造“一所家一样温暖的学校”,学校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亲子教育进行整合,以“可食用花卉种植与食育文化融合的研究”为突破口,引导孩子关注身边植物、关注校园环境,掌握常见食用植物的播种、除草、施肥、套种等劳动技能,在大自然中体验学习,在农技师、老师、家长志愿者的指导帮助下,孩子们从中种植一颗种子、看一朵花开,获得一颗果实中打开课程的视界,开展综合的学习,体会劳动的不易,落实育人的价值。


  1. 关心社会时事,从社会热点中找“问题”。引导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

从报刊、电视等途径中了解当前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如:外卖点餐已经成为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消费习惯,外卖是否卫生,外卖小哥是否安全,哪几家外卖平台最受大众欢迎?问题驱动,打破学校与社会壁垒,引导孩子们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走访,引发学生对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思考,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


(四)重视实践育人,从品德养成中找“问题”。传统的德育还是以课堂德育为主阵地、以认知德育为主途径,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权威要求学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样收效甚微甚至在师生、亲子之间产生对立情绪。譬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体谅长辈,可真正理解并做到的并不多,有老师开展让学生实践调查父(母)亲的一天,“当好一天家”的活动,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真切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家务的繁重、挣钱的艰辛,开始从心底关心、体谅父母。

2.确定主题

将学生的问题成功转化为主题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问题多而碎,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提炼出研究主题。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好问题筛选关,根据选题原则“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意义性”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整合、汇总,最后形成主题。问题提出和课题生成的过程可以用下表呈现。

问题提出和课题生成示意图

学生主体活动 教师指导活动

学习准备,积累经验 调研学生兴趣及经验

激活经验,提出问题 创设生活经验情境

筛选提炼,整理问题 形成班级问题图谱

聚焦问题,形成主题 明确主题


3.分解主题

大的主题确定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和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删一删”、“合一合”,最终形成自己或小组愿意深入探究、有研究价值的新的切入点(小主题)。如在《校园安全伴我行》的大主题下,我们通过资料的搜集、课间观察,将这一主题分解为:上下楼梯安全、课间游戏安全、集会安全、食品安全等小主题,让学生自己去调查去研究,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表述主题

需要强调的是:主题的规范表述也是个“技术活”,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一般包含以下要素: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常常以陈述句的形式来呈现。如提出问题:绿萝的叶子为什么变黄?——“变一变”:绿萝叶子变黄的原因。(疑问句变为陈述句)——“加一加”:观察绿萝叶子变黄的原因。(结合活动主题《观察身边的植物》,引入具体的探究方式:观察)。师生通过“变一变”,“加一加”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主题表述的方法与技巧,进而形成规范、有价值的子课题。


5.活动策划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小学生因为认知水平、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在方案的科学性、周密性、可行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先教授方法,后修改完善;先欣赏评议,再进行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不能要求学生对老师的建议全盘接受,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尺度,做到扶放结合,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质疑、批判。

.实施阶段一一积极与,鼓励学生真实的研究

学生们课余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努力解释、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不断提出创新观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安排采访、组织活动、进行社会调查等,教师需要的是时时关注活动的进程,适时参与其中,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开展实践活动,适时指导方法。活动只是载体,实践体验才是目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探究活动进行基本方法培训,比如如何上网査寻资料、如何对搜集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进行整理分类、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做好专家访谈等,都需要老师进行专业、详细的指导。


(二)畅通沟通渠道,及时提供帮助。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难免会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出现在学生身边,提供帮助。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QQ、微信或电子邮件都可以成为师生沟通的渠道,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答疑解惑,我们还需给予必要的情感关怀和鼓励,确保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邀请专业指导,创新育人机制。术业有专攻,教师个人能力有限,要善于借助家长、同事和社会的力量,引进部门资源,加强部门协作,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体系,切实服务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因为害怕学生的失败、怕麻烦,将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同时应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为后期成果物化和交流做好准备。


.交流阶段——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展示成果和特长
实践活动结束,学生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和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本组主题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呈现,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通过撰写活动报告、观察日志、心得笔记,反思成败得失,提升个体经验;通过思维导图、创意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素养提升;通过“答记者会”、学生互评,进一步查漏补缺、明确方向、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一)小组交流人人参与。活动结束,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展示与评比,小组各成员之间需要多协商、多交流,互相协作,形成具有较强合作能力的团队、达成实践活动的共识。


(二)班级展示仪式满满。在成果交流展示之前,班级或学校要做好发动和宣传。从课件拷贝、座位编排、嘉宾邀请、教室环境布置等,都需做好详细布置和周密安排。分享环节,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汇报研究成果,畅谈收获体会,展示小组特色。每一个孩子,既是参与者,又是倾听者和评论者,在参与中收获喜悦,在交流中收获成长。


(三)广泛宣传拓宽思路。活动结東,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利用班级黑板报、报纸等形式静态展示学生的研究报告、宣传小报等;还可以借助家长会、艺术节、学科节等活动,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动态展示和媒体报道。当然,受学生年龄、心理、阅历等条件的影响,学生自主确定的主题活动很有可能仅限于“蜻蜓点水”,还不能很好地触及问题的本质。这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鼓励,给学生指示方向,让学生在现有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深研究力度,使研究主题活动更具深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是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兼具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课程,她不仅增强了课程实施过程的不确定性,更强调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参与体验研究的全过程,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提高指导策略,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究中成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2]吴笺.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选题指导与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5):121-123

[3]吴积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