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中的“激·探·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生物教学设计中的“激 · 探 · 创”

沈忠文

长郡芙蓉实验中学

摘要:教学设计要通过“激·探·创”进行创新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内容为目标,用心设计。

关键词:“激·探·创”,创新,教学设计,用心,引人入胜,兴趣盎然,回味无穷。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激·探·创”模式教学以来,一直激励着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进步,也收获很多,加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更使得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得到发展,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得到落实。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总是以一些视频,动画或资料,以PPT的形式引入教学或教学过程中,并用视频替代了课堂大部分的科学探究活动,表面看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很积极,但是通过检测发现,缺少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不到位的,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用背记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不由得不去思考如何通过“激·探·创”来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如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物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动手和动脑,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喜欢动手动脑呢?

在一次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题目:

“某班同学扮演了池塘中的部分生物玩了如下一个游戏:一群同学扮演随波漂浮的水生植物,每株植物身上粘贴了一个骷髅头;然后几只水蚤游过来了,每只水蚤吃下了3株植物,并把相应的骷髅头共3个转移到了自己身上;之后又过来几只蜻蜓幼虫分别吃了3只水蚤,相应的骷髅头便转移到了蜻蜓幼虫身上……

  1. 游戏可以看成一个 实验,骷髅头模拟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有毒物质。

  2. 该游戏中每只蜻蜓幼虫进食后会拥有 个骷髅头,表明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 。在该池塘中,有毒物质含量最少的生物是

  3. 将文中提到的三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数据转化为直方图。”

结果统计,该题的得分率不到50%!而该节课我听了3位老师的讲课,老师们都应用了动画和PPT,从食物链到生物富集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学生的学习都是很积极的,听课也很认真,而考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在集体备课的反思中,我们认为是学生的动手动脑太少了!生物学科要求学生有一个从实践到知识再到实践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忽视了这个实践探究的环节。

我们经历了从教案的设计,到导学案的编写,直到提倡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老师的讲授为主,到学生的学为主的转变,为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突出在学生“学”的设计上用心去思考,在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中,一定要突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与学的有效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上。结合“激·探·创”的模式,怎样去进行教学设计呢?

一、怎样“激”?

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假若我是初中学生,我喜欢什么?这样描述我听得懂吗?所以,怎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漫画、图片、语言、新颖的资料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入生物课堂值得用心去思考。

1.“激”趣的着力点在“新”在“奇”,围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更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比如在生态系统的教学设计时用“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截图或视频剪辑;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设计中用医院血液透析的照片等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该节课的引入学生喜欢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思维吗?

3.不能仅仅是一些视频、漫画、图片等就可以了,要进一步从兴趣,从思维设置相关的内容,能够吸引并激发学生去看、去想、去动手,这样的“激”才能引人入胜。

二、如何“探”?

“探”的设计是生物课的关键。有很多老师觉得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进行探究的,这是一个理解误区。我们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桎梏,要针对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探”是指我们老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就像前面那个试题一样,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时,学生难以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更不易理解生物富集的知识,假若在课堂上设计简单的情景剧,让学生模仿生态系统的成分,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其过程,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1.在集体备课时,一起探讨,分析重点和难点,设计探究方法和方案。可以是设计对照试验,可以是模型模拟试验,可以进行调查,也可以是资料分析,要引导学生不仅动手动脑,更要进行思维的引导训练。

2.进行情景剧的开发,开展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其实就是让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去自导自演,去身临其境的探究,从而把书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老师也可以在课前布置拍成视频,或者课前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安排好,在课堂进行情景展示并引导。

3.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通过备课对在课堂上开展的探究活动,给出主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

课堂探究注重过程,注意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才是“探”的真谛,才是真正的教学设计的创新,才能使学生“探”的兴趣盎然。

三、“创”到位

有很多的老师觉得创新就是用中考原题来开阔学生视野,这就失之偏颇了。中考试题的知识延伸确实能使学生对题型,对知识的运用有作用。但是仅仅是这样是不够的,对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的集体备课中,要多采用从学科发展史、知识的再现、以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等方面设计探究活动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以及学习之余都对生物科学回味无穷,念念不忘。比如在学习了“多利羊”的技术后,带着学生展望生物科学发展的未来:在你几十年以后,你老了,假若提取你身体的部分细胞,培养一个一模一样的你出来,你觉得怎样?并且要求按自己的设想来写一篇短文,字数不限。结果,每一个学生都写了,还有写了2篇的!而且还天天跟在老师身后念念不忘。这样的“创”使人回味无穷,“创”的兴趣盎然!

“激·探·创”的推广已经多年了,每每上课之余,反思所得所失,总觉得对学生的理解不够,对“激·探·创”的理解不深。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想去做,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深入体会“激·探·创”,一定能够促进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生 物 学 通 报 2011 年 第 46 卷 第 12 期朱正威《教学设计贵在教学的创新》

2013年孔春生“生物课堂新模式---激探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