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

李美颜

广东省信宜市田家炳小学


【摘要】2021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爱国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本文从营造文化氛围,在家国情怀中学习、倾听伟大革命故事,了解先辈爱国精神、走进文化博物展馆,亲身感受文化思想、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分享爱国文化思考、融入家校合作理念,共同培养学生品质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家国情怀 传统文化 建党 一百周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小学生们应该加强对建党历史和故事的了解,提升自己的爱国意识,积极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那么,如何在小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建党一百年的背景下弘扬家国情怀呢?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家国情怀中学习

对于“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想要让学生实现健康、快乐、积极的成长,打造良好环境、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必不可少。当学生沉浸在良好氛围中、被浓郁的文化气息包裹,他们自然会加强对相关文化的探究和学习,并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因此,厚植家国情怀、弘扬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先着力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改变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容易理解的爱国名言张贴在班级墙面、教学走廊,如传统文化中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以及在近现代革命中形成的爱国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等,让学生随时可读、抬头可见爱国信息,打造充满爱国文化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氛围传递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对爱国思想内涵的学习,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通过这样的过程,用现代视角理解一些传统文化中存在的优秀思想,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正确,这可以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中。

  1. 倾听伟大革命故事,了解先辈爱国精神

爱听故事、对伟大的革命故事存有好奇是小学生们的共性,事实上,回想我们的成长过程,在小的时候,我们也会津津有味地听长辈讲他们知道、甚至是经历过的革命故事。在长辈动人的故事讲述中,我们好像可以看到真实的故事画面,能够很好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因此现在以为师者的身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我们也可以继承“讲故事”这一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倾听伟大的革命故事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利用先辈在伟大故事中展现的伟大精神影响小学生的思想和意识,让他们形成更积极的爱国态度。例如,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与赵世炎、周恩来等人共同创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并在1924年回国开展共产党工作。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乌云笼罩。6月,陈延年受命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不顾危险寻找失散同志。但是在6月26日,他不幸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在国民党的酷刑折磨下,他严守党的机密、宁死不屈。7月4日晚间,他被国民党押赴刑场。当刽子手逼迫他下跪时,他挺直腰板、坚决不跪,并以“革命者光明磊落”的语言高声回应。在遭到执行士兵暴力按压时,他奋力挣扎,时刻保全共产党人的尊严,最终被残忍地乱刀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在这个故事中,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英勇奉献、坚忍不屈、一心为国的高尚品质,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根植于中的爱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设与发展的伟大,以及先辈们的伟大人格。将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引导他们认真倾听、仔细感受,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了解先辈爱国精神,利用革命先辈影响力深化其爱国思想,最终将家国情怀根植于他们心中。

  1. 走进文化博物展馆,亲身感受文化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家国文化的不断继承和弘扬中,文化博物展馆开始建立,各个地区不约而同地根据自己的革命记忆建设文化博物展馆,向人们展示着饱经风雨、承载着爱国思想和文化记忆的物件。带领小学生走进文化博物展馆、让他们亲眼参观这些物件并了解其承载的文化故事,打造更加真实的教育环境,让同学们产生身临其境、跨时空对话之感,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深化他们地革命文化、家国情怀的感知,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爱国意识,增强其弘扬文化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将学生带出校园、教师,带领他们到当地革命历史文化博物展馆进行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注意控制学生队伍纪律,以此表示对先辈的尊重和敬爱。在离开博物展馆后,询问学生关于此次参观的感受,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体会、对爱国形成了哪些新的认识。同时,结合文化博物展馆收集文化物件的事实,告诉学生:“我们之所以要建设历史文化博物展馆,事实上就是为了保护好、留存好这些独属于我们的国家的记忆,并不断将其传递下去,让以后的人们也能有机会了解这写记忆、感受我们曾感受过的情感”。此时,同学们的文化传承意识受到积极影响,其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得到深化。

  1. 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分享爱国文化思考

新环境下的基础教育强调在活动中教导下学生,杜绝一味说教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在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工作中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能一味地告诉他们“什么是爱国”、“要怎样做才是真的爱国”、“如何弘扬传统文化”,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爱国与传统文化内涵,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对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主题活动,以主题活动为同学们创造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例如,在国庆节、建党节前夕组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在班会主题活动中对“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这些节日?我们为什么要庆祝这些节日?”展开讨论。在讨论中,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再比如,结合“党的一百年发展”话题,准备能够体现我们国家在建党百年一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材料,组织以“建党百年、社会变迁”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结合材料和生活体验发表自己关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进步的”、“我们的国家在建党百年以来发生了哪些喜人的变化”的想法。通过这样的过程,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同学们逐渐对中国共产党、爱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之间的关系形成新的理解,家国情怀、文化意识逐渐凝聚在他们心中。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演讲主题活动,以“我心中的文化”、“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我想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等为话题组织演讲,让学生自行准备演讲稿并进行表达。在演讲中流露真情实感,在倾听他人的演讲时思考主题内涵,同步实现对爱国精神的内化学习和外化表达,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必然可以提升至新的高度。

  1. 融入家校合作理念,共同培养学生品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第二个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责任,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相反的,如果家长没有在家庭中向学生做好示范、传递正确的思想和指导,即便学校教育和教师指导是高效的,最终对学生家国情怀的综合培养结果也会是差强人意的。所以说,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教师还应该与同学们的家长取得联系,融入家校合作理念,与家长合作教导学生,共同培养同学们的各项品质素养。尤其是在组织学校活动时,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进来,让他们与同学们一起探索党的故事、爱国内涵和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弘扬价值,同时提醒家长在该过程中向自己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这样一来,在家长们和教师们的密切合作、共同教导中,学生自然能够加强对爱国精神、传统文化的探究和学习,从而更好地增强自身家国情怀、感受到我们国家在建党百年以来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小学生心中,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国家在新时期依托新人才实现新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教师应对此提起重视,积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主动承担育人责任,合理利用科学手段培养学生爱国品质,带领他们弘扬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牛乃喜.深藏功名源于深厚的家国情怀[N].陕西日报.2019-07-04 (007)

[2]许海兵.坚守家国情怀[N].丽水日报.2020-08-30 (002)

[3]张英.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 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