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学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理教学的路径

赵文雅

西安市第十四中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往往能彰显出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换言之,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主力军,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国家和社会努力进步的价值体现。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自身认识到地理学科适应社会进步和要求,对终身发展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审美价值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地理教学;路径

一、 当前地理教学影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背景

(一)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趋势

国家进入新时代的首需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打造适应社会刚需的新新人才,正处于人才养成初期的中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的文化人才。对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来说,不仅是要教会中学生基础或深奥的地理知识让其应用在国家地理版图和环境监测中,还要在地理教学中激发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地理的认识和兴趣,从精神思想、时代潮流、未来动向等方面出发,让中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

大多数的学生对国家、社会以及自我的具体认知是从中学阶段开启的。中学生往往对国家的主观意识模糊、对社会的欺诈意识薄弱、对自我的未来认知不清楚。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时中学生能否形成正确价值观影响着他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他们需要通过引导等多种方式更加理性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陪他们做出关于未来的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再者,中学时期正是孩子成长的青春期,这时的学生冲动、暴躁、容易做傻事,若教师不能正确地引导和制止他们的错误行为,将会发生不可预计的后果。

在针对中学生的自身性格特点的地理教学课堂上,学校应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内容,家长应主动配合教师的课下任务,这样课上和课下的结合,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随着社会浪潮的不断改革,中学生若不能有良好的途径形成适应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则会容易被社会的巨浪吞没,失去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

(三)地理教学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独特教育价值

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古名著《易经》中,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三种。地理学科通俗来讲亦是一门贴近于生活的学科,它不仅是基础的地理知识像七大洲面积、地球公转或自转周期、二洋五海、各洲气候或地形特征等,更重要的是地理教学所带来的独特思想教育价值。我们所在的社会存在许多像因工业发展过快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冰川融化、地表迁移、人口污染加剧等各种问题,若能通过开发地理科学中的深层教学内容,使地理教学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在真正发挥出地理学科教育作用的同时超出本学科的局限,达到更深远的意义。

二、 地理教学影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有效性分析

(一)地理教学对生态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通过培养中学生对地理课本中生态知识的敏感度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就像在地理课堂内容教学中,会出现很多的像自然灾害、气候变暖、风带迁移等生态问题,这种的问题在课本中往往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教学“海洋资源的保护(赤潮)”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属于中国的海洋有哪些,中国的海洋为渔民带来了哪些好处,最后给学生放映海洋污染后鱼虾遍地死亡、渔民无海可依的景象,从生动形象的影视画面或人文纪录片中提高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进一步从保护环境到养成环境道德的认知,使学生懂得珍惜并合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形成正确的环保价值观。

通过培养中学生对地理课本中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就像在地理课堂内容教学中,会出现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粮食问题等多种人口对环境、资源等产生影响的问题,这种问题在课本中会通过图表的方式出现。

例如,在地理课堂上教学“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章节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去查阅资料关于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对环境资源的影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让其意识到人类的一切活动和发展都必须在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范围内,人口增长的过快会导致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短缺,进而出现自然环境被乱砍滥伐,森林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的局面。让学生要意识到要合理适当地开发自然资源,保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二)地理教学对政治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中的中国地理与政治发展的关系,不仅在教会学生地理科学知识的同时,亦在指导学生各国的经济发展与其地形地势的关系,像日本、美国及中国近邻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理位置分布跟其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发展有着很多的关系。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了解到我国和外国的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劣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走向形成初步的概念以及我国的政治走向有着基本的了解。

(三)地理教学对审美价值观形成的影响

通过对地理课本中五颜六色的国家地理图片的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审美价值观的建立。像秦始皇陵栩栩如生的兵马俑、福建温馨圆满的土楼民居、西藏壮丽宏伟的布达拉宫、云南浣阳曲折的梯田等一系列自然加之人工的美景,从眼睛到心灵双重视觉享受到美,激发学生对地理美的情感,促进学生对审美价值观的升华。

三、 地理教学对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现状调查

(一)地理教学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在生态价值观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面对身边有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时,可以更自信地去说服或阻止该类行为发生,而不是置之不理,当作看不见;在政治价值观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国国土不容侵犯,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政治热情;在审美价值观的方面,从多样的地理景观中感受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美进一步升华审美价值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对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存在的不足

在生态价值观方面,难以联系实际,学生对环境道德准则的概念不清晰,更别说约束他人,对自己的行为也会难以判断准确。在其对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定位不够透彻,不能仅仅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强国战略挂在嘴边说,更应该拿到现实中踏实地做到;在政治价值观方面,虽然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但毕竟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很远,基本上接触不到相关政治事件。此外,就是地理学习比较枯燥,每天要记背许多的气候变化,国家地理知识等,教师要是不能够找到好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地理学习会变得越来越难;在审美价值观方面,虽然学生清楚地认出各地的自然景观,但毕竟还是局限于书本的内容中,若是教师能够组织学生亲临某地近距离的欣赏自然景色,那么学生从环境、空气、美景等多方面体悟到自然之美,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审美价值观。

结语

在地理教学独特的教育背景下,文章从生态价值观、政治价值观、审美价值观三方面展现了地理教学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一定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江静波.假设性问题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9.

[2]郭兰燕.综合思维视角下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D].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