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传媒教育创新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传媒教育创新思考

马丹丹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媒体或媒体机构吸收媒体知识、训练媒体实践的传媒教育,应针对人才培养存在数量盲目扩张、传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跟踪媒体发展,改革教学模式,拓展学科内容,加强学校与媒体的合作,提供实践平台,改变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等培养传媒教育适应型人才的教育问题,完善知识结构,为我国传媒教育培养适应媒体融合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全媒体;高职院校;传媒教育;创新


一、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传媒教育创新意义

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完全打破了信息的收集方式,使信息的呈现更加立体、快捷,给图文、音视频、动画、游戏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各大媒体都力所能及的新的变化[1]。与一些都市报、行业报和广播电视弱频道的持续消亡相对应,打破媒体间信息传递的渠道壁垒的新媒体和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通过对传统主流媒体的整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找到了新的发展支点的新媒体及整个媒体业态需要大量的具有深厚基础、智慧和博学的思辨型、研究型的新媒体人才。如果说本科院校培养的是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人才,那么应社会需求而生、服务社会的高职院校,应该作为本科教育的有效补充,培养一专多能的上岗后能迅速掌握自己事务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传媒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但目前一专多能、促进不同媒体融合的复合型人才还远未达到引领发展、打造品牌、形成长效机制的水平。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从“单一媒体型”向“全媒体型”转变的过程中,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和社会需求,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职业要求。无论是何种媒体,他们都更欢迎应着眼于短期、全方位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不同媒体融合。

二、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传媒教育现状

从人才培养规模来看,1990年代后期,在新闻媒体快速发展、人才紧缺的背景下,我国综合性大学、科技大学、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始扩招,短短几年时间,我国传媒专业的二级学院从几个系变成了几百个。很多学校的传媒专业都成了“鸡肋专业”的民办学院、独立学院,都出现了类似于广播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动画设计与制作等媒体相关专业,由于各地盲目设立传媒专业,传媒行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办学乱象难免[2]。很快仅仅几年之后,普通报纸和广播电台很快就饱和了,大量的传媒专业毕业生就集中到了有限的就业市场。新闻传播专业出现在就业困难专业名单中。在学生毕业后失业的情况下,加上中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法学等专业的可替代性,传媒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形势严峻,更不用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了。

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传媒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成绩参差不齐。由于传媒专业学生大部分是通过艺术考生的渠道进入学校,学生在笔试和面试上普遍落后于中文政治、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文化课的成绩要求相对较低[3]。同时,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参差不齐,新闻或传播专业远不能培养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学生没有学会全面、真实地报道和公平,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已经逐渐偏离了新闻的实际价值。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因为大多数新闻或传播学院的学生没有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课程,学生更注重各种吸引眼球的技巧,他们不知道去哪里寻找知情和权威的信息来源,并保持其科学可信度[4]。因此,他们很难知道主张与核实、推理与证据、伪科学与科学的区别,不准备用他们的知识报道复杂的现实世界。在新闻或传播学院,这一现象值得所有媒体教育工作者反思。

三、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传媒教育创新策略

根据区域发展战略,高职院校的责任是要建设产教融合的传媒教育基地,推动校地合作、校媒体合作、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提升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各地区高职院校媒体教学培养以新闻传播学专业为主体的人才,着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全能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以报刊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和各类移动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媒体需求[5]。学院重点建设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新媒体技术等,使学生在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融合发展方面具有服务传媒行业的独特优势。同时,依托地区传媒产业,融入文化产业,联合培养传媒人才,成为高职传媒教育与产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典范[6]

从高职院校传媒教育的现实和优势出发,校地合作、校媒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媒体教育的本质特征,其社会服务能力有传媒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能力、文化创意产业培训能力、以区域为基础的文化传播四个方面[7]。职业学院依托学院主专业群,联合省内多家广播电视传媒产业企业,增强对艺术中高职院校、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辐射带动能力,探索主专业群校企合作综合体建设新模式,也是突出高职媒体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

针对全媒体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技术学院与电视台签署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安排教师到频道、栏目跟进学习、学生到频道实习就业方面进行有益探索[8]。通过社会服务,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在教学研究等取得双赢的局面,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和学校知名度,帮助学校教师提高实践技能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媒体时代下高等传媒教育管理模式探析[J].艾江阳.记者摇篮.2020(10).

[2]融媒体时代应用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策略——以某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蒋潇洋,林璐璐.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20(03).

[3]泛媒体时代地方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创新[J].黄玲,阎冰洁.新闻知识.2014(06).

[4]后自媒体时代传媒职业教育实践探索[J].梁岩.青年记者.2018(35).

[5]融媒体时代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究[J].杜晓惠.记者观察.2019(27).

[6]融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配方”“工艺”和“包装”探析[J].向守才.福建茶叶.2020(03).

[7]全媒体时代做好校园微信平台的思考与对策——以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爱在卫院”微信平台为例[J].崔俊茹.职业教育(中旬刊).2019(12).

[8]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J].刘佳.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