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建构”和“假说-演绎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以“DNA的复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基于“模型建构”和“假说 - 演绎法”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以“ DNA 的复制”为例

韩蕊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润德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000 )

1 设计理念:采用“假说-演绎法”和“探究式学习”进行“DNA分子复制”的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与论证、归纳与推理,循着科学的思维路径,深度体验“假说-演绎法”,以此训练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2 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要求是:“概述DNA分子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学业要求”是:“结合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所具有的特征,以及通过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胞增殖、遗传规律等知识,也为之后学习生物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做好铺垫,同时,还可以落实生命观念中“结构与功能观”。下面采用“假说-演绎法”和“探究式学习”进行本节课教学,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以此训练和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教学目标:

  1. 运用“假说-演绎法”和“探究式学习”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2)通过对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学习,理解DNA的准确复制是遗传信息稳定遗传的基础。(3)通过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4)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5)运用DNA半保留复制的原理,构建DNA复制的物理模型。

4 教学重难点

4.1 教学重点

(1)运用“假说-演绎法”和“探究式学习”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2)概述DNA复制的条件、过程和特点。

4.2 教学难点

(1)运用“假说-演绎法”和“探究式学习”探究DNA的复制方式,概述DNA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2)DNA复制的过程

5 教学设计思路

61309320c85d8_html_68ed4e74c7007287.gif




61309320c85d8_html_c30e7ade1172b430.gif61309320c85d8_html_205aeb02384e90e9.gif

61309320c85d8_html_d95772e881307eb3.gif61309320c85d8_html_6d16e63c2cb27548.gif

61309320c85d8_html_208b5008e6669846.gif61309320c85d8_html_99836630b672891d.gif61309320c85d8_html_205aeb02384e90e9.gif

演绎

推理




61309320c85d8_html_c8be620a15c1c267.gif61309320c85d8_html_205aeb02384e90e9.gif



61309320c85d8_html_c8be620a15c1c267.gif61309320c85d8_html_c8be620a15c1c267.gif


61309320c85d8_html_c8be620a15c1c267.gif

61309320c85d8_html_202cb136caf941cf.gif61309320c85d8_html_50339ce7b926a287.gif

61309320c85d8_html_11fe844549498713.gif

61309320c85d8_html_6d16e63c2cb27548.gif

61309320c85d8_html_b8b2582adc0d2a2c.gif

得出

结论



61309320c85d8_html_658ad74e90410a31.gif


61309320c85d8_html_b8b2582adc0d2a2c.gif

动态生成

构建模型

结论



61309320c85d8_html_5ec788b89a00505b.gif





6基于“假说-演绎法”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实施

6.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提供资料1:20世纪50年代初,查哥夫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纸层析等技术,对多种生物的DNA做碱基定量测定,发现DNA碱基组成是有规律的。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表格数据,很容易得出几乎所有的DNA都有A=T,G=C。

教师提供资料2:1953年,沃森克里克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论文节选。在论文结尾处写道:“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机制。”学生很自然去思考,DNA是如何复制的。

提出问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

6.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分裂前的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复制之后DNA分子数量加倍,一个DNA经复制后成为两个。提出问题:如何实现这个过程呢?如果将亲代DNA的两条链称作亲代链,新合成的链叫子链,则新合成的DNA分子两条链组成情况如何呢?教师展示DNA分子复制的量变(1-2),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机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猜测复制可能要先解开DNA双链,然后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链,然后两条互补配对的链再重新螺旋。在子代DNA分子两条链的组成上,学生大胆提出三种假说:(1)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DNA分子都有一条链来自亲代链,一条新合成链。(半保留复制)(2)全保留复制(3)弥散复制

哪种假说是正确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6.3演绎推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区分亲代与子代DNA。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过程探究及结果预期通过分析思考,借助模型构建的方法分别得到三个假说所对应的实验结果模型,用来演绎三种假说的预期结果,并确定至少培养三代才能将三种假说区分开。

6.4实验验证

教师播放DNA复制实验视频,展示通过相应的检测后DNA分子在离心管中的位置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

6.5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复制方式进行的。

教师展示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的实验,引起学生共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体验探索过程的乐趣,享受研究成果的美妙。

6.6动态生成,构建模型

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1)DNA复制的时间场所?(2)DNA复制过程需要哪些条件?(3)简单描述DNA复制的过程?学生思考回答后根据所给材料构建物理模型,演示DNA复制过程。

(4)DNA复制为什么能准确进行?(5)DNA复制有什么意义呢?

6.7总结本课 教师播放DNA复制过程的演示视频总结。

8板书设计

61309320c85d8_html_4a7534a8e7026a99.gif






9教学反思

本教学以问题串驱动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体现了科学过程的严谨与缜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能力,落实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开展科学探究教学”。同时,本堂课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真谛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目标。本节课渗透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课题编号:G20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