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三重逻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3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三重逻辑

刘济宁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长期的理论积淀与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是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充分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共历代领导人劳动观中的合理内核,又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提出一系列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观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

一、理论逻辑: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渊源

任何思想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精髓,充分继承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积淀的理论成果并赋予劳动观以时代新内涵。

(一)中国传统劳动文化的影响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古代先民们依靠双手创造了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人也被认为是一个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大多从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活动。因此,“重民本,倡勤劳”的观念受到社会普遍认同。早在《诗经》当中就有大量诸如《周南·芣苢》、《幽风·七月》等描述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情景的诗歌。春秋战国的哲人墨子认为人的劳动与生存是相依附的,故“民无食则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务也”。清初著名思想家颜元认为劳动可以让人去除心中邪念,克服懒惰散漫的生活状态,劳动使人“筋骨竦,气脉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关于劳动的论述中引经据典,阐发了劳动的重要性。总书记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来阐发劳动对促进生活资料的生产的重要性。“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克服人生中的一道道难题。“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论述了劳动对推动理想实现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在他历次论述与劳动相关的内容时,注重历史典籍的引用,也恰好证明了习近平劳动观受到了中国传统劳动文化的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继承

唯物史观被誉为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两大发现之一,而劳动实践的观点构成了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来阐释唯物史观,从而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历史的钥匙。他从现实的人出发来考察劳动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现实的人是在物质生产条件下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基于这一点提出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转变这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989.]。劳动培育了人,使人能够不断认识自然规律,不断改造自然条件,从而创造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劳动的本质是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劳动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中介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工具,劳动对象是人认识和改造的客观事物。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劳动观依托马克思、恩格斯对劳动的认识,在理论维度守正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理论积淀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对劳动的认识比较深刻全面,为后续党的领导人的劳动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政治上,提出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国营企业中的领导干部要以普通人的姿态与普通群众或劳动工人一起参加劳动,“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就打成一片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老爷作风,就可以大为减少,面目一新”[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294.]。在经济上,为努力摆脱一穷二白的现状,充分肯定劳动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推动生产发展,采取组织大量劳动者投身于农业、工业、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建设。在教育上,提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文化上,工人阶级成为国家主人,因此体现劳动者先进风貌的样板戏、宣传画、雕塑、文学作品等层出不群。

改革开放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变。党的各位领导人对劳动以及劳动者的认识也随着时代进一步得到升华。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一方面提出“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从而肯定了科技人员的劳动者属性;另一方面强调学校要教授大量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注重提高劳动者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并认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收入分配上,逐步改善脑力和体力劳动者的生活待遇。胡锦涛同志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到“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说明了人们对劳动的不同态度已经上升为个人品德的优劣。此外,指出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充分发挥一切劳动者的首创精神,从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投入到社会发展建设中去。

二、现实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内容诠释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在时代发展中应运而生,并在长期的理论积淀中逐渐形成了劳动和劳动者推动时代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能够引导我们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起到的历史作用。

(一)劳动和劳动者推动时代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的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下,来自国内外各种的挑战和机遇,使得广大劳动者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无数劳动者接续奋斗的事业,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伟大目标,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根本上靠的是劳动和广大劳动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广大劳动群众提高国家主人翁的意识,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劳动实践中去,将创造个人的美好生活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中国高度统一起来。

(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来自于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劳动的民族。正是因为勤于劳动,我们得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涌现了一大批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劳动者。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4.],成为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新时代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宣传这些劳动的先进事迹和优良品质,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劳动理念并积极投入到劳动实践中去。使广大劳动群众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让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三)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劳动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8.

]。劳动关系的处理对我国能否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新时代下要使广大劳动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要更加注重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稳步提升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各种劳动关系矛盾纠纷,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为劳动者办实事、解难题;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和不断发展劳动人民的民主权利。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让广大劳动群众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向共同富裕的方向逐步迈进。

(四)充分尊重劳动,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

在习近平关于劳动的系列重要论述中,始终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保护劳动的思想贯穿其中,充分肯定了劳动者在创造物质社会、推动时代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时代新风,使全体社会成员树立先进的劳动观念,明确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居于主体地位。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和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奋斗。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能够进一步焕发劳动者的劳动热情,释放劳动者的创造潜能,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国家主人翁意识,主动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党和国家推进的伟大事业当中,自觉担当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时代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五)强化劳动者素质技能,促进新时代创新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对于强化劳动者素质技能,培养合格的劳动人才以及正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的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转型,以互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在社会创新发展中,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始终起着引领作用、处在主体地位,对于补足经济发展短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断引领广大劳动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练就过硬本领成为了促进新时代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深化教育机制,培育新时代劳动新人

教育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方向,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深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为培育新时代劳动新人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36.]。培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改变以往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各方面对劳动重要性的漠视,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以及养成日常劳动的习惯,使教育与劳动实践到达真正统一。

三、价值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进而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和正确价值导向。

(一)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根本指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民的夙愿,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的接续奋斗,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得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这个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党的领导,更需要党紧紧依靠广大劳动群众来实现,明确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干出来的。广大劳动者需要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的指引下,继续开拓创新、不懈奋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坚持大局观,正确处理自身利益与社会发展利益之间产生的矛盾;同时让广大劳动群众能够在劳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所在。真正让每个人的理想目标,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力量。

(二)更好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地位和作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维护和发展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逻辑的统一。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革命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思考,是针对现阶段如何提升劳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出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观点,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化,将会更好的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四、结语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的历史方位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劳动观为价值指引,充分认识劳动者的历史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自觉性,使广大劳动群众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辛勤工作、努力创造,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5]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

[7]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7

[8]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


作者简介:刘济宁(1998.10-);男:汉族;甘肃会宁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