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政策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3

关于教育政策评价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曾定茜

华南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教育政策评价是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的必要前提,是合理配置教育政策资源的基础,调控政策执行过程的有力工具,也是决定教育政策持续、修正或终结的重要依据。教育政策的评价可参照教育政策效益、教育政策回应程度等指标。同时,教育政策评价存在着信息收集难、利益方相互博弈、政策制定者存在隐念等问题,可通过建立数据智库、规定标准和树立政策制定者的积极态度来改善。

关键词: 教育政策评价 政策效益 过程评价


一、教育政策评价辨析

教育政策评价是教育政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孙绵涛[1]认为它是制定新的教育政策的必要前提,是合理配置教育政策资源的基础,调控政策执行过程的有力工具,也是决定教育政策持续、修正或终结的重要依据,具有激励、督促的功效。张金马[2]指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政策评估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政策执行以后,是否达到了政策制定者预期的目标;该政策给国家及社会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政策的去向如何,是继续执行,进行革新,或马上终止;“政策评估,是围绕着政策效果而进行的规范、测度、分析、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郑新立[3]强调“政策方案制定出来或实施后,就要对其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或运行效果进行估算和评价,这就是政策的评估” 。

袁振国[4]强调教育政策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对象及其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张乐天[5]则认为教育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与经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教育政策,并为教育政策的更良性运行服务。笔者认为教育政策评价是对教育政策运行的全面评价,它并不只是为诊断教育政策执行的结果而进行评价,同时也是为达成更好的教育政策而进行评价。教育政策评价关注对政策本身的优劣比较,关注对影响政策制定及其影响政策运行的诸多因素进行深入的而且是实事求是的分析。

综合上述学者观点,教育政策评价或指教育政策主体按照一定的教育价值准则,对教育政策方案、教育政策决策、执行及执行结果,以及教育政策的其他相关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教育政策评价的程序可包括明确政策目标、选择评价指标、选择或设计收集数据的工具、收集数据、分析和总结数据、撰写评价报告、依据评价建议做出反应。

二、教育政策评价的阶段和指标

教育政策评价的类型可分为预评价、过程评价和后评价。预评价是对教育政策方案的分析,它主要是对设计的教育政策方案进行的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和后果预测分析。由于这种评价发生在政策执行前,因此可以通过评价及时调整政策制定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以避免政策失误所带来的损失和出现的不良后果。过程评价是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评价,执行评价也是一种政策控制行为。一方面,针对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政策的执行效果做出准确的反映,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政策目标能更好地实现;另一方面,旨在检视执行过程是否按原定政策方案进行,如果继续执行,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

后评价是政策执行后的产出和影响的评价,包括政策效益评价、效率评价和影响的评价。教育政策在执行以后,会给社会、政治系统、自然环境、某些团体和个人等带来各种影响,后评价的主要任务就是综合分析这些影响,并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价。政策调整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政策调整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政策问题加以再认识和重新确定;政策目标的校正、修订或再确立;对政策方案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甚至重新制定;对政策效力的调整;对政策主体、客体的调整。

如图1所示,从预评价、过程评价和后评价的角度来说,整个教育政策评价可大致分为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方案的实施、政策绩效的评价。

61318dd9c5510_html_4a0401798a36fceb.gif

图1 教育政策阶段分析框架

教育政策投入亦称教育政策成本,它是实施或维持一项教育政策所需资源的总和,包括人、财、物、时、空、信息等多方面的政策资源[6]。教育政策在实施中执行不力,常常是因为人员素质不够、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能力不强导致。因此,在评价教育政策时,所需人员质数方面的投入是政策可行的重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国家在教育经费等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与保证尤为重要。

教育政策效率是政策执行后出现的政策结果,对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它是教育政策评价标准的重要指标,明确又有价值的目标是教育政策效率评价的前提条件,制定的政策目标是否科学、标准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教育政策效益是政策结果与政策投入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分析政策在支出了各项成本之后是否获得了充分的利益,与其他政策相比成本的支出是否更加经济有效。教育政策效率标准注重的是实现目标的程度,而教育政策效益标准注重的是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收益。如图2所示,教育政策效益控制是政策监控者通过掌握政策的实际绩效的反馈信息,发现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纠正偏差的活动。不断利用最新的、有用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与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事先制定纠偏措施,使实际绩效与期望的结果相一致。


61318dd9c5510_html_195192aed9f09f4.png

图2 教育政策效益的控制程序

林水波,张世贤[7]强调政策评价为“应用某些价值标准判断现行或过去的政策行为”,其目的在于“提供现行政策运行的实况及其成果之资讯,以为政策持续、修正或终结的依据”。教育政策回应程度亦称教育政策影响,是把一项教育政策放到整个教育及社会系统中,从与人相关的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中,对该政策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所做的综合判断。政策影响这条标准是就一项政策从总体上看,其积极作用是否大于消极作用,从而能否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政策评价存在的问题

教育政策评价方法往往采用综合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之间的思路[8],其形成的结论通常比单纯的量化评价或质化评价结论有效。但同时也有收集资料长、时间久、成本高的问题。同时,政策评价的主观性相对较大,存在着一些问题[9]

首先,难以收集客观、全面的数据、文字等信息资料。收集教育政策信息,是评价人员开展教育政策评价的首要环节和必要条件。所收集的信息应尽量客观真实、具体详细,才能保证教育政策评价的可信性和科学性。由于我国教育行政机关统计与发布教育政策信息的意识尚未全面形成,教育政策信息管理显得薄弱,收集客观、全面的数据资料成为教育政策评价的首要困难。

其次,各个利益方相互博弈。教育政策评价是对教育政策的一种价值判断。中央或地方政府、社会公众、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以及专家学者,都是教育政策的当事人,都可以从教育政策是否满足、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利益的角度对教育政策的好坏做出判断。由于不同的当事人的利益需求和思想认识通常是不相同的,因而不同的当事人在评价同一个教育政策时就可能会抱有不同的标准。

再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存在隐念[10]。教育政策评价的顺利开展,需要各方当事人积极态度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教育行政机关。然而,多数教育行政人员对教育政策评价的态度还不积极,甚至存有抵制心理,担心教育政策评价的结论会影响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并否定个人“政绩”和权威。此外,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政策评价的态度也不太重视。


四、教育政策评价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互联网,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教育政策信息智库,是保证教育政策评价客观、可信的首要条件[11]。教育政策信息智库可以包含制定教育政策的背景、目标;执行教育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不同当事入的态度倾向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相关学者、专家和资深研究团体信息;第三方评估机构;新闻媒体发布的与教育政策相关的报道;教育专家学者发表的与教育政策相关的论文或报告等。

利益方相互博弈时,应确立符合大多数当事人利益的教育政策评价标准,不同的当事人对教育政策会抱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某一项教育政策时应了解不同当事人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倾向、明确政策是针对谁制定的,权衡利弊,综合评价。

针对教育政策制定者存在隐念行为这一客观现象,树立积极的态度是政策评价的保障。从实质上讲,教育行政官员对教育政策评价不积极的态度,是个人谋求眼前利益的结果,是一种短视性的功利态度。从长远来看,教育政策评价不仅不会妨碍,反而会促进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高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工作效率,从而真正提高政绩和权威。


参考文献

[1]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金马.政策科学导论[M].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郑新立.现代政策研究全书[M].中国: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1.

[4]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中国: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1.

[5]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 中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汤蕾,马静,刘涵,岳爱,白钰,孟春,马成俊.打开教育政策研究的“黑盒子”——基于理论的影响评估在随机干预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8):92-109.

[7]张世贤.公共政策析论[M]. 中国:五南图书公司, 1986.

[8]黄忠敬,孙晓雪,王倩.从思辨到实证:教育公平研究范式的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9):119-136.

[9]李伟涛.我国教育政策评价中的三个难题及其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02(06):21-22.

[10]朱洪洋.隐念与执行者: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新进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6):131-136.

[11]玛塔·佩莱格里尼,朱利亚诺·维瓦内,谢晨.证据驱动的教育政策在欧洲的发展:举措与挑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03):23-32.


作者简介:曾定茜(1989.10-),女,汉族,湖南永州人,讲师。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