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撒尼民居建筑特点 ——以云南省石林县大糯黑村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彝族撒尼民居建筑特点 ——以云南省石林县大糯黑村为例

王枘 指导老师 : 刘洋 王丽萍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昆明城市学院)海源校区 云南 昆明 650106

摘要: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大糯黑村作为一个传统的彝族撒尼村寨、创造并保留了独特的石头建筑文化。其建筑布局灵活自由、错落有致,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这些建筑特点的形成既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又受当地自然条件的深刻影响,还与当地民族文化传统相协调,探究其建筑特点;文章以石林大糯黑村的撒尼民居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选址、形式等方面内容,撒尼民居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民族性、文化性为撒尼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民族民居,了解撒尼文化魅力。

关键词:彝族,撒尼民居,大糯黑村

Abstract: As a traditional Sani village of Yi nationality, Danuo Hei Village, located in Guishan Town, Shilin Yi Autonomous County, Yunnan Province, has created and retained a unique stone architecture culture. Its building layout is free and flexible, strewn at random, build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local materials. Building appearance simple and simple, the pursuit of nature. The formation of thes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is not only adapted to the local productivity level, but also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local natural conditions, but also coordinated with the local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s, to explore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takes Sani residence in Dannuohei Village in Shil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ite selection, form and other aspects of sani folk dwellings are expounded. The unique artistic, nat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ani folk dwellings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Sani nation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called to pay attention to national folk dwellings and understand the charm of Sani culture.

Key words: Yi nationality, Sani residence, Danuo Hei Village


引言:民居建筑作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能够从建筑中完整记录民族的发展历程。民居建筑可以体现出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道德伦理及意识形态。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坐落着一座“石头寨”——大糯黑村。该村是一个彝族撒尼人聚居的村落,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勤劳智慧的村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建寨用一块块于两亿年前形成的多层片状石灰岩垒起了这个村寨并生存发展了六百余年。这里的每栋房子每个庭院每条道路、每个台阶,无一不是用石头修砌的。这里的任何一条大山和石纹脉络,都融入了彝族撒尼传统的建筑文化。



  1. 撒尼民居的选址

在住宅的选址中,背山面水、山清水秀的地方,一直以来都被中国人视为理想的风水宝地,当然撒尼民居在选址和居屋朝向上也特别注重。撒尼人在建宅选址时一般都要请当地的毕摩按照传统的习惯进行相宅和卜宅。相宅时一般是以有地可建有土可耕为理想居地,住宅最好能建在临近水源背靠青山之处。在建宅择地时也有许多撒尼人的禁忌,如家门口对着的山是秃山,那么这家会发生不吉利的事情;若家门口对着的树非常茂盛,这家就会兴旺发达。这些禁忌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也有其科学合理的成分。总之,这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思想和理性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衍生出了整体和谐、错落有序的撒尼民居形态。

  1. 大糯黑村撒尼建筑特点的具体呈现

(1)建筑布局:灵活自由、错落别致

大糯黑村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形式灵活多样,房屋多为自由散置,大多数情况下,既不与主干道垂直,也不与主路平行,而是呈任意角度分布。整体上显得自由灵活、富于变化,不仅不会使人感到别扭反而会使人感到动感自然轻松活泼,可栖身始终遵循“背靠青山临近水源,有地可建,有土可耕"的原则。

(2)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大糯黑村地处岩溶喀斯特地院发育区石山遍布,裸露的岩石遍布于村落周围的山峰上,田间地角也耸立着大大小小的石头,于是大糯黑撒尼人对当地特有的石材资源进行巧妙利用,就地取材。依照石头的纹理层次开采山石,并根据需要进行改制,用来建造房屋村中的房屋多为木石结构、颜具当地特色,大糯黑的祖先创造了一楼一底,三间两耳的房屋样式,其两面的山墙和背墙必定为石板砌筑,围墙也用石头垒砌,地面用青石薄板铺成;除此之外,村中的禽舍畜圈、烤烟房,以及祭祀、集会、休闲的公共场所皆以石材建造,俨然一座“石头寨”。

(3)建筑外观朴实简洁、追求自然

石林大糯黑村的房屋在外观上显得简洁朴实房屋悉以石材建造.其切割打磨俱存在一定的难度,相较于用易于塑形的土基、砖块等材料建造的房屋,石头房在外观的规整程度上要逊色很多然而这种不规则的建材也使得建筑整体透露出自然的美感。石林大糯黑村的建筑在满足村民居住这一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还兼顾到村民的劳动生产需要羊厩、猪圈、鸡舍、鹅棚等建筑成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必需所以包括人居住的房屋在内的所有建筑都极少进行烦琐复杂的装饰,一切以简约、实用为主。其建筑外观上虽装饰较少、色彩单一,但并未显得简陋无章,而是在朴实无华中透露着其固有的层次感和秩序感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大糯黑村在建筑的美观度和艺术性方面要求较少,始终以满足人对基本生存资料的需求、发挥建筑应有的实际功用为最基本的原则,避免了为追求形式美而降低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或者不合理地分割空间而造成浪费。既保证了建筑的实用性,又体现了建筑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状。

  1. 撒尼民居的功能

撒尼民居功能按照层进行分区,既简单合理,又能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撒尼人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将房屋功能按层合理分区。每个撒尼民居在外观上是不相同的但整体布局是统一的,虽然撒尼民居的平面形式比较单一但两层室内空间布局又是富有变化的。大糯黑村民居一般是两层,配有小型院落和厢房。主要有居住和贮藏两个功能。一层主要有堂屋、卧室、厨房、檐廊、卫生间牲畜圈等;二层是客房或者用来储存粮食、堆积杂物。院落则是作为农作物的晾晒场或自家车辆停放场等。

  1. 总结

云南石林大糯黑村作为传统的彝族撒尼村落,在当地延续发展了数百年,其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巧妙地利用自然、融人自然,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建筑理念,为村落建设提供了一系列有益的借鉴,首先,村落建筑应当以实用性为主,避免盲目追求其艺术美观。建筑固然应该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然而应当明确,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用性应当是放在第一位的,在建筑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应当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村落建筑应当坚持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节省建筑成本;村落是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地域上一步一步发展起来,自然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理念。


参考文献:

  1. 薛其龙,少数民族审美与当代艺术审美的建构——以云南彝族撒尼支系大糯黑村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17(6):88-92,185;

  2. 王书悦,文化旅游情境中撒尼民居建筑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7;

  3. 黄泽,西南民族节日文化[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3;

  4. 杨世文,撒尼村落形态和民居建筑研究[D].昆明:西南林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