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农村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化解农村 矛盾 , 促进社会和谐

桑金次姆

德钦县委党校 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 674500

一、农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目前农村矛盾甚多,小到家庭邻里间宅基地等问题争执,大到区域间土地、山林、水 面权属的纷争;相对缓和如农民与一些干部关系冷漠、缺乏信任,激化如聚众越级上访 甚至暴力冲突。有农民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但与城镇居民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文化素质提高了,但仍有很多文盲半文盲;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有利于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但一些地方却在结构调整中收效甚微甚至造成农民损失;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一些地方还只是喊在嘴上落不到实处。先富起来的群体与依然贫困的群体越拉越大的差距,封建迷信、“黄赌毒”等消极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泛滥与农民盼望安定祥和社会秩序的反差等等,都是农村矛盾错综复杂的综合表现。具体有:

(一)、因农村土地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 ,土地仍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 。土地是农民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在过去农业税费过高情形下可能是农民的羁绊,随着中央惠农政策施行,土地也成了“香饽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和热爱是史无前例。近年来,乡镇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城镇化水平是提高,但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许多农民失去了生活的屏障——土地。有些地方因土地被征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三无”人员。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缓慢,但农民与基层政府冲突愈演愈烈,农地被征各种矛盾集聚,如果不妥善处理就影响农村和谐。

(二)因农民的民主权利得不到落实而引起的矛盾。现在的农民, 越来越懂得维护自己的民主权利,也越来越懂得监督干部。但在一些地方,村里的政务和财务仍然对农民封锁,或者名义上公开实质上并没有公开;村委会的选举也存在思想认识不足、依法办事不力、发扬民主不够德现象。比如一些地方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进行,出现了贿选问题,对此,农民非常反感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不少矛盾,个别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 不必讳言,总有些人因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用激化的方式解决,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难”,最终演变成“老大难”问题。

( 三)因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及社会文化和治安环境较差引起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 效益意识、开放意识增强的同时,不少农民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也逐步增强,但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和腐朽文化的侵蚀,也便一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漠、道德意识滑坡、精神生活空虚等问题比较突出,冲击着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如1、部分乡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2、陈规陋习一定程度存在。3、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

( 四) 因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作风不正而引起的干群矛盾 。“干群矛盾”在中国有着最为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并非我们常说的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官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即“官民矛盾”。

、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产生的主要成因

社会矛盾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

(一)一些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使干群隔阂加深。有的基层干部素质较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敷衍塞责,推诿拖拉,对正当要求置若芒闻,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处,甚至酿成严重事件。

(二)对热点、难点问题处理得不够稳妥,引发上访事件。有些政府部门对出现的工程建设征占地补偿、房屋拆迁、突发性重大事故等,处理得不够及时、公正和彻底,引起了一些群众的不满和怨恨。

(三)外出务工人员观念转变造成一定影响。由于改革开放,带来了农村青年婚姻观念的更新和变化,在农村出现感情不和、婚外恋现象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男女性别比失调的影响,婚姻、赡养等矛盾纠纷呈增多之势。

化解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思路和对策

在调处当前农村矛盾纠纷中,我们必须从全局考虑,着眼长远利益,兼顾群众利益,坚持“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可导不可堵”的原则,认真理清解决矛盾纠纷的思路。

一是要突出一个“快”字——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和起始状态,防止事态扩大或激化。要及时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反馈,第一时间向相关领导和部门报告情况;及时作为,第一时问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村干部在矛盾纠纷调处中,坚持一般问题三天解决,重大问题一周内办结,以快速处理取信于民。对要求合理的问题,有条件解决的立即解决,条件不具备的创造条件按期办结,对无理取闹的人和事,依法依规,做好解释疏导和教育工作,确保群众矛盾纠纷件件有调处,事事有答复。

二是要体现一个“前”字——要争当方针政策的“传播者”。驻村干部带头学习并深入到户宣传各项惠农理论知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农业致富科技知识等,争当方针政策的传播者。

三是要保持一个“冷”字——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理性和冷静。必须保持头脑冷’静,不被群众情绪所左右;学会冷处理,“宜冷不宜热、宜散不宜聚”。

四是要抓住一个“准”字——要抓住主要问题、关键环节开展处置工作。要准确判断事件的性质;要准确掌握事件发生的原因;要准确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要准确把握处置工作的关键环节。

五是要形成一个“公”字。公就是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公开公正。当好农村干部,就要做到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公事公办,公平处事。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模范执行。在处理问题时,对群众、对亲戚朋友、对自己要坚持做到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农村干部只有一碗水端平,公公正正处事,清清白白为人,才会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爱戴。一是公正。“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正是干部树威的标尺。为什么我们有的村干部一届不满,就报告满天飞,而有的村干部则可连选连任,这不是怀疑他的能力如何,而是看他们在平常工作中处事是否公正。如果不公正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威信,最终要被群众推下领导岗位。

六是要敢于一个“断”字——即当机立断。出现可能触犯原则性、底线性问题的紧急情况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要当机立断;老百姓反映出来的问题没什么大事,宅基地问题、村集体土地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村干部,只要认真解决,大部分是能化解掉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既使非常棘手短期内无法彻底解决,将其置于一定的控制范围之内还是能做到的。但同时也要看到,老百姓的问题也没有小事儿,任何一个问题对他们来说都可能是天大的事儿,我们不帮他协调解决他就过不去,解决不好或控制不好,还可能会酿成大的事端。基层群众反映问题本是对我们信任的表现,但我们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或者是因为其分量不足而不感兴趣,或者是因为无力解决而麻木不仁,或者是因为嫌麻烦而一推了之,以致于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七是要胸怀一个“情”字——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

新时期,在社会大调解格局新形势下,更好地处理好“三农”纠纷、保障好农民权益,“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