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3
/ 2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

许东亮

广州市恒合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105

摘要:当前所流行的装配式建筑,指的是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建造房屋,也就是在工厂中完成大部分建筑施工所需的构件,输送施工现场,使用可靠且牢固的方式将各个构件连接起来。由于构件输送到现场,是需要使用传统的方式浇筑完成组装,因此,外观看出来与传统方式修建的房屋几乎一样。这种建筑模式和传统的建房模式相比,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时间,大幅度节省施工时所需要的电力、水与人力资源,同时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在工厂中完成能够减少施工现场的各种污染,减少产生的垃圾量,有利于对施工现场的管理。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1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势

(1)能够将建筑质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主要应用的是工厂生产模式,主要制造建筑部件,消除传统的产品质量问题。一般情况下,通过装配化作业手段替代手工操作,能够降低施工错误的出现概率,强化工程建设质量。(2)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装配式建造模式的执行,会展示出明显的生产工厂化和设计标准化等特点,确保各个生产环节越来越完善,这也是提升劳动力素质的根本所在,随着新形管理模式的出现,让建筑产业现代化特点更加明显。(3)提升管理效率。从实际交叉作业执行过程中也能够看出,生产效率的提升显得更加重要,而且该种建筑模式能够降低25%的施工时间,以及30%的用工量,强化管理工作效率。

2 装配式建筑类型

2.1 全装配式建筑

这種结构建筑装配式程度最高,建筑所需要的全部构件都是经过批量化的生产,这就好比机械生产一样。构件实现产品化,经过批量化生产的构件再运输到建筑工地进行装配。建筑所需要的大板、框架、梁、板柱等构件几乎都得到预制,对于建筑附近的维护结构主要采用现场生产的方式,这种现场生产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

2.2 半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结构建筑装配程度与全装配式结构相比,装配程度要略低。建筑构件一部分采用预制,一部分是现场砌筑,主要构件采用预制方法,如梁、楼梯平台等采用预制的方法,一些附属构件如砖墙则采用现场砌筑的方法。半装配式建筑对于生产基地投入要求不高,能够节省一定的运输费用,也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3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3.1 预制构件设计

3.1.1 整体式板楼与其支座连接处设计

在建造整体楼板和预制墙板的早期阶段,有必要全面确保整体楼板和预制墙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搭接预留位置,搭接预留位置大于1cm,搭接处应实施防漏浆处理作业,进而防止漏浆现象对正常施工的高效实施造成影响,同时避免了安全质量问题,如地板开裂等。

3.1.2 预制叠合板内的线管预留设计

在优化和完善升级方案中,必须注意预制内胎叠加式管道的科学预留设计,同时与具体施工方案相结合,运用科学方法对线管布局设计工作进行有效开展,避免线管交叉,对施工的正常实施造成影响。

3.2 构配件场内运输

在构配件场内运输工作开展中,首先,施工单位应保证构件性能,可以在运输中利用枕木等设施避免有构件损伤情况出现;其次,应对构件在场地内运输路线进行合理规划,保证构件运输工作开展安全性、高效性;再次,应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工人进行有效选择,保证工作开展质量;最后,应对计算机技术予以积极应用,搭建构件堆放、运输与吊装综合系统,对场内运输进行自动化管理,提升整体施工效率。

3.3 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1)将下层楼板插入到预制板螺栓孔之中。

2)提前做好水泥浆灌注操作,确保能够全部进入到螺栓孔,在强化连接效果的同时,将整体性特点展示出来。

3)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剪力墙连接螺栓需要放置到结构中心处,只有这样,才能将剪力墙稳定性展示出来,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4 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的应用

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预制叠合板安装技术使用频率非常高。预制叠合板实际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通常会将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然后,根据具体施工需求与特点,适当调整叠合板的安装方向,从而确定准确方位。为保证叠合板不受损坏,需对叠合板进行保护,以免出现材料消耗情况。

工作人员根据吊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预制吊板安装方式。为了保证吊板之间的紧密性与稳定性,通常选择模数化吊装方式。在叠合板安装过程中,底部位置要增加临时支架,以保证叠合板的稳定性。直到吊装完成后才可将临时支架拆除。叠合板安装会按照层次依次进行,当其中一层安装完毕,可利用混凝土浇灌施工。工作人员要重视混凝土结构的保养处理,定期养护以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以免混凝土出现裂缝。

3.5 转换层施工工艺

3.5.1 现浇结构具体标高与平整度设计

在施工模板设施施工前,有必要确保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底工作,同时,针对科学的仪器,有必要严格使用,并进行测量作业,以获取准确的模板安装信息。模板的安装完成后,必须有安全专业的施工人员严格检查地板,横梁,柱子和外墙的高度,以保障合格后再进行浇筑砼施工。

3.5.2 控制水平缝宽度设计

设置水平缝宽度时,必须对相关行业的标准与要求进行严格遵守,注意与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公开工作,水平缝宽度应保持在2.5cm 左右,为以后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3.6 装配连接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需要关注于连接环节,要求促使各个预制构件均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避免预制构件方面出现严重错位以及脱落现象。在预制构件的连接中,首先应该恰当选择适宜的连接方式,比如现浇节点钢筋绑扎就是较为常用的手段,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实现预制构件连接准确度和牢固度的控制,有助于维系良好的稳定状态,进而规避可能出现的严重偏差问题。在预制构件连接处理中,一些相对简单的特殊构件,还可以借助于螺栓连接方式予以固定,同样也能够较好提升连接便捷性和可靠性。对于一些钢结构预制构件,可以借助于焊接方式处理。

3.7 检查和验收

(1)灌浆料的浇筑施工中,质检员与监理单位应该在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检查灌浆的流动度,禁止在拌合好的灌浆料中注水;禁止质量不合格的灌浆应用于施工中,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需要详细填写灌浆质量控制表。

(2)灌浆封堵与灌浆成功率密切相关,施工单位应制定科学的封堵方案,以免浇筑时漏浆。灌注温度同样重要,温度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浆液的强度、流动度造成影响,因此施工中要合理把控灌浆温度。

(3)实现工厂生产的自动化,包括吊装自动化以及灌浆施工的自动化。严格控制分仓清理和封仓截面等重要工序的控制,提高灌浆的密实度。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在施工的时候由工厂完成部分构建的预制,在构件完工之后送入到施工现场,并且对这些构件进行组装,这样形成的建筑就被称作为装配式建筑。通常条件下由工厂完成大部分构件的预制工作,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在施工现场需要提前进行孔洞和钢筋的预留位,为组装构件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使用混凝土进行浇灌就可以了,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苏鹏.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工艺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1):31-32.

[2]徐科杰,应森源,张静,李健,顾嘉慧.装配式建筑梁柱节点干湿连接方法的对比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40-141.

[3]余增涛.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现状与问题研究[J].居舍,2019(3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