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4
/ 2

科研绩效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

史蕾蕾 李婵擘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兴平 703106


摘要: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在我国企业中已经实践了多年。一些行业科研主管部门积极尝试在科研活动中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借以提高科技活动的成效。但实践表明,绩效管理从生产管理领域进入科研管理领域的作用和效果并不理想,出现某种程度的“水土不服”,让这些部门的科研管理者陷入某种困顿:在生产管理领域,绩效管理在激励员工创新精神,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而在科研管理领域,绩效管理的应用还远未深入,许多单位的科研绩效管理仍停留在设想或“自娱”阶段,绩效评价与管理决策相脱离。

关键词:科研绩效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科研绩效管理研究问题

1.1“管理者中心论”的影响仍然存在。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认为科研绩效管理的中心角色是科研管理者,由管理者代表科研组织掌控整个绩效管理循环,具体讲就是绩效管理中存在过大的行政权力,学术和科研人员居于从属的地位。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集中代表了管理者的意志,规定科研人员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而这种貌似科学的做法,恰恰在损害科研活动,因为这与科研的知识创造的“种瓜得豆”规律相抵触,对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产生抑制作用。要克服“管理者中心论”需要在科研绩效管理中引入其他权力(如学术权力、实践权力和客户权力等),并使其与行政权力达到有机平衡。但目前还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1.2忽视评价双方的互动。对评价工作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关注不够,多侧重于管理者(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方面指令送达,对被评价者的质疑反馈缺乏制度性的接收渠道。评价工作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地位不够平等。

1.3脱离科研管理实际。从方法论角度来看,现有的研究结果因缺乏说服力而减低了可操作性,部分抵消了对科研管理的帮助。例如AHP等评价方法中权值的设定存在较大程度的随意性,令人生疑,且需要繁琐的矩阵求解等过程,脱离实际操作环境,仅具有理论意义。

1.4缺乏宏观视野。现有研究结果仍带有一定的“本单位”传统主观意识,视野不宽,缺乏信息化、国际化的科研绩效管理观念,研究思维受到约束。当今的科技界已不是十年前、甚至几年前的格局了,科研必须要置身于新的环境,坚决杜绝科研的“自娱自乐”。如何引入新形势下的科技要素,提高科研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适应性,值得相关专家关注和研究。

1.5评价者身份单一。目前科研绩效管理的评价者多为管理者。部分研究认为应将绩效评价职能从管理者身上脱离出来,转交给学术群体。但实际上,即使学术群体充当了评价主体,仍有过于单一之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吸收相关方面的权威人士参与评价。例如,对于工程技术类科研的绩效就可以邀请工程应用领域的专家参与评价。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尚欠充分。

2科研绩效点评价方法

2.1绩效点评价的基本思路

科研绩效点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化评价基础上的量化(现行科研绩效评价中数量性质的指标评价实质上属于科研业绩计量,并不具有评价意义)。评价思路要点有三:其一,由专家小组根据绩效点的内容质量评价打分;其二,列出给出该评价分值的理由(学术的、效益的),以及专业学术性质的指导意见;其三,指出相对于绩效计划的增减以及后续工作的建议。其核心是突出“评”基础上的“价”,以“评”为主。即使引用第三方的科研计量结论,也要找出形成此结论的背后因素。换句话说,是要显示绩效评价与绩效计量的区别,让计量结果为绩效评价服务。

2.2绩效点的预期设定

预期设定即绩效评价“及格线”的设定。及格线必须明确表述,不存在模糊、歧义和不可测的问题,同时要准确选择绩效点的绩效量纲及单位,诸如“1.32篇论文”“适量经费”“可观的专利成果”等表述都属于无效设定。

2.3.3绩效点的分类评价

分类管理是当代科研管理的重要原则。在科研绩效评价中,要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不能为了控制或降低评价成本而对不同类型的绩效点简单地“一刀切”。例如各种知识产权的性质和作用各不相同,就不能用同一套标准加以衡量;论著与经费的差别更大,放在一起评价属于风马牛不相及。

2.4绩效点的选择范围

目前,全国对主要科研绩效点的认知基本上是趋同的,如:项目、经费、论著和专利……等等。科研绩效点的集合是比较大的,而且随着科研事业的发展,还可能会逐渐增加。并不是每个科研组织都会涉及这些绩效点,通常仅是其中的一个子集。具体到某一单位,应注意凸显和解决科研绩效评价的主要方面,选取对本单位起典型的、关键性作用的部分绩效点加以评价,即可基本把握该单位的科研工作的走向。

2.5绩效点的评价主体

科研绩效点的评价主体应是同行专家小组。参加评价作业的同行专家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相同专业领域(可称其为同行专家联盟),应避免同行专家出现跨领域评价科研绩效的现象。许多人误以为评价科研绩效的主体是管理者,其实管理者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确切角色是组织和服务。

2.7绩效点审计

科研绩效点评价可与相关的审计工作相结合。绩效审计依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重点是科研绩效点原始数据的合法性、准确性,评价主体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和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溯性,特别是科研经费支出和知识产权经营的相关情况。

2.8绩效点评价的监督回馈

开通科研绩效点评价工作的监督回馈渠道,通过绩效评价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评价过程中群众关心的信息,接受他们的质询异议,并提供针对性、权威性和负责任的回馈,消除群众对评价工作的疑惑,形成良好的科研绩效增长环境。

3相关工作建议

(1)宣传普及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在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广泛宣传绩效管理的宗旨、策略和方法等原理概念,防止和减少在相关实践工作中的曲解、误解和疏漏,准确、有效地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2)明确评价主体责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步骤,促使行政管理权力退出绩效评价领域,引导专业群体(学术的、工程的和用户的)成为评价主体;构建科研绩效管理循环时,合理、前瞻地设定绩效增量,引导相关科研活动实现质与量的双增长;避免跨领域评价。

(3)与知识管理相结合。根据科研的知识发展特点,与知识管理相互渗透,扩大绩效点的范围,尽量使科研绩效评价符合知识发展的规律,消除对创新思维的束缚,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4)营造平等、互利的评价氛围。改变以往绩效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及管理者高高在上、被评价者唯唯诺诺的不平等现象,积极营造评价双方的平等、互利氛围,以追求真理为最高指针,完成各项绩效管理工作。

(5)充分借力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力量。科研绩效管理涉及的领域宽泛,需动员庞大的专业力量,仅依靠传统的组织模式难以达到目的,且评价成本会居高不下。因此,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建立绩效评价网络平台,引进国际专业力量,开展网络评价作业,是科研管理者的现实课题和未来方向。

4结语

科研绩效管理是科研管理者新的、现实的课题。目前成功开展相关工作的经验积累还不够充分,其中仍存在许多以讹传讹的误解,阻碍绩效管理的深入进行。各领域的科研管理者应在开展绩效管理时,秉承公心,遵循规律,在基本原理指导下,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探索科研绩效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洪本云.科研项目成本会计体系构建[J].新会计,2020(10):47-49.

[2]王玉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2020(26):84-85.

[3]刘静.浅谈科研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科技,2020(08):3-4+23.

[4]吴路易.科研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J].营销界,2020(3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