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例研讨的形式和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浅谈课例研讨的形式和意义

李娜 张玉红

安阳县许家沟乡黄口中心小学

摘要:课例研讨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践行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在教学研究经历范式转换的大背景下,其理论品格需要重新加以确立。真正领会课例研讨的意蕴需要在规范性探究和阐释性探究、教的研究和学的研究、理论话语和实践话语等相关范畴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内涵正确的课例研讨在使教学研究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儿童学的构筑、教师专业自主权的恢复以及教学研究人员专业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例研讨 形式 意义

“课例研讨”是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师培训活动方式,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课例研讨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走教师培训共同体之路充满生机活力的力量源泉。

  1. 课例研讨的主要形式

课例研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好差之分,关键是研究的需要而定。采取多种形式的课例研讨,能够使教师保持对课例研讨的新鲜度,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例研讨的质量和效果。

1.多人一课式。指在同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多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相互观课比较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改进措施,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

⒉多人异课式。指在同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围绕着共同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不同课型或内容的课题,在各自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效果,并共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共同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⒊一课多轮式。指一位教师在备课组的共同帮助下,在不同班级上同一节课。每上一次课之后,备课组内开展听评课活动,分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使上课教师与参与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的过程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⒋互助式。在同一个教研组内互助指导式的研讨活动,一人上课,其他人进行细致分工,明确每个人的听课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后进行讨论,针对不同角度对上课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针对性较强,比较适合年青教师或者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多教师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指导。

⒌邀请式。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组内教师或者名师专家听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或者科研课题的研讨活动。教师首先制定出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内容,并向相关教师或专家发出邀请,听课教师或者专家提前了解研讨的相关内容和上课内容,听课后开展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邀请式研讨是教师处于较为积极主动的地位,利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⒍反思式。教师自主发展的最高阶段,实现由被动式发展转变为主动式发展。教师确立研究的主题和上课的内容,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全程录制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自己反复观看,开展自我剖析。或者课后也可以邀请有经验教师或者专家共同观看录像,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

  1. 课例研讨为教师培训提供专业实践的理论依据

教师专业本质上是一种学科教育能力。从实践逻辑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实践通常是有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议课等构成,教师的学科教育能力也需要通过这些教师专业实践来完成的。而课例研讨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提出问题——研读教材——设计教案——行动实践——观察交流——反思提升——修订教案——再行动实践”的循环使教学实践经历“合理化”的过程,“合理化”的实质是使教学实践在理性的“设计教案”和“反思提升”之下不断趋于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其中“提出问题”是方向,“观察交流”是专业成长共同体的途径,“反思提升”是目标,关键就在于通过理性地追问实践对象“是什么样的”来指导实践、解释实践,从而使实践从经验性的直观、直觉层面得到提升。“课例研讨”使教师收获的不只是一节课的教学经验,而且还有分析教学问题、解释教学现象的理性知识和眼光。

三、“课例研讨”有利于激发教师研究教材的兴趣

课标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极有利的丰富资源,它不仅决定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提供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和方法,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关键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把握,所以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由于“课例研讨”是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教师要全过程的参与,就必须首先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否者就无法与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编写意图,编排特点,学习的重难点,隐含的思想方法,呈现的教与学的方式及习题的练习功能,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都要进行研学,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为参与研讨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激发教师研究教材的兴趣。

四、“课例研讨”有利于助推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由于“课例研讨”活动方式是围绕一个主题,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以专业研究人员的点评、辅导为辅,在教案设计上尽量追求完美,是比较成功的课例;是展示完整的一堂课或围绕一节课的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真实、具体、完整,具有动态化。所以在课例研讨中,教师能通过实践、观摩、反思、交流、探讨等活动,实现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索、共享生命体验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的过程,助推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五、“课例研讨”增强了教师科研的意识

教育科研就是运用教育科学和学科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课程改革要求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教书育人”,是一门对教材、教法、专业技能、专业理论要求很高的职业,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学习能力,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变成教育工作的能手。教师从“经验型”到“专家型”,由“辛苦型”向“创造型”角色的转换是当今教育发展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因为“课例研讨” 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活动形式,是教师群体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以研究教学,改进教学为己任,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例研讨”意味着课堂不仅要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要成为教师同行或教研专业人员共同讨论的领域,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实现有效教学,让课堂回归真实的教学生活,解决课堂教学的实践问题。在课例研讨实践中有时会产生极富生命力的“一闪念”,这个一闪念或许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所以增强了教师科研的意识,提升了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

总之,教师培训的途径是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需要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教师、不同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和探讨。以课例研讨引领,教师群体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研究,就能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师培训专业成长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张禄旺;课例研讨 教师成长的平台[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7年06期

2.黎敏成;让课例更精彩——谈课例研讨的意义[J];教育科研论坛;2007年01期

3.赵素春;适合才是最好的——小学语文学科课例研讨基本模式与操作策略[J];内蒙古教育;2009年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