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干预行为探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干预行为探究与实践

赵艳

满城区大册营镇中心幼儿园 河北省保定市 07215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个阶段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随之也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目前,学前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初始阶段,受关注程度不断加深,其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发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对于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很高。其中幼儿教师在整个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干预行为的实施以及以什么形式、什么时机实施,对幼儿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幼儿探究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等方面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干预行为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逐步渗透到社会领域、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中,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进步,促进现代文明,科技的发展需要有非常优秀的科技工作人员作为支撑,而人员的储备开发则需要重视现代科学教育发展、提高国民素质。当前很多国家重视将科学教育、本土科技振兴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有效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人才。幼儿科学教育传入我国,并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点,要重视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资源本土化开发及利用,促进幼儿的培养。

1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教师的干预行为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干预行为主要分为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有时教师是根据幼儿的主动请求融入科学教育活动中,给予幼儿帮助、表扬或者赞同等;有时是协助其他教师进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这样的都是被动干预。主动干预是指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的操作,判断幼儿是否需要帮助,能否自主融入活动过程当中。通过走访、观察发现,在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幼儿教师主动干预较多。①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干预行为。通过走访、观察、调研发现,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一般都用于强调规则、指导操作和评价等。一般的科学活动(非生成性的科学活动)教师都会提前做好活动设计,对整个活动有一定的预判,所以在随后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会提前介绍活动规则和活动的注意事项。对于科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启发式的发问和指导较少。对于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以书本和设计为主,忽略了科学教育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各方面的教育引导。②区域性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干预行为。在区域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的干预行为多用在强调规则、引导和提问上。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活动规则,比如排队领取物品、不能打闹和共同完成等。由于区域活动是幼儿自己参与较多的活动,往往容易忽略区域活动规则,所以幼儿教师大多注重幼儿的活动规则建立。同时幼儿教师也会针对幼儿的一些操作引导已达到预期效果。区域科学教育活动需要幼儿教师对各个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在此过程中发现教育的“引导点”,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干预行为探究与实践 

2.1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有些幼儿思维跳跃,会偏离活动主题,而有些幼儿比较胆小,自信心不足,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对待这两种不同情况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沟通和指导方式。对待思维跳跃、会偏离活动主题的幼儿,不能粗暴干预,直接将幼儿强行拉回活动主题中,要循循善诱地帮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到当下的活动中。而对待胆小、不自信、不能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活动中的幼儿,我们要和幼儿沟通,探寻幼儿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从而对症下药。沟通的方式也要非常注意,不能过于强硬,也不能有侵犯性,而是要态度真诚,语气轻松,让幼儿打开心扉。如果是因为幼儿不自信,那么一定要以鼓励为主,不要对幼儿有过高的要求,更不要用命令式或是批评式的口吻要求幼儿做得更好,而是应该对幼儿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夸奖,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那么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面对在活动中呈现出不同状态的幼儿,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指导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前提是师幼关系必须是轻松和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2.2正确把握干预的时机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能否把握干预的介入时机决定了干预的成败。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对幼儿实施干预,帮助幼儿掌握科学知识,建立科学思维模式,拓宽幼儿的思路,给予更多探索的可能性。这对于之后整个干预行为的展开与实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可以以兴趣点为圆心引导幼儿,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及材料融入活动当中,更好地激起幼儿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其次,在实际操作中,幼儿教育是以幼儿自主探究为主的教育,我们的活动都是先让幼儿自己探索,当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与同伴交流无果后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来帮助幼儿,从而推动幼儿活动的进行。

2.3多种方式支持,有效梳理提升——记录、交流与分享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幼儿记录的意识和能力,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活动需要,设计合理的记录表,鼓励幼儿用符号、图画、表格、文字、照片等形式进行记录、交流与分享。同时教师也可以捕捉幼儿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进行交流分享,也可以将幼儿的记录表以比较等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经验,获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结语

幼儿教师要杜绝懈怠心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科学活动时要讲究创新;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该承担的角色和应该履行的职能;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实施策略,可使科学活动的价值最大化,使幼儿积累更多的科学经验,可以更好地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终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振宇,秦光兰,林炎琴.为幼儿教育发现中国儿童,为儿童创办中国幼儿教育———纪念陈鹤琴先生诞辰125周年[J].学前教育研究,2018.

[2]田灿雲,马文琴.幼儿游戏中教师的无效干预[J].林区教学,2018.

[3]曲铁华,李虹.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改革策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