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措施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聋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措施新探

肖树云

云南省弥勒市特殊教育学校 652300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聋哑学生是弱势群体中的一份子,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聋哑学生虽然身份特殊,但是也需要和外界沟通交流。与普通人相比,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要弱一些,因此,提高聋哑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初中;聋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聋哑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聋哑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的身心都能够健康发展,成长为有用的人,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初中聋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弱的原因

(一)语言方面

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语言,普通人常见的交流模式,对于聋哑人来说是极为困难的。他们大多数无法顺畅的使用口语与普通人进行交流。而聋哑人之间常见的手语交流方法,很少有普通人可以掌握。与此同时,很多聋哑人在书面表达方面也存在障碍,一般人很难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聋哑人与普通人的社会交往很难顺利达成。

  1. 心理方面

与普通人相比,聋哑学生存在生理缺陷,他们在身心发展方面与普通人有着极大的不同。特别是心理方面,容易受生理特点的影响,导致心理导向不完全健康。他们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一些不良心理,如:自卑、焦虑、过分依赖、敏感、孤僻、呆板、极易退缩等。最常见的两种心理就是孤僻和自卑。聋哑导致他们听不见,说不了,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封闭自我,造成孤僻的性格。生理缺陷又让他们怯于与普通人交往,在社会活动中常常退缩,造成自卑的性格。这样的心理让聋哑学生与普通人在交往时感到困难,稍一尝试就会感到挫败,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他们选择孤僻生活,越发没有社会交往能力。

  1. 交往技能方面

聋哑学生属于社会中的少数群体,而绝大部分学校教育都是针对普通学生设置。当然,普通学生学习起来也相对容易。同时,不仅仅是教育方面,基本上社会的大部分资源都被普通人所使用,大部分设施也是为普通人所设,在这样的情况下,聋哑人在教育水平、思维模式、社会交往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双方知之甚少,彼此间的社交礼仪与行为习惯也是大有不同,这样就导致了交往困难的产生。

二、提高聋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措施

为了提高聋哑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国家、社会、学校都应做出努力,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促进聋哑人的社会交往,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从初中聋哑教育的方面来讲,教育工作者也应创新思维,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通过不同措施提高聋哑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一)改变思想意识

学校教育培养聋哑学生,要从思想意识开始,无论是社会上普通人的想法,还是教师或学生自己的想法,教师都应该致力于帮助聋哑学生改变思想意识,让学生具有自强不息的品质。同时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在教学方面建议起正确、积极的思想意识,聋哑学生的培养工作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善课程内容

聋哑学生有其特殊性,学校应该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聋哑学生的课程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问题,让每一个聋哑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因此,制定聋哑学生的课程,要符合未来职业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生活技能,让他们也能拥有就业竞争力。换言之,就是改变传统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构建一个更加适应社会、适合学生发展、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

(三)改革教学方法

聋哑学生的教育教学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更多的知识。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在完成指定任务后,从实际情况出发,寻找最适合聋哑学生的教学方法,平时带领学生多开展一些活动课,增加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更快的成长。

(四)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则需要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知道。学生经过实际活动对课堂所教的知识技能进行锻炼,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教师平时应多安排聋哑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能力。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合理科学的安排实践活动,做到先低后高、先简后难,让学生慢慢适应社会,提升勇气与信心。

结束语

聋哑教育是聋哑学成长中必须经历的过程,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适应社会并立足于社会。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关注聋哑学生社会交往的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让他们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提高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佩娟.孙婷慧.游戏活动在中职聋哑学生交往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20(10)

[2]张勇.“阳光排舞”对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研究——以苏中地区为例[D].江苏:扬州大学.2017

[3]于慧君.新媒体赋权与听障人的社会交往研究[D].河南:郑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