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3

坚持正确的党史观与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研究

杨薇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摘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带领全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迈向社会主义社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行。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想,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学生群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本文研究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形成原因,并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群体造成的危害。通过对百年党史的归纳总结,论述了科学的唯物史观的特点,提出在教学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弘扬正确党史观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虚无主义 唯物主义 党史观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其“虚无”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臆造历史片段,将谣言当作史实并深信不疑

历史虚无主义最常见的就是将随意编造的、恶意杜撰的虚假“故事”加工成“遗漏”的史料,甚至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恶意宣传下,将不存在的事情谣传为官方打压下的所谓的“真实历史”。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性,否定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事业的领导地位,极具迷惑性与煽动性。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信息不受管制的快速传播,为谣言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土壤,也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在诸多历史谣言下影响了许多不明真相者,特别是分辨能力低下的广大学生群体,这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想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

2、把历史切割开来,不承认历史是连贯的、互相影响的

历史虚无主义也常常犯将历史切割开来的错误,将历史看作一个静态的事物,切割成一段段相互独立的历史片段。这也是唯心主义常见的错误之一。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只能从这一段时间内寻找原因,注定目光是短浅的。这种观点否定了历史是发展的、互相联系的,从而否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不能推导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必然性,使得历史成为偶然发生的故事,丧失了“以史为鉴”的历史研究作用。

3、把历史与现代混淆,用现代人的立场去套用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还喜欢用现代人的立场去套用、框定历史,从而曲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作用。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一个推动一个不断累积的成果。而历史虚无主义则否定一个个微小人物、微小事件,也就是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一方面夸大个人主义在历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曲解污蔑代表先进阶级的英雄人物的种种行为,不能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

二、历史虚无主义滋生的原因

1、社会转型滋生的思想分化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集体经济向个体经济过渡期间,基于集体主义价值观所产生的,即集体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不断被个体经济所产生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所侵蚀,从而使历史观出现分化。转型初期,原有社会体系的巨大变化,给许多人民群众造成了思想上的巨大冲击,而文化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使人民群众的思想跟不上现实中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而造成了思想观念上的空白。这种空白没有官方正确理论的及时填补,就给了错误观念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就这样在内在创造与外部传播中不断蔓延开来。

2、经济发展区域差异造成的信息差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地方区域差异,这是由不同地区不同的资源禀赋形成的。然而不同的经济基础,使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产生不同的思想,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碰撞与矛盾。受到各自历史局限性的制约,碰撞与矛盾就会寻找貌似“合理”的解释,从而为历史虚无主义埋下隐患。此外,一些境外反动势力利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故意制造矛盾,甚至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煽动民族矛盾,洗脑当地居民,曲解民族发展史,拿宗教做文章,企图进行地区分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往往伴随着地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对信息缺乏辨识能力,给历史虚无主义以可趁之机。

3、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跨越了地域障碍,快速、大量的涌入到每个人面前,这其中就混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与错误信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过来会影响物质的发展。对缺乏辨别能力的人来说,大量不实信息的耳濡目染,影响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与立场,从而激发出虚无主义、唯心主义的意识,并通过对事物错误的理解,进而传播影响他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爆炸,使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像病毒一样广泛传播,并通过影响一部分人来影响更为广泛的更大的一部分人。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由于制造信息不需付出任何代价,也助长了虚假信息肆意传播的气焰,使历史虚无主义遍布到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根治起来任重而道远。

4、境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政策的恶意宣传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瞩目成就,一些境外敌对势力开始恶意宣传,人为制造虚假历史、歪曲历史人物,并勾结国内别有用心人士,对人民群众展开了“洗脑”攻势。他们凭借着掌握的国际舆论话语权,一方面在明面上污蔑、曲解我国历史,另一方面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攻击我国的各项政策。境外势力分工明确、组织性强,对许多历史问题、历史事件,善于创造所谓的“新证据”、“新角度”、“新观点”来曲解污蔑真实的历史观点,混淆视听,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进行推波助澜。

三、历史虚无主义对学生群体造成的危害

1、危害学生群体正确世界观、历史观的形成

学生群体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在学生群体思想成长的关键期广泛传播,会侵蚀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成长空间。学生一旦习惯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思考方式,对待事物便不再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阴谋论的萌芽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使得学生在遇到困境时不是去寻找方法克服困难,而是归罪于外部原因,怨天尤人,最后丧失艰苦奋斗的主观能动性。

2、影响学生群体对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认同

历史虚无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杜撰曲解历史事件、污蔑历史人物,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有着诸多不实的错误理解。历史虚无主义在学生群体中的肆意传播,会让学生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产生与发展产生误解,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未来产生怀疑,十分不利于我国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在学生群体中的树立。

3、阻碍学生群体掌握科学知识,导致其与社会脱节

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的认知历史的方式,也是错误的认知世界的方式。学生群体一旦被历史虚无主义侵蚀,就丧失了基本的唯物主义认知方法,容易主观臆断,不去实事求是的研究问题。学生阶段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而错误的方法很难学到正确的知识,特别是校园生活本身就与社会生活存在着一定的间隔,而错误的认知又容易在校园内与其他群众产生隔离,从而造成与社会的脱节。在社会上全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时,不能发自内心的理解其内涵,就不能全力以赴的拼搏奋斗,也会造成与社会群众的脱节,从而陷入孤立主义的新的困境。

4、易导致个别学生沦为境外反动势力的棋子

很多历史虚无主义都是境外反动势力刻意编造杜撰历史事件的结果,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利用年轻群体辨别能力不强,混淆视听,挑起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打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因此,学生群体收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本身是受害者,可由于辨别能力不强,不仅不能识破境外反动势力的阴谋,还助推其传播,无形中沦为境外反动势力的棋子,不断地影响其他学生群体,使更多人受到危害。

四、在教学中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党史教育,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唯心主义史观,因其猎奇性、隐蔽性强而容易影响学生群体。因此,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史教育,用百年党史的发展来诠释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群体的唯物主义史观。通过这种措施来让学生群体树立起科学党史观、世界观,从而从根本上排斥唯心史观,让历史虚无主义彻底丧失滋生的土壤。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与特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幻而不断变化。因此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最新的社会热点,梳理热点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好的指导学生群体用科学的立场去看待、分析热点事件。同时,要培养学生群体的逻辑思维能力,许多歪曲的历史事件经不起逻辑上的推敲,如果教会学生群体掌握一定的逻辑思考方法,则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就会不攻自破。此外,还要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群体树立科学的史学观与世界观,而落后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群体感到困惑,从而让历史虚无主义发现漏洞,使其有机可乘。

3、利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用事实打破谣言

历史虚无主义极尽歪曲历史事件、曲解历史人物之能事,通过杜撰的谣言、恶意的解读来影响学生群体的史学观与世界观。而打破谣言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事实来说话。沈阳市有许多红色教育基地,涵盖了从抗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建国老工业基地建设到新时期东北振兴等多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百年的时间跨度来全方位的证明真实的历史。不同的红色教育基地,彼此之间通过历史内在的唯物主义逻辑相互联系、相互印证,既能激发学生群体对探寻真实历史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群体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维方式,触类旁通,从而驳斥历史虚无主义的种种谣言,挤压错误思想发展壮大的空间。

4、引导学生多学习、多讨论,真理越辩越明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杜撰“博人眼球”的所谓“历史真实事件”来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然而稍加思索,便不难分析出这些事件的不合理的矛盾之处。很多学生群体习惯了接受信息,不愿多做思考。因此要加强引导学生群体多学习、多思考、多讨论,将虚假信息摆到台面上一点一点的剖析,逐条分析这些信息的矛盾之处,归纳总结历史虚无主义的共性特征,从而有准备的防范其他不实信息。此外,经常讨论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群体的思考能力,变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甄别信息,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打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战士,将错误思想扼杀在摇篮里。


参考文献

[1]滕俊.中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J].江苏教育研究,2021,(Z3)

[2]张小龙,孙乐强.历史中的情势与偶然—马克思基于唯物史观的政治哲学探讨[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1,(02)

[3]陈漠马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20年年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21,(02)

[4]张有奎林雅玲.唯物史观:恩格斯的独特贡献与历史效应 [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