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烟台担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加快推进胶东经济圈 一体化发展的烟台担当

王晓林

中国共产党蓬莱市委员会党校 山东烟台 2656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胶东经济圈既是山东和沿黄流域的龙头,也是南北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胶东经济圈 一体化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是山东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的重大举措。烟台作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板块,面临重大机遇,担负重大责任。

一、烟台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城市

烟台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大核心之一,集山东自贸试验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合组织示范区、中国蓝谷等国家战略于一身,既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领头雁,也是胶东经济圈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一)区位优势独一无二

烟台与北京、上海、首尔的距离几乎相等,位于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的东南端点,环太平洋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两大重要经济圈在此处交汇。

(二)经济实力稳居上游

从经济总量看,2019年,烟台市生产总值(GDP)为7653.45亿元,在胶东经济圈五个城市中居第2位。从地方财力和居民收入看,2019年,烟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83元,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从城市综合实力看,在“2019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烟台综合排名为第24位,居全省第3位。

(三)产业升级稳步推进

烟台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培育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高端化工、黄金冶炼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先进结构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全国首批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首位,13家企业及项目入选全省首批“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产业高端化发展态势良好。

(四)创新驱动能级提升

烟台设立了10亿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14个,引进建设了中科院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一批重点创新平台。2019年共有高新技术企业823家,预计2020年底将突破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8家,约占全省1/6。

(五)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从园区建设看,烟台市现有省级以上经济园区13家,其中国家级园区4家。从对外贸易看,全省外贸出口和进口百强企业中,烟台入围企业分别达到18家和17家,数量居全省第二。在全省出口十强企业中,烟台占4席,数量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每年3000亿元左右。从利用外资看,2019年,烟台市实际利用外资14.5亿美元,有10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烟台投资,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

(六)交通设施通达四方

烟台将“海陆空”通行融于一体,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9个,聚集了蓬莱国际机场、烟台港、环渤海高铁、轨道交通等重大交通设施及功能区。

此外,烟台人文底蕴深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航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连续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拥有联合国人居奖、亚太经贸城、全国投资环境四十优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诸多美誉,为吸引资本、人才等优质资源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烟台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胶东经济圈通过高铁、高速公路、铁路骨干交通网络联系,基本形成了“一小时”生活圈和工作圈,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但尚未达到成熟阶段,在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区域差异调控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

(一)行政管理体制壁垒难以逾越

在协调层面,胶东经济圈缺少高层次的统筹协调机制,五市规划难以有效对接。在落实层面,部分行政管理部门还继续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思维模式中,不能积极主动转变服务模式。在制度层面,创新突破力度还不够大。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胶东经济圈尚未细化形成一批促进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招商引资协同开展、合作项目成本共担利益分享的精准化政策。

(二)产业同质化竞争壁垒亟待突破

胶东经济圈五市中,烟台与青岛、威海、日照三市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雷同,进而导致内部过度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严重制约了整个经济圈的产业竞争力提高。

(三)民间主体参与合作机制尚不健全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想模式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调动企业和民间力量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是关键。目前对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政府很积极,专家学者比较活跃,但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度不够。

(四)市场要素流动不够便捷高效

由于行政区划和制度惯性使然,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受到物理和人为因素的阻隔,导致跨区域流动不畅、配置效率不高。

三、烟台全面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烟台全面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要着重在各展所长、分工合作、错位发展中,做好协调合作的文章,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全力营造跨越发展新优势。

(一)重长效合作,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度合作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经济圈全局来统筹规划、五市全方位联合推进。要加强改革政策集成,建立完善重大事项审议决策、执行、督查、考核机制以及问题快速发现、解决、评估、反馈等机制。共同建立推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监督体系、绩效评价及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二)重产业协作,实现城市经济再崛起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升级引领烟台在胶东经济圈产业分工中的地位,提升城市实力。一是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借助胶东经济圈战略政策的历史机遇,积极整合青烟威的海洋资源协同协调发展,更大地发挥烟台在海洋经济方面的历史优势。

(三)重平台创新,实现要素支撑再强化

城市对接,平台是重点,要借力胶东城市圈科创高地优势,以构建无障碍资源要素流通网络为目标,共建共享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等利益共享机制,调动合作积极性。推动胶东五市产学研深度合作,高水平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努力在产业转移、产业培育、产业分工等方面形成紧密联系,带动五市城乡、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四)重数字赋能,实现民间主体广参与

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调动企业和民间参与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性。所以,必须抢抓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乘势而上。一是借势青岛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推动胶东经济圈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二是构建大数据配置和处理机制。数据是一体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组织大数据团队,对胶东经济圈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科技、教育、医疗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优劣分析和科学配置,便于各自发挥优势、补齐短板。

胶东经济圈区位优势独特,既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双节点”;既是山东和沿黄流域的龙头,更是南北协调发展的重要支点,有基础、有潜力、也有责任当好沿黄流域的开放窗口。烟台在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中要用好RCEP签署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担当起推动活跃黄河流域乃至更大范围的北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服务新发展格局。

作者简介:王晓林(1974年-),女,汉族,山东省莱阳人,高级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