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理念下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0
/ 2

生态保护理念下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魏君平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分公司

摘要:所谓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主要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合理利用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有效整治项目区域内的农田、水源和林业,以改善耕地面积,确保有效改善区域内的农业生态条件。但是,结合我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目前的运行状况,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最终的实施效果,故本文重点分析生态保护理念下土地综合整治策略。

关键词:生态保护理念;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导致土地资源日益匮乏,亟需保护,而在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生态保护理念已经形成共识,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国土地综合整治中引入生态保护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意义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工业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保证粮食供应,必须通过土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或提高耕地质量。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表明,开展土地整治活动会改变当地内部环境和土地状况,致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生物链紊乱等,对区域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土地整治不仅关乎农村经济发展,也关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土地整治项目是指对因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闲置、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而受损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旨在通过盐碱地、水土流失地、沙地的整治,恢复存量土地的活力,污染土地、农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和矿山破坏土地加强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及时补充耕地,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这些行动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

3 生态保护理念下土地综合整治策略

3.1 完善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在完善土地综合整治体系建设的同时,有关管理部门要以土地产业化管理体系建设为重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耕地保护体系,,按照协调、自愿、有偿的原则,减少对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限制,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方式的改革,有效提高土地综合整治效率。对于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在进行土地综合整治时,应遵循规划标准,使农业产业发展实现集中化、规模化,以达到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目标。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土地综合整治管理平台,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土地综合整治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以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局面。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的监督,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地域性、差异性极为显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做到有效掌握。严惩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发生的强制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以及强制征收土地等行为,使农民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同时,在土地综合整治时,整治的标准应先确立,综合分析土地的数量、质量以及集约用地的水平,对监督及考核工作的重点进行明确。

3.2 土地资源长期规划管理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速度。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合理转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长远发展规划,确保土地开发利用水平。当前土地流转工作中,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存在失衡问题,矛盾凸显,此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应采用合理的监管措施,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土地资源使用者也应解除自身限制,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也可以保证粮食产量,为农业发展提供稳定根基,因此应针对重要耕地出台完善的政策制度,提高利用率,保证高水平的粮食产量与质量。

3.3 注重生态建设工作

在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充分遵守政府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生态建设,根据当前时期景观、林、田、湖、草系统管理现状,准确定位并合理确定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环境建设中的位置,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壁垒,确保各项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优化原有土地布局,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农林目标,确保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提高项目实施水平,政府相关部门还应找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次矛盾,结合项目设计特点,遵循生态共生的设计原则,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建设农村公路,实现公路互联互通,促进项目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确保项目与环境形成整体。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全面优化现有土地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其他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政府有关部门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采取积极的整治和保护措施,从而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失。

3.4 采取多样化筹融资模式

由于修复面积大、投资成本高、投资周期长、收益率低等特点,推进土地综合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目前,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其次是社会投资和财政贷款。其中,财政拨款一般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重大土地整治工程和围垦改造工程,并在政府公共预算中设立专项资金统一使用。为了更好地满足土地综合整治的需要,应采取财政专项资金为主,社会投入和金融贷款为辅的多样化的筹融资模式,鼓励企业、金融机构加入到政府主导的生态基金建设中来,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来实现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为了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鼓励各地对新增建设用地使用费、复垦费、土地转让金及各项专项资金进行整合使用,将综合整治中新增的耕地、建设用地的收益作债权担保,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以此来有效解决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需求问题。同时,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来提高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性,从社会上募集资金来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以实现多样化的土地综合整治筹融资模式。

3.5 注重土地资源保护

在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时,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我国相关规范制度,详细划分相关内容,落实每位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从根本上减少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另外,土地资源管理需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应通过媒体向群众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对土地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构建监督反馈平台,充分利用群众监督作用,及时举报滥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此外,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防范措施,合理定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这样土地资源利用才会更加科学、合理。

4 结束语

总之,土地整治是改变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丽宜居农村,实现农业产业化集聚发展,解决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我国的土地整治已经从传统的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调控模式转变为全区域土地的综合调控,但土地调控的生态保护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土地整治要彻底转变模式和观念,从传统的土地整治模式向生态土地整治模式转变,建立严格规范的土地整治生态评价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新存 .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 山西农经, 2016, ( 17) : 24.

[2] 王丽娜, 李文波, 周怀龙 . 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及土地工程生态重建设计[J] . 科技经济导刊, 2018, ( 26) : 171 - 172.

[3] 李红, 魏晓, 刘传明 . 传统土地整理规划与景观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之比较[J] . 国土资源导刊, 2019, ( 10) : 109 -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