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分析

郭云芬 孙秀民

山东省济南市 平阴县中医医院 儿科,山东 济南 250400

摘要目的: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效果展开分析。方法:将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在正式开展实验研究之前,将上述患儿依据所接受治疗疗法不同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予以常规治疗的33例患儿被划入常规组,予以早期治疗的33例患儿被划入实验组,最后对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指标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后得出:实验组患儿经早期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较常规组好,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值较0.05小。结论:予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具有积极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改善预后,提升患儿康复速度。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新生儿因窒息所引发的缺氧、缺血问题,致使其脑神经受到损伤[1-2]。如果不能予以及时、有效地干预治疗,则可能引起死亡或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严重后果。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相关研究人员就此问题展开了大量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早期治疗干预措施引入到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3]。特此,本文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效果展开探究,并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此次研究的66例患儿均为2020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将上述患儿依据所接受治疗疗法不同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患儿。经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儿基础资料进行处理后得出:常规组患儿中有男性19例、女性14例,平均胎龄为(38.88±1.02)周,平均体重为(3.02±1.54)kg;实验组患儿中有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胎龄为(38.78±1.15)周,平均体重为(3.03±1.51)kg。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后续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相关标准[4]。(2)满足早期治疗干预指征。

排除标准:(1)伴有遗传性疾病者;(2)具有先天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上述两组患儿在入院后,均予以血气分析、生化全套等相关检查,并在72-96h内予以头颅CT检查,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及各项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依据“三支持、三对症”的治疗原则予以治疗。在患儿出生后24h内对其静脉滴注5mL脑活素+50-100mL5%葡萄糖溶液,每天进行1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通常需要连续治疗半个月左右。

1.2.2 干预措施

两组患儿经上述治疗后,分别予以不同干预治疗措施。常规组予以常规干预治疗措施,包括喂养指导、告知患儿家长注意事项等。

针对实验组患儿,予以早期治疗干预,包括综合干预和康复治疗。具体为:(1)20mg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50-100mL5%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每天进行1次。注:滴注10d停用10d。(2)予以患儿高压氧治疗,同要需要进行10d停10d。(3)结合当前患儿发育情况,为其制定相应训练计划,包括知觉刺激、机体训练等。(4)采取针炙等方式对患儿实施治疗,以此增强患者机体功能。

1.3 观察指标

依据我国首都儿科研究所提出的《小儿神经精神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干预后的智龄及发育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估[5]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由(613ead6840f1f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n/%)表示,并采用t值、估计值实施验证,同时均由统计学软件SPSS23.0实施处理。最终软件给出P值结果小于0.05时,表明数据间有较大差异,具备可比性。

2 结果

2.1 智能发育情况对比

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得出:实验组患儿在3个月龄时的发育商为84.05±9.89,较常规组患儿76.82±8.25高;6个月龄时的发育商为90.68±10.35,较常规组82.58±10.02高;9个月龄时的发育商为96.82±11.02,较常规组88.68±10.68高;12个月龄时的发育商为99.75±12.08,较常规组90.24±10.58高。上述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预后情况对比

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得出:实验组患儿经早期治疗干预后出现预后不良问题的有2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6.06%(2/33);常规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干预后出现预后不良问题的有8例,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4.24%(8/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36。

3 讨论

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如果不予以及时干预,则可能导致患者发育商偏低,影响新生儿后续发育。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人员提出可将早期治疗干预措施引入其中,以此增强临床治疗效果[5]

特此,本文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预后效果展开分析。经统计学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实验组患儿经早期治疗后的预后情况较常规组好,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值较0.05小。由此可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干预措施具有积极地临床价值。

综上可知,在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只来哦的过程中,引入早期治疗干预措施能够大大增强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预后不良问题的出现几率,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江波,袁天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21,(13):2624-2629.

[2]何东梅,黄杜仙,肖坤茂,高杨.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2021,19(11):1508-1511.

[3]刘素领,余功兰. 早期康复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3):67-69.

[4]黄丽娟,杨惠. 早期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9):115-117+121.

[5]谭绍葵. 早期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8,41(0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