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用于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病人治疗中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心理治疗用于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病人治疗中效果探讨

汪萌萌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北京市 100871



【摘要】目的:评估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实施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针对60例本医院诊治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分别予行常规治疗、心理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抑郁与焦虑分数、治疗效果情况。结果:(1)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抑郁与焦虑分数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抑郁分数、焦虑分数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90.00%)高于参照组(63.33%),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行心理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

【关键词】老年患者;抑郁与焦虑共病;心理治疗


抑郁与焦虑共病是指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同时共存的疾病状态,相关研究显示,超过6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焦虑状态,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老年群体发生抑郁与焦虑共病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其临床治疗具有后较高的难度,对此,本研究就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措施进行分析,讨论心理治疗的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针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医院诊治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纳入实验资料,60例,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是实验组(n=30)与参照组(n=30)。实验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女男比是13比17。年龄上限88岁,年龄下限65岁,年龄均值是(76.54±5.89)岁。抑郁与焦虑共病病程时间最长5年,病程最短0.5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病程时间均值是(2.81±0.74)年。参照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女男比是15比15。年龄上限87岁,年龄下限65岁,年龄均值是(76.50±5.86)岁。抑郁与焦虑共病病程时间最长5年,病程最短1年,抑郁与焦虑共病病程时间均值是(2.85±0.72)年。对2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年龄、性别、抑郁与焦虑共病病程时间数据资料实行验证,P>0.05,具有可比性特征。

1.2方法

参照组予行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抗抑郁、安定类药物,包括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等。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之上采用心理治疗,与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沟通和焦虑,取得患者的新人。倾听患者心理诉求情况,了解其内心渴望与需求,尽可能帮助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解决其问题,释放患者负面情绪[2]。向患者科普焦虑、抑郁发生原因、症状、危险因素等,帮助患者了解负面情绪状态,指导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学习如何宣泄负面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专长选择一项或几项活动进行学习,包括画画、运动、登山、演奏乐器、舞蹈等,转移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使其放松身心[3]。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使其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每次治疗时间为50-60min,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每周行2-3次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量表》《抑郁量表》评价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后负面情绪,标准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越严重。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显效为患者治疗后抑郁与焦虑症状完全消失,《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分数下降幅度超过65%;有效为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改善,《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分数下降幅度为30%-65%;无效为上述效果未达到,甚至患者抑郁与焦虑共病状态有所加剧[4]

1.4统计学分析

全部60例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病案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之中,计量资料表示成(均数±标准差)形式,包含:治疗前后抑郁分数、焦虑分数,实行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表示成例数n(%)形式,数据实行X2检验,包含: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情况。P<0.05,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分数、焦虑分数比较

对比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后抑郁与焦虑分数数据(见表1),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抑郁与焦虑分数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抑郁分数、焦虑分数低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1: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后抑郁分数焦虑分数比较[]

组别

例数(n)

抑郁分数

焦虑分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0

54.41±8.45

38.58±5.18

58.24±9.36

34.53±5.44

参照组

30

54.94±8.26

42.97±7.09

58.87±9.48

40.90±7.65

t


0.2456

2.7383

0.2590

3.7168

P


0.8068

0.0081

0.7965

0.0004


2.2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对比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情况(见表2),实验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90.00%)高于参照组(63.33%),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2: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

30

18(60.00)

9(30.00)

3(10.00)

27(90.00)

参照组

30

9(30.00)

10(33.33)

11(36.67)

19(63.33)

X2





5.9627

P





0.0146


3讨论

与单纯的抑郁症相比,抑郁与焦虑共病症状更为严峻、治疗难度更大,患者生活质量随之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轻生念头,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5]。临床治疗抑郁与焦虑共病多采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对此,本研究针对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行心理治疗,结果显示,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前抑郁与焦虑分数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治疗后抑郁分数、焦虑分数低于参照组,实验组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心理治疗是当前抑郁与焦虑共病重要的辅助治疗项目之一,通过与患者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需要,消减其不良情绪,并获取自我认同感,能够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症状。同时,心理治疗方式能够给予患者纾解情绪、排遣压力的出口,在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综合以上结果,心理治疗于老年抑郁与焦虑共病治疗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宁宁,姜华.丙戊酸钠缓释片联合盐酸齐拉西酮治疗双向情感障碍 狂躁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5):57-59.

[2]杨富菊.二甲双胍对氯氮平所致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4):70-72.

[3]梁永珍,潘巧淑,周芳珍, 等.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尊水平的影响[J].内科,2019,14(4):500-502.

[4]许欣婷,李丁全,刘昌灵.综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双向情感障碍抑郁发作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8):182-183.

[5]赵桂兰.通过心理护理配合通窍活血汤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的效果评价[J].东方药膳,2020,(9):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