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高永军 邱蒴 刘安元 孙宪平 邵博文 孙彦峰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70%,对照组为13.51%,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可降低并发症率及减少手术创伤性。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微创小切口;效果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疾病,在广大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与中老年人存在的骨质疏松情况有关,因此在车祸或意外跌倒等事件中易出现该类骨折。保守治疗方法由于治疗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使得并发症率偏高,影响整体预后[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实现患者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并缩短其卧床时间,所以并发症率较低。以下将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9月~2021年3月本院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2~73岁,均值为(61.6±1.2)岁;BMI 19.7~30.6kg/m2,均值(24.3±1.2)kg/m2。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均值为(61.5±1.3)岁;BMI 19.5~30.8kg/m2,均值(24.2±1.4)kg/m2。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为联合硬膜外麻醉或常规全麻,保持健侧卧位,患侧髋外侧做手术切口,其长度约15cm,严格依据标准化的髋后外侧入路完成手术操作。观察组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麻醉方法对照组,取仰卧体位,采取改良前外侧手术入路,进行皮肤标记,确定大转子、髂前上棘的具体位置,做斜行手术切口,长度约5~7cm。皮肤拉钩拉开皮肤使其暴露,顺皮肤切口继续对浅筋膜进行切开,明确髂胫束并进行牵开。不破坏髋关节外展装置结构的连续性,臂中肌与阔筋膜张肌间实施钝性分离,使臀中肌与股外侧肌保持连续性,从而使关节囊充分,对关节囊实施“T”形切开,患髋屈曲、内收、外旋进行脱位髋关节。继续在患者小粗隆上侧保留股骨距,其长度约0.8~1cm,严格依据手术前测量所得锯断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再以髋臼拉钩进行操作,使髋臼能够显露,对髋臼周围组织充分清理,放置髋臼假体,使股骨近端能够显露,操作中对周围皮肤妥善保护。以髓腔挫对髓腔进行扩充,合理选择假体柄,将其置入髓腔。继续复位髋关节,经评估患者关节包容良好、下肢长度适宜以及活动稳定后即可重建关节囊,最后置入引流管,对手术切口进行逐层缝合。

1.3评价标准

(1)对比2组的围术期指标,即中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失血量。(2)统计2组术后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关节脱位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随访,以Harris量表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0~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613eb3a4019b4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比P>0.05。

表1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613eb3a4019b4_html_974ceb15fce297b8.gif ±s)

分组

n

切口长度(cm)

手术用时(min)

失血量(ml)

术后Harris评分(分)

观察组

37

5.51±0.75

67.59±12.65

155.26±21.69

90.62±3.75

对照组

37

14.95±1.62

91.62±13.18

210.32±21.79

89.79±4.06

t值


5.329

11.187

13.625

1.062

p值


0.002

0.000

0.000

0.395

2.2术后并发症率对比

观察组:关节脱位1例,该组术后并发症率为2.70%(1/37);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关节脱位2例,神经损伤2例,该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3.51%(5/3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应用历史,目前已成为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传统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中切口较大,术中软组织的剥离量相对较多,其创伤性较高以及患者失血量较多,不利于手术后患者肢体肌力水平的维持,容易导致关节不稳定甚至脱位,延长的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术后的并发症率[2]。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则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该手术的切口明显缩小,使得手术的创伤性减小,同时疼痛感较轻,更有利于加快术后的康复进程[3]。特别是该手术能够实现患者超早期的下床活动以及功能锻炼,所以对于预防术后的相关并发症意义重大[4]。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在手术切口、失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6个月末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高。表明,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够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可降低并发症率及减少手术创伤性。

参考文献】

[1]谢英明. 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东方药膳,2019,22(22):132.

[2]崔小雷. 微创小切口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评价分析[J]. 养生保健指南,2020,14(7):23-24.

[3]岳维鹏. 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1):86-87.

[4]左宁,白岩.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 特别健康,2021,17(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