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楚慧萍

菏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而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国土规划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我国社会发展的已步入新时代,为促进改革的深入及社会治理,确保国土空间规划的合理性,需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主要指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海洋、陆地等空间。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可不断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土地综合整治效率。为此,主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阐述,分析国土规划的功能定位,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实施策略

引言

2018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之后,由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并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实现“多规合一”。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中央的要求,我国正逐步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积极推动全国及各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但与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时相比,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特别自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土空间规划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方案,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空间保障。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集中体现在“多规合一”,而“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叠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重构,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基础上的系统重塑。我国现行的三大空间规划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土地规划和城市总规,因为用地指标的问题矛盾重重,所以需要大量综合调整工作,这样的反复调整会降低规划在顶层设计中的权威性,同时会影响规划最终落地的效果。所以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一的平台搭建,才能从源头解决可能遇到的矛盾。

2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019年5月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行“多规合一”。各级各类空间规划在支撑城镇化快速发展、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各类规划的编制程序、技术标准缺乏有效统一与协调,规划内容重叠,冲突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各规划有各自的法律依据,缺乏主导性规划加以协调;②规划编制基础缺乏协调和统一;③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路线、时间和期限不一致;④规划编制过程各自为政,内容重复,缺乏协调。(2)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马拉松式审批”导致产业项目无法落地,损害了企业、个人及政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审批周期过长、效率低,难以有效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3)地方规划朝令夕改。在现实中,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的现象时有发生,空间性规划得不到有效实施,甚至出现了管不住、没人管以及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中国不少建筑成为短命建筑,还使拆迁矛盾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了社会资源巨大浪费,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3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强化空间规划意识

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3.2及时更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便捷,国土空间规划要敏锐的把握这一趋势,并积极借助信息技术,以此推动相关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星系资源共享、规划编制与平台构建等业务的开展,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智能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积极更新观念,做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与时俱进,在依靠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目前,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其不仅能够有效的扩展国土资源数据的获取范围,还能够进一步丰富数据的类型,持续提升数据的精准度。具体来说,第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从多个维度、尺度、角度上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各项数据实施动态监测,能为人地关系的分析夯实基础,尤其是出现有关人的行为数据,可以将其应用于制定国土空间的布局,以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类对国土空间的基本需求。第二,借助计算机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分析制图、建模,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进而为后续的土地规划、评估和监测预警等,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全方位的实现数据驱动。除此之外,创新信息似乎是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很重要保障。工作人员不仅要借助信息技术大范围的采集资源数据,将各项信息有机整合,分析建模并投入使用,还需要参照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机制。全面调动各个政府部门、邀请社会群众参与,广泛接收专家、公众的建议,做到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与时俱进,通过协作创新使得国土空间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3.3保障规划实施

在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纲要,强化生态的保护、修复。在国家层面,需要做好层层传递,制定相应的管制和监督要求。同时,在体制、机制、法制上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在实际规划过程中,法治保障体系主要针对的是国土空间规划法律,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分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层次空间规划、技术标准等。体制保障主要是推行体制改革,监督、实施、决策要分别开展,多部门实施,实现事权不重叠、全覆盖。保障机制主要是建立动态的弹性管理机制来应对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土地利用情况、人口规模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调整、年度评价,提高规划的适用性。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和行政问责机制。若在规划过程中出现违反规划建设和擅自修改规范的行为,需要进行处罚。另外,在市场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完善作用机制建设,建立资产核算体系,从而不断优化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

结语

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和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天生趋同的价值取向。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和监督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其本身所具备的宏观视野和顶层设计第一的理念也亟待顺应和融入新时期我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朱锦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城市规划传承与融合[J].城市规划,2021,45(4).

[2]宋大权.国土空间规划功能定位与实施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4).

[2]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