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旅游实施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2

关于中职旅游实施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梁敏结

(广东省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中山 528463)


【摘要】中职旅游实施 “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职旅游学校“蓄水池”功能,推动中职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提升旅游业人才学历层次及技能水平,有效缓解旅游业人才“流动性大和用工荒”的矛盾,为服务区域经济满足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职旅游 旺工淡学 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旅游行业有明显的淡旺季特点,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关联带动性强,然而旅游业人才发展问题始终是制约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虽然我国每年培养的各级各类旅游人才不少,但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却不足20%;而与此同时,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1]。这种结构性的供需矛盾表明,中职旅游专业学校需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旅游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建设现代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旅游人才素质和职业能力水平。“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入,顺应了旅游业淡旺季的特点,有效解决旅游淡旺季之间存在的“流动性大和用工荒”并存的人才“潮汐”问题,也便于学生和企业员工随行业淡旺季的变化,都能满足学校理论学习、企业实习和在职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达到校内、校外学习、工作的转换替补。

一、多维角度维护“旺工淡学”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初心不改

以服务为核心价值的旅游产品的众多生产要素中,旅游劳动力或旅游人才的重要性无疑是首要的。如何培养出旅游行业最迫切需要的一线服务工作人员对中职旅游学校而言就是旅游人才培养的精准性问题。教育部于2017年发布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2017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坚持准确定位,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准确性”[2],作为大规模培养产业工人主阵地的中职旅游专业学校必须牢记使命。另外,旅游业不断涌现新业态、新理念,如“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扶贫以及旅游电子商务等,社会、企业对中职旅游专业院校提出了新期望和新要求,这都需要中职旅游专业学校能够与时俱进,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初心不改,不断创新发展。“旺工淡学”模式直接打破传统学期制授课格局,结合旅游业淡旺季来调和校内理论学习、校外技能实习。旺季到岗,实践锻炼,破解旅游企业用工荒的难题;淡季回校,学习充电,为胜任岗位奠定文化基础。

二、多措并举探索“旺工淡学”中职旅游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产教融合开发“旺工淡学”课程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3]。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专业的方案最大的不一样是,专业课程以及系列模块式教学、实践教学需根据旅游行业实际岗位要求进行联合设计,以市场就业为指导,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下的开发创新旅游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通过旅游旺季时输送人才、旅游淡季时储蓄人才,采取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工学结合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方式,把学校和教育机构作为旅游人才储备基地,将旅游人才在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之间不定期身份切换,使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形成复合体。同时,推行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双导师”制,引入实践技能和操作技能测试为主、校企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运用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开展“旺工淡学”“送教入企”“送人入学”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根据专业设置择优遴选“旺工淡学”合作企业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4]”中职大旅游专业涵盖了导游与旅行社旅游服务、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中华茶艺服务、咖啡与西式饮品调制服务、现代邮轮服务、烹饪营养膳食、美容美发、休闲体育运动服务。这些专业设置都紧贴社会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劳动密集型、技能技术服务型、综合行业引领型的特点,明确了旅游业人才申报专业范围和培养方案要求,并成立专家组,对报名参加的企业进行考察遴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式等原则,综合考虑地域布局、择优遴选出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等,基本满足旅游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旺工淡学”教学实施安排设想

基于课程体系和专业设置的“旺工淡学”实践需要,在旅游旺季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淡季回校上课,这样既能满足企业周期性的用人需求,又能在真实的职场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学生完成第一学年的校内学习任务后,第二学年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半时间在企业,一半时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的第五学期、连同寒暑假一并安排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全部收归回校进行三二分段转段学习、专业课程技能考证等教学安排。传统“2+1”模式存在学生外出实践过长,学校难以监督和跟踪评价实践过程和检测实践效果等,学生发现问题再无法回校进行查漏补缺,企业满意度较低、学生家长有意见、三二分段衔接不上等问题。

  1. 注重实践、优化课程,实现课岗证融通

针对教学和实践脱节的矛盾,在旅游人才培养中不断加大现场面试、技能操作、实践应用的学分比例,确保人才培养与实践岗位无缝衔接,解决专业技能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错配问题,促进教育机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行业人才需求相衔接。创建“1个学历证书+X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引进国际知名饭店专业认证体系,主动对标国际通行标准,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着力提升各类教育机构毕业生技能应用水平。一方面,将学生分为就业班、升大班、考证班分层培养;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结合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烹调师证、面点师证、咖啡师、茶艺师的考证内容,将考证课程融入教学,做到“课岗证”融合,使理论教学紧跟行业发展,也节省了学生重复进行考证培训的时间,充分运用职教云、蓝墨云班课等APP进行在线课程建设,同时将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引进课堂教学。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职旅游专业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停工不停学,推送了旅游专业技能提升系列课程,组织在校生、校企合作旅游从业人员集中在线学习,将暂时停工的危机转化为“苦练内功”的良机。

三、多方共赢建立“旺工淡学”中职旅游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校企共建“旺工淡学”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多部门联动协作,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系统集成,构建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切实提升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系统性、协同性,组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以校、企共赢为出发点,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成立专业委员会,制定章程,由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科组长、备课组长、企业经理、资深员工、技术能手组成,负责整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制定的知道、审核。每月举办一次例会,对学校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审议与决策咨询。在专业层面聘请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建设旅游、饭店、烹调、美容美发、休闲体育五个专业建设保障工作组;在课程层面成立由岗位技术行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不断通过旅游人才需求导向,倒逼教学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形成适合当地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了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使“旺工淡学”实现合作共赢。

结语

“旺工淡学”模式在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应用,其成效是显著的。一方面立足“工”与“学”的互替,顺应旅游行业淡旺季人才需求的变化,便于学生旺季参与实训,了解社会、行业发展,学会做人、做事,提升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同时,在旺季实训期,学生从见习员工、实习员工、准员工的职业经历中,快速而有序地体验和掌握旅游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旅游学校和企业组成实践共同体,打造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标准和内容,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邓敏.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酒店实习技能技术要点开发与应用研究[J].广东教育,2017(9):129-131

[2]丁琪.谈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J].旅游纵览,2015.(7):81-82

[3]任天保.浅谈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当代旅游,2013,(4):21

[4]陈子季.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振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11

[5]刘君.校企合作视角下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路径[J].当代旅游,2020,(8)90-92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