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中水回收利用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2

关于建筑中水回收利用的探讨

赵蕾

济南市水务服务中心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城市建设领域常用中水,根据中水的来源和储存地点,可分为建筑中水和建筑社区中水两种。与城市供水不同,中水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窄,如何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建筑设计领域需要考虑的重大设计问题。

关键词:建筑;中水;回收;利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一直是世界范围内研究的重点。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稀缺,研究人员需要开发新技术来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污水循环利用技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缓解目前的城市水资源缺少的状况。在中水利用过程中,节约了水资源远距离输送和基础设施成本。在研究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规划时,要根据城镇污水处理现状进行针对性研究,使制定的规划能够有效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效率。

1.中水处理处理现状

中水循环利用技术最早出现在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水循环利用的高效有序发展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也带来了水处理过程中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中水循环利用领域更加广阔,中水循环利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中水循环利用技术更加先进,补充城乡水源,美化环境。通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并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循环。国内中水利用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国内对中水循环利用的研究始于70 年代和80 年代,其用途从90 年代后期开始逐渐扩大。在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应用生活中水回用,在家庭冲厕、街道清洁、园林用水、绿色灌溉等方面广泛推广中水回用。充分利用后,可有效缓解大城市特别是缺水城市的压力,提高城市整体质量。部分地区将中水回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综合规划设计,将中水回用正式纳入供水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中水回用标准,使中水水质达到或接近饮用水标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建筑中水水源与系统形式

2.1建筑中水水源

“中水”是指城市或生活污水经一定系统简单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可回用的不可饮用污水,回用范围主要包括道路冲洗和绿色灌溉。建筑物中的水源通常包括厕所排水、洗衣排水、浴缸排水、厨房排水和盥洗排水。

一般情况下,不会选择单一的水源,而是综合选择几种,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的组合。 (1)优质杂排水,这部分水源主要是空调系统排水。厕所排水和浴缸排水。这种水源污染极低,将优先设计水处理系统。(2)杂排水。该水源除冲厕外,主要由生活排水构成,在污染中等,没有其他优质其他排水的情况下,选用该类水源。(3)生活污水。通常不选择这种类型的水,因为它的污染程度最高,而且这些水源的处理非常复杂,因此处理成本也很高。从目前我国建筑中使用的水循环系统来看,前两种水源使用最多。

2.2 建筑物内各类供水系统

(1)所有完整的分流系统。原始水流关系和再生水供应关系适用于所有建筑系统。

(2) 部分完整的分流系统。园区内仅有部分建筑有原有的水流管道系统和中水供水管道系统。

(3)半完整分流系统。没有原有的水流管道系统,只有再生供水管道系统,或只有污水分流管道系统而没有再生供水管道系统。中水用于景观、河流和湖泊的补给。

(4)没有分流管道的简化系统。是指无污染的废物回收系统和埋在地上建筑物内的供水系统,埋藏的水直接用于河道美化、绿化等用途,不流入室内。该系统限制了中水的覆盖范围,适用于社区中水回用。

3.中水利用中存在问题

3.1中水设备利用率有待提高

在中国,由于水价相对较低,中水设施运行一段时间后获得的收入无法弥补投资。由于城市的前期规划,目前道路下方存在各种固定管线。增加埋设中水管道,必须在安装前对道路进行开挖,该计划将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条件。

3.2 缺乏适用的政策和法规

在我国很多城市,中水系统的政策法规有限,缺乏基本保障,导致中水系统投资困难。尽管目前行政部门积极推动,但很难大规模推广中水系统。政府应在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减税等方面为企业投资中水系统提供更多支持,并调动水务企业的积极性。

3.3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中水系统属于涉及城市发展方方面面的庞大工程,很多城市对中水系统管理不全面,配套体系不够完善。管理体制尚未完善,需要合理规划。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协调部门来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个庞大的工程。

4.建筑中水回收应用要点

4.1系统选择

中水的处理和回用应根据具体市政情况,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市政中水管网和市政排水管网兼备

在这种情况下,水源通常是城市中水。小区排水系统选用污水与垃圾混合(雨水系统需要特别考虑),排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2)存在市政排水管网但是没有市政中水管网

在这种情况下,水源通常是社区的其他排水系统,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后,到达设在社区的循环水处理厂,再进行污水处理,达到指定标准后使用。

(3)既没有市政中水管网,也没有市政排水管网

在这种情况下,水源通常是从社区回收的排水。狭窄区域的排水采用污水和垃圾混合的方式,污水在化粪池中处理,通过社区污水管网收集到社区污水处理厂,社区在那里经过特定的处理程序到达一个指定标准,以后才可以使用。

4.2工艺的选择

(1)复杂的人工处理系统

可以使用大调节池,因为规模越小,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就越大,所以只有大调节池才能平衡水质和水量,否则很难达到稳定处理。对后续处理过程造成影响。

(2)简单的人工处理系统

如果水源质量好,可以使用简单的手动处理系统。例如,如果水源是优质杂排水和相对清洁的工业废水,则会相对简单且具有成本效益。

(3)自然处理系统

这种系统主要是利用自然条件实现的污水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氧化池和土壤处理。土壤处理系统中的毛细管渗透土壤修复系统非常适合所在社区的中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的常见组件包括预处理、提升输送以及渗透场。当系统的应用与绿化相结合时,该过程可以进入渗透领域。

4.3 水平衡控制

设计单位要注意水的平衡,一是建筑物给水控制结构的设计,通过调节原水泵的流量和水位控制来调节,采用模块化设计,分阶段生产设备,可大大降低设备闲置率,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中水水厂的成本。

4.4预防处理站发生二次污染

虽然建筑供水设施的使用目的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但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异味、噪音、残留污泥等“二次污染”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周围的环境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为减少二次污染,可合理选择再生水处理厂的选址。应该安装在建筑物的阴凉角落,确保环境美化,应设置单独的入口和道路,以方便设备进出、污水排放和中水收集。在设计水处理厂时,对建筑、给排水、采暖通风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除臭、降噪、减振等多方面来减少污染。

4.5 扩大政府参与

在某种程度上,社区的中水回用是一项公共服务项目,中水的使用可以节约资源,提高用水率,因此政府的参与是必要的。向再利用中水的社区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倾向也是一项政策,建立中水回用发展政府补贴机制,可以帮助和推动社区中水回用项目的建设。

结束语

中水回用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回用方式,具有成本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性能等特点。中水回用技术在各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中水回用技术方面仍缺乏技术和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王月.基于城市水回收利用探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12):123-124.

[2]余龙清,胡学伟.污水综合利用技术[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6):92.

[3]郭建伟. 超高层建筑中水回用设计探讨[J]. 建筑技术, 2014, 45(2):145-147.

[4]徐伟.某超高层建筑雨水回收中水回用技术的应用及研究[J].广州化工,2018,46(20):87~88+103.

[5]高将,张宝军,袁涛.绿色校园建筑中水和屋面雨水联合利用设计实例[J].科技通报,2018,34(04):19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