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4

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崔晨 王梅 高奇凡

仪征市人民医院 放疗科 211400

【摘要】 目的 研究盆腔肿瘤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放疗期间摆位误差所产生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40例盆腔肿瘤疾病患者,根据膀胱充盈度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自主憋尿方式保持膀胱充盈后接受放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CT的定位膀胱容量测定仪确定膀胱充盈度后接受放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情况、不同部位放射剂量、放疗效果、放疗不良反应情况、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NF-α、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量、不同部位放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肿瘤疾病放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放疗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NF-α、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盆腔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各轴位摆位误差,从而控制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量和不同部位放射剂量,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缩短放疗和住院总时间,改善免疫功能、TNF-α、C反应蛋白的影响,使放疗效果更加理想。

【关键词】盆腔肿瘤;放疗;膀胱充盈度;一致性;摆位误差


盆腔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等[1]。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根治性手术之后,会伴随出现神经脉管受侵、淋巴结阳性、局部大肿块、特殊病理类型、切缘阳性等高危因素[2-4]。对于该病患者而言,通常需要进一步接受放射性治疗,使盆腔区域局部控制率提高,并降低病情术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5、6]。本文研究盆腔肿瘤患者的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对放疗期间摆位误差所产生的影响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盆腔肿瘤患者40例,根据膀胱充盈度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采用自主憋尿方式保持膀胱充盈后接受放疗的2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CT的定位膀胱容量测定仪确定膀胱充盈度后接受放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43-84岁,平均63.3±0.8岁;宫颈癌7例,子宫内膜癌3例,直肠癌10例;肿瘤疾病史1-17个月,平均5.8±0.5个月;单发病灶14例,多发病灶6例;研究组中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52-83岁,平均65.6±0.7岁;宫颈癌9例,直肠癌10例,盆腔骨转移1例;肿瘤疾病史1-18个月,平均5.5±0.6个月;单发病灶12例,多发病灶8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1)体位固定:在定位前1小时需要将尿液排空,饮用剂量为500ml的水,出现尿意之后再实施定位。研究组对膀胱容量进行测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然后再实施定位;对照组憋好尿之后不做进行测量,直接通过CT扫描和模拟定位的方式进行定位。两组患者随后均取仰卧位状态,双手以交叉的方式置于头顶,以体架及热塑膜对盆腔实施固定,并在体表进行准确的标记。(2)膀胱体积计算:以CT扫描图像,通过靶区勾画的方式对研究组膀胱容量进行计算,与膀胱容量测定仪测出值对比。所有患者以Rapid Arc制定治疗计划,物理师在治疗前对计划进行验证,通过之后实施。(3)CBCT扫描:在每次进行放射治疗的时候,均以定位时的方法进行憋尿。测量研究组膀胱容量,达到定位时的膀胱容量之后再开始实施放疗,允许的误差范围控制在±30ml,对照组患者在确定憋好尿之后直接接受放疗。所有患者每星期进行1次CBCT扫描检查,采集图像与定位CT图像配准,选择灰度自动图像配准法,结合手动配准,同时对CBCT图像上骨性标志在水平、冠状、矢状面上进行观察,分别与CT图像相应结构重叠时的误差数据进行比较,记录数据。

1.3 观察指标

(1)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情况、不同部位放射剂量;(2)放疗效果;(3)放疗不良反应情况;(4)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5)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NF-α、C反应蛋白、炎症因子相关指标水平。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盆腔肿瘤症状消失,病灶体积检查证实缩小50%以上;有效:治疗后盆腔肿瘤症状减轻,病灶体积检查证实不足50%;无效:治疗后盆腔肿瘤症状没有减轻,病灶体积检查证实没有变化,或进一步加大[8]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和t检验,以[n(%)]和(61414cb614bde_html_796593b36c1fd15d.gif ±s)表示。

2 结果

2.1 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情况、不同部位放射剂量

研究组研究对象各轴位摆位误差、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量、不同部位放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2、表3。

1 各轴位摆位误差(mm)

组别

例数(n)

X

Y

Z

对照组

20

1.92±0.53

1.69±0.45

3.12±0.58

研究组

20

1.68±0.47

1.37±0.50

1.96±0.31

P值


<0.05

<0.05

<0.05


2 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情况(mm)

组别

例数(n)

X

Y

Z

对照组

20

4.97±0.85

4.59±0.27

8.73±1.09

研究组

20

4.13±0.38

4.00±0.16

5.34±0.86

P值


<0.05

<0.05

<0.05


3 不同部位放射剂量(cGy

组别

例数(n)

小肠

直肠

股骨头

膀胱

对照组

20

1785.94±102.48

3996.05±464.82

3652.21±61.28

3968.01±105.84

研究组

20

1256.39±75.49

3526.70±215.39

3217.65±67.94

3115.96±120.89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放疗效果

研究组放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具体见表4。

4 总有效率数据[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20

11(27.5)

16(40.0)

13(32.5)

27(67.5)

治疗组

20

15(37.5)

21(52.5)

4(10.0)

36(9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放疗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不良反应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5。

5 不良反应[n(%)]

组别

例数(n)

血小板减少

胃肠道反应

骨髓抑制

恶心呕吐

白细胞减少

对照组

20

11(27.5)

12(30.0)

10(25.0)

9(22.5)

10(25.0)

治疗组

20

2(5.0)

4(10.0)

3(7.5)

3(7.5)

4(1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4 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研究组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6。

6 放疗计划实施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组别

例数(n)

放疗时间

住院时间

对照组

20

12.95±2.51

19.72±2.16

治疗组

20

7.82±1.69

12.05±1.70

P值


<0.05

<0.05


2.5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TNF-αC反应蛋白水平

两组治疗后CD3+、CD4+、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8+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组内数据比较P<0.05。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数据比较P<0.05。见表7和表8。

7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

组别

时间

CD8+

CD4+

CD3+

对照

治疗前

28.26±2.75

35.03±2.46

56.32±3.86

治疗后

32.50±3.16

31.68±1.61

49.16±2.25

t1值


4.206

4.219

8.975

P1值


<0.05

<0.05

<0.05

治疗

治疗前

29.07±2.81

36.09±2.54

56.08±3.70

治疗后

38.23±2.49

26.61±1.70

42.83±1.51

t2值


7.758

11.962

16.882

P2值


<0.05

<0.05

<0.05

t值


7.116

6.539

8.250

P值


<0.05

<0.05

<0.05

注:t、P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t2、P2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1、P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8 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mg/L)

组别

时间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对照

治疗前

962.70±84.92

1.29±0.45

治疗后

422.81±51.76

5.91±0.42

t1值


30.152

13.625

P1值


<0.05

<0.05

治疗

治疗前

965.08±67.49

1.32±0.35

治疗后

127.34±23.82

9.86±0.70

t2值


38.976

16.994

P2值


<0.05

<0.05

t值


28.559

12.053

P值


<0.05

<0.05

注:t、P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t2、P2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1、P1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3 讨论

正常生理状态下,膀胱位于人体盆腔的前部,与女性的子宫相邻,膀胱体积变化会对子宫的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9、10]。膀胱充盈度改变,会对子宫产生一定的推移作用,使放疗期间靶区出现位移[11]。由于宫颈癌靶区的剂量相对较高,对附近危机器官的照射剂量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必须保证摆位精准[12、13]。如果摆位出现较大的误差,正常组织就会受到辐射性损伤,而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生存质量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每次接受放射治疗前,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显得尤为重要[14、15]。本次研究说明,盆腔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可以大幅度降低各轴位摆位误差,从而控制各轴位方向上的外扩边界量和不同部位放射剂量,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缩短放疗和住院总时间,改善免疫功能、TNF-α、C反应蛋白的影响,使放疗效果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1] 付庆国,邓烨,杨海明,等.膀胱充盈度对宫颈癌术后放疗靶区照射剂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2):167-169.

[2] 庞皓文,孙小杨,杨波,等.宫颈癌根治性调强放疗期间膀胱直肠体积与其吸收剂量的关系[J]. 肿瘤防治研究,2016,43(1):63-66.

[3] 赵起.宫颈癌盆腔调强放射治疗的计划靶区变化对危险器官受照容积百分比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6,38(11):1670-1672.

[4] 张晶,戚宇红,徐新燕,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2018,8(4):29-32.

[5] 曹培勇,周丽,鲁娟,等.大黄芒硝外敷联合超声介入治疗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3):71-73.

[6] 葛倩倩,陈秀芹.术中开放后腹膜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3):85-88.

[7] 刘培培,曹永珍.容积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在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中国辐射卫生,2015,24(2):109-112.

[8] 苗慧,施林心,白海生,等.宫颈癌不同体位调强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剂量学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8,27(4):381-384.

[9] 陆春花, 赵文荣, 董晓庆, 等.便携式B超膀胱测定仪MD-6000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34(11):1176-1179.

[10] 赵红福,韩东梅,程光惠,等.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治疗中 ICRU参考点剂量与 OAR 体积剂量参数的关系研究[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6,25(5):483-488.

[11] 侯灵通,汪志,陈志,等.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不同膀胱充盈度对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的影响 [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7,4(11):1096-1101.

[12] 乌晓礼,王利华,阿如汗,等.宫颈癌调强放疗中膀胱的充盈状态对靶区位置的影响[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38(5):389-392.

[13] 李克新,鞠永健,曹丽媛,等.前列腺癌患者定位与调强放疗时膀胱充盈程度不一致对剂量学参数的影响 [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9,39(3):192-196.

[14] 张蔚,许青,柯桂好,等.术前术后宫颈癌膀胱充盈度一致性在调强放疗中对靶区及危及器官重要性研究 [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6):438-441.

[15] 张基永,陆佳扬,吴丽丽,等.老年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在膀胱不同充盈条件下的受照剂量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426-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