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浅谈信息技术课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姚寅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 浙江 兰溪 321100


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如何在信息技术这样特殊的课堂里,真正的关注学生,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动态的教学生成关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分层任务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允许课堂无序关注学生的好动心,给予自由时间关注学生的好玩心,学生教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心,常用商谅口吻关注学生的个体性。

关键词:关注、人文关怀、信息技术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拥有知识的权威者形象,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真正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新课标提倡淡化信息技术的学科性,注重它的工具性,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动态的教学生成,让学生的“好奇心”被关注

心理学表明: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人人生而有之。而学习兴趣源于好奇心,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材料有内在的兴趣。”因此对学生好奇心的关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是对儿童心理的一种关怀。在信息技术课堂里采用动态的教学生成能给学生好奇心的满足提供真正的平台。

又如在教学第三册《美化你的桌面》一课中如何设置屏幕保护程序时,我原先教学安排先让学生看看屏保效果,再介绍如何设置,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当我把自己设置的屏保效果给学生展示时,同学们“哇”的一声,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跃跃欲试的心情,此时,我马上改变原先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先尝试操作再让学生来反馈如何设置屏保。通过动态的教学生成,让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真正的满足,也同时尊重和利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分层任务,让学生的“差异性”被关注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生活方式、知识水平与技能的不同,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程度是不同的,针对这一差异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分层设置,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发展。其中,提高任务我是把其写在小纸条上,随时发给完成的同学。通过分层的任务设计,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而且也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允许课堂无序,让学生的“好动心”被关注

心理学表明:好动是儿童的天性,要真正满足并关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里除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允许课堂无序。这里说的课堂无序是指在学生操作练习时允许学生离开位置走动,向其他同学学习或欣赏别人的学习成果。我们知道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有序、安静,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灵性,忽视了作为成长的学生个体。而新课程提倡“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求知。因此,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里学生是可以随意走动的(当然是指在学生练习时)。

也许有人会说允许课堂无序那不是会使课堂乱成一团了吗?那怎么来恢复课堂秩序呢?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语言艺术了,如你可说:“同学们,我要打扰你们一分钟。”“静一下,老师有个好方法想告诉你们!”等等。我想通过这些富有艺术性的语言,教师一定能组织好课堂的无序和有序,让学生的好动心得到真正的关注。

四、给予自由时间,让学生的“好玩心”被关注

众所周知,好玩也是儿童的重要本性之一,对于信息技术课学生最爱玩的即是游戏,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电脑游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那就要求教师灵活教学内容,给予学生自由操作时间,适时关注一下学生的好玩心。当然这一自由时间并不是何时何况都有的,它可以安排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剩余的5-10分钟时间里,也可以是由于学生的出色操作而给予的奖励时间,虽然自由操作时间不长,但这满足并关注了学生的好玩心,他会觉得一节课都是那么愉快的,实践操作的结果告诉我这一方法在很多时候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美化你的桌面》第二课时时,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于是我就安排了学生自由操作的时间。在上课时,我对大家说“今天这节课老师决定让大家半节课学习半节课自由操作,那么当然希望大家在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开心的玩,好不好呀!”接下去的教学学生学得意想不到的认真,我想这一学习动力可能就是源于我对他们好玩心的关注吧!

五、学生教学生,让学生的“表现心”被关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里关注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我觉得可采用学生帮教学生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教学中,我采用流动组长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成为同学老师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好表现心理。所谓流动组长,即每节信息技术的组长是不固定的,只要你在今天的学习中完成的即快又好,你就可成为今天的组长,而且组长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他可随时走动去检查同组同学并有权决定同组同学是否可以进行自由操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这一方法让一些原来没有表现机会的学生有了真正的机会,因此在学习中产生了很大的动力,听课、学习也因此认真了许多。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得到关注,需要教师成为课堂的细心人,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多从学生的角度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只有教师时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那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不会是一句空洞的理论。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 陈琦,刘儒德,张建伟.《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