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血栓最好的办法:别坐了,动起来!

/ 2

对付血栓最好的办法 :别坐了 ,动起来 !

李璐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625000 


血栓往往与脑梗心梗疾病有所联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现象。血栓是血管内游离性的物质,若出现堵塞血管现象,会造成血液运输系统瘫痪,引发生命危险。很多人不理解血栓的形成,对血栓的认知也存在不足。其实,血栓的形成可以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酱油瓶或醋瓶进行联系,当酱油瓶长时间未保持清洁后,会引起酱油外倒时困难,瓶口会长满污垢,这些污垢也就是血管中的血栓。血栓会阻断血液流通,这些隐形炸弹不及时处理会堵在四肢,甚至堵在心脏,带走人最宝贵的生命。那么血栓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付血栓最好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将为大家一一阐述,解决大家心中的谜团。

一、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也就是血凝块,首先要明确我们人体血液中有两大系统,其一为凝血系统,其二为抗凝系统。这两个系统属于功能相反的,背道而驰。当凝血系统开始运作时,抗凝系统会为了保护机体,会随着凝血系统的运作而运作,会将血液中的凝块进行溶解,保证血管内的平滑,确保血液的流通,防止血栓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必须共同工作,但凡凝血系统或抗凝系统其中一个出现问题后,就会打破血管的正常平衡,造成身体故障。而血栓在形成过程中属于一些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或者沉积性的血小板,白细胞或红细胞共同结合形成的栓状物体,就是血栓。

  1. 血栓的大致分类有哪些?

引起血栓的原因较多,比如患者出现血液凝固性改变、血管内皮受损或血流减慢等,这些不同症状造成的血栓,大概可分为以下类别:

  1. 白色血栓

此种血栓发生于心室,是动脉血小版板急剧减少后形成的,处于血流较快的部位,常见于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患者。

  1. 红色血栓

红色血栓常见于静脉,是由于静脉中血液流速减缓后或出现停止现象,而造成的血管外凝血,这种血栓主要是通过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结成,也就跟平时皮肤表面破溃以后凝成的小血块形状类似,最常发生于长期卧床、活动性差且伴随肿瘤的患者。

  1. 混合性血栓

混合性血栓属于静脉延续性血栓的成分,呈现的颜色分为红色与白色条纹状,这种血栓形成的机制十分复杂,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或患者心腔内。

  1. 透明血栓

此种血栓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且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临床上又将其称为微血栓,这种血栓的危险程度并不弱于以上三种。常发生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治疗难度较大。

  1. 血栓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血栓的高发人群常见于以下类型:

  1. 长期卧床患者

很多患者受自身年龄疾病影响,比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或术后无法自主活动、身体活动困难,需要通过长期卧床保持修养。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血液在体内长期瘀滞,无法正常运转,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1. 老年人群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项器官功能不断退化,血管壁也出现退化现象,而血管壁中的内皮细胞受到自由基的损害后,造成凝血因子活性较高,但老年人自身抗凝血因子活性较低所造成血栓。

  1. 长期久坐不动的人

WHO世界卫生组织提醒,超过4个小时不运动都会加重静脉血栓的风险。在既往很多需要乘坐长途飞机的人群中,患有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较高,而目前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达,很多人都在电脑面前工作,长期久坐也容易出现血栓。因为在长期坐位中,会导致血液流动减少,而加重血栓的形成。

  1. 带有血栓家族史的人

若伴随父母或祖母辈患有脑血栓人群,或存在高血压病史,伴随心脑血管疾病者都属于血栓形成的高发的高发人群。

  1. 糖尿病和高血脂不受控制的人

此类人群血液粘稠度较高。,血栓形成的同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较高。

  1. 身体有血栓后的“危险信号”!

当身体存在血栓后,会出现6个部位的异常现象:

  1. 讲话不清晰

日常生活中出现流口水、讲话不清晰、吃饭掉筷子等现象,这些属于脑梗病变后的反应。很多高血压患者或糖尿病患者都有这些反应,这些反应都提示身体存在血栓。

  1. 腿部或脚部出现肿胀性疼痛

若一侧腿部或脚部突然出现肿胀,并且伴随剧烈疼痛现象时,在行走过程中这种痛感和肿胀感会不断加剧,在站立过程中存在局部承重感,这些因素都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在腿部或脚部肿胀疼痛过程中,不要随意走动,适当抬高患肢,或者尽快到医院血管外科进行治疗。

  1. 出现眩晕

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头晕目眩、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的现象,并且常伴随几秒或几十秒就能逐渐恢复正常,这种也称为单眼一次性黑蒙,往往是大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视网膜缺血现象。但很多人认为此种反应只存在几秒或几十秒即可恢复正常,容易被忽略,并且很多人会将此误判为低血糖。

  1. 手脚酸软乏力

突然性的感觉到手脚乏力,并且另一条腿步伐迈不起来,或者在走路过程中出现步态失稳的现象,甚至一侧上下肢出现麻木,都应注意是否存在血栓形成。

(五)长期久坐后喘不上气

在平卧于床上或久坐后出现呼吸困难,在静息后能够得到缓解。日常生活中也伴随轻微活动性的呼吸困难,这种可能是肺栓塞的增长,若存在异常现象,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六)胸闷胸痛

胸闷胸痛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在发病三四天前就会出现严重胸痛、心慌、乏力的先兆,这些危险信号需要引起重视,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不能大意,避免病情恶化。

  1. 预防血栓发生的几大注意事项!

  1. 注意喝水时间

每天早晨4-8点可适当饮水,这一时间段人体血液的黏稠度较高,针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在血液粘性较高时期,饮水能够稀释血液,远离血栓。在睡前饮水,早晨血液粘液度并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在起床前空腹喝水也具有稀释血液的作用。

  1. 食用健康食物

要预防血栓,可以经常食用生姜、黑木耳、大蒜等食物,这些食物在医学上称为天然阿司匹林,对血管具有清洁作用。并且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也可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

  1. 调节血压

高血压患者属于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血压的控制是降低血栓形成的有效保障,血压控制成果越好,越能保住血管,预防心脑疾病,并且远期预后效果较好。

  1. 不可久坐

有打麻将习惯的人群、或长期进行远距离的交通工具乘坐者、经常将腿盘坐起来的人,都是引发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在医学的建议下持续坐姿一般在两个小时以内,就需要起身活动,若无法起身需要多饮水,降低血液粘稠度,维持血液循环。

  1. 戒烟

吸烟会摧毁身体各处内脏器官,长期吸烟患者,血液粘稠度较高,并且各器官功能较差,容易形成血栓。

  1. 适当缓解压力

长期进行加班熬夜的人在压力的作用下,会造成静脉应急性堵塞,当压力无法得到排解,长期性出现这种状况时,容易出现心梗。心肌梗死也不仅发生于老年患者,目前很多青壮年也因为熬夜压力以及不规律的生活而发生心梗。

  1. 适量运动

无论是上班族还是老年人,都不能长期久坐,适当的进行活动,做一些拉伸,或者坐在座位上进行小腿伸展,或双脚做绷脚尖的动作,都可以缓解血液循环的瘀滞。

  1. 穿着宽松合适的鞋袜

袜子和鞋子的松紧度一定要合适,不能过紧,避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而降低血液流速。需要长期久站的人,可穿着弹力袜,保护下肢血管。

  1. 控制原发疾病

要降低血栓的形成,最为重要的需要控制自身原发疾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将这些指标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遵医嘱按时服药,就可很大程度避免血栓的形成。

  1. 结束语

血栓的形成不仅发生于人体的心脏和血管内,也是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块过程。引起血栓的原因很多,血栓的风险性较大,若血栓游离造心脏或肺部栓塞,将直接引发生命危险。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提醒血栓形成的危险信号,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检查。逐渐改善不良生活习性,多运动,饮食健康,不要熬夜,适当排解压力,做好积极预防血栓的形成,不要长期久坐,多喝水,坚持运动,让疾病血栓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