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护理及探讨

向怀琼

南部县人民医院 四川南充 637300

【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的人工关节延续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骨科住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将病患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患者体位管理,分析患者在术后康复中的关节延续性效果,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于术后关节使用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关节延续性效果差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要远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关节使用的满意度也要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管理在对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的术后延续性有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兴康复方案。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体位管理;延续性效果分析

引言

全髋关节由人工髋臼和人工股骨头组成。现阶段临床主要采用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人工全髋关节的类型和设计较多,主要是股骨头的直径和与骨固定的髋臼面的设计。较厚的髋臼,直径相对小的人工股骨头组成的全髋,头臼磨擦力小,人工臼稳定,局部反应小。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除有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并发症外,尚有人工髋臼的松动,脱位及负重区的超高分子聚乙烯面磨损后引发的局部反应。年满50岁以上具有下列适应症者,可行全髋置换,对50岁以下者应慎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康复中会出现较多并发症,本文采取术后体位管理来分析患者的关节延续性效果。实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骨科2018年5月—2019年5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在排除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语言表述能力良好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人。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4人,女性16人,平均年龄(59.7±1.9)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人,女性患者19人,平均年龄(61.1±0.3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主要集中在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和蔼友善的语气对患者进行手术分析与预后效果。告知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的好处与优点,耐心解答患者问题,安抚患者情绪,消除恐惧心理。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术前健康宣教,向患者演示假体的使用方法,告知其注意问题,提前告知家属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强康复锻炼的效果。在手术前2周内,加强患者的肌力训练。通过直腿抬高训练使下肢紧绷并与床面成15°角,1min的训练为一次;让下肢与床平行,逐渐外展至40°以內,增强外展肌的肌力。患者进行握拳运动来增强上肢肌力与臀大肌肌力,每次30s,每天重复20次。患者在床上健侧卧位,以健肢为受力点,主动进行患肢的抬高屈膝训练,;仰卧位再进行健侧关节的屈伸运动,每天重复20次。进行踝关节的旋转与背伸运动,保持膝关节的固定,匀速运动30次每天。在患者进行肌力训练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1.2.2术后护理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外旋、轻度屈曲位。睡觉时梯形枕夹在双下肢间固定3-6月。术后24小时预防应用抗生素,如伤口、体温无感染征象,24小时后可停用抗生素。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应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作肌肉收缩锻炼,下肢按摩,以防深静脉栓塞。患者术后下肢用垫子抬高20cm,防止外展梯形枕于两腿间,将脚放置在防垂足垫的凹陷内,保持关节的伸直外展。情差者可术后2-3日下床;术后14-21日拆线;一般情况下术后1月可持双拐下地行走,术后2月扶单拐行走,2月后多数患者可丢双拐自由行走,并加强屈髋、外展髋锻炼,一般要求屈曲不低于90°(根据关节材料确定,好的材料可屈曲120-130°),外展不低于40°。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随诊治疗。在患者康复良好过程中,进行髋膝关节控制训练,依靠坐位训练、仰卧位训练、站立位训练来锻炼髋关节踝关节的适应性。在1月后进行负重训练,逐渐加大负重程度,提高关节的耐受性。

1.3评价指标

在患者术后康复2月后,进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于关节使用满意度。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在对患者的日常梳洗如厕行走洗浴等能力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程度分为0、5、10、15分四个功能等级,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60分以上提示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60~4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者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以下者生活完全需要帮助。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恢复情况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良好,假体脱位情况小于对照组。(P<0.05)。

2.2关节使用满意度

患者在实验组的术后护理过程中对于体位管理有着良好的满意度与耐受性(P<0.05)。

3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可实现患髋局部的解剖学结构重建,可有效解决骨折不愈合、肢体功能丧失、患髋疼痛等问题。但是,术后患者仍需卧床休养,重建关节处需经历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才可达到恢复下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规临床护理以围术期为主,缺乏家庭护理指导、干预,不能满足患者离院后康复护理需求。延续护理是针对慢性病、危重症及病程较长疾病的护理干预模式,可将临床护理延伸至患者家庭及日常生活中,促进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近年来,延续护理已经广泛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相关文献报道显示,该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疼痛,缩短卧床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有效提升了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全髋关节置换术由于采用人工材料来填补,往往会造成并发症。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体位管理,可有效防止假体脱位等常见现象的产生。本文在探讨体位管理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延续性效果分析中发现了体位管理的重要性。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为临床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刚,斯钦图.人工关节置换术康复治疗研究现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0):83-86

[2]蒋雪英.体位管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的护理效果[J].中外医疗,2014,(31):171-175

[3]吴炳莲,胡世梅,柳卢君,etal.持续性护理促进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