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好一堂生物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浅谈上好一堂生物课

冯金华

太原第十八中学校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9

怎样才能把一堂课上好?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一堂课要有导入,讲述总结练习几大环节,下面以《细胞分化》就每个环节加以说明,谈谈自己的感受,希望能与同行们交流经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引导探索)。

课堂教学的导入要达到承前启后,使新旧知识连贯起来,概括新课内容及目的意义,置疑设问,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求知欲,一堂课需要导入的地方很多,拿生物课为例,导入的方法有隐身法,设问法,联想法等,设问法就是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提出问题,探讨它的由来,或者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提问,要注意寓有深意和新意,或者结合重难点,将最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用设问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至于采用哪种方法要因人而异,采用哪种方法千万不可生搬硬套、出现笑话。导言一般要简短,二三分钟为宜,不可喧宾夺主。

本节课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每个人最初是个什么样的结构?那又是怎样发育成我们这样一个个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说是最初结构是一个细胞即受精卵细胞,然后由由一个受精卵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和分化而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系统的,然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那么这节课讲《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板书),

其次,重点难点要精讲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这样两种设计,第一种,以发现法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领会基本的原理、概念,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这比较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强调结构和原理,来弥补教材滞后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不协调。这样设计适合给生物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上课。第二种,我充分利用电教资源,以探究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独立意识。在课党上,虽然讲的少,但我在网页上添加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做了更为精细的探究指导工作。利用此设计,我给基础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生上课。不论是那种设计方法在讲授过程中,要巧妙置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供多媒体提尖的结构)此时复习初中的相关知识,既回忆了知识,又为讨论提供了素材.这样才能培养生物思维能力,让学生会学,良好的课堂提问要在适宜的场合进行,不能想问就问,要注意掌握质疑,要科学适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问题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语句要简明等,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并获得以下几点结论

1,分生区细胞始终保持分裂能力,它们的形态结构保持较多的统一性。

2,分生区以下的细胞经过分化形成根冠。

3.分生区以上的细胞先形成伸长区,然后经过逐渐分化形成成熟区。成熟区主要由表皮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组成。表皮组织部分细胞分化形成根毛细胞,输导组织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

当然在学生交流讨论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引入新课,可用画图的方式,将细胞分化的过程展现出来,(1)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2)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组成结构的蛋白质和起催化化学反应的酶。(3)细胞分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细胞外观上尚未出现变化前,细胞分化的方向就已经决定,以后依次渐变,不会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变化,然后得出:

1.分化的概念(细胞分化就是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分化的特点(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课堂提问的方法很多,如逐层分析是提问温故知新式提问探究答案是提问提纲契领式提问比较区别试提问等,但总的原则是注重启发的实效。

再次课堂总结要经典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个好的结尾,总结是要与课本乃至本章重点相扣,还要,紧紧扣住现实的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点

一般结语有总结大意法、图示列表法、画龙点睛法、承前启后法、隐身、深入法等,总之一堂好课,不仅要使学生新知识得到巩固,还要锦上添花,切不可虎头蛇尾,草草收兵,又不能喧宾夺主,大段的空洞说教

最后练习讲方法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能使学生的对学习的新知识的消化巩固,因此练习要有好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局部专题练习,纵连横比练习题,编写提纲练习,看图记图填图练习,无论指导学生进行何种练习教室,都要及时检查反馈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较高的课堂反馈能力,经验丰富,反馈能力强的教师能根据学生信息输出情况灵活的及时调整讲课进度,深度及教学方法,自觉的应变课堂上千变万化的情况。反之,教师不注意反馈,无视学生的反应,不管学生能否接受教师的输出信息,一味地用主观主义的“不变”应课堂上的“万变”,这是不可取的。

作为教师,从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有较强的课堂反馈能力呢?一是知识面要广,适应性要强;二是要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三是有敏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四是要谦虚谨慎和学生取得平等态度。总之,增强教师的课堂反馈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以上是从一堂课的几段环节分析了上好一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望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