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中医元素 为心脏康复提供新切入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融中医元素 为心脏康复提供新切入点

刘晓娅

绵阳市中医医院 四川绵阳 621000

推动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理论、实践发展,深入探索和推广应用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技术,一定会为国内外心脏康复贡献不可低估的力量。

一、中西医特色治疗

中医康复学中很多有特色,并有临床效果的方法已应用于心脏康复领域,如中医导引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易于学习和掌握,能够达到心脏康复治疗获益和安全性的统一,适合人群广泛。研究证实,太极拳能改善心肌梗死后患者功能、提高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八段锦也可以对心血管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将会在心脏康复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发挥中西医特色与优势
心脏康复应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的优势。在西医康复原则下,开展具体的中医治疗方法,形成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
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哲学思想体系,充分发挥针灸、按摩、导引术、中药等技术的特色与优势,突显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优越性。
目前,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并出版了《中医外治技术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专家建议》《稳定性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专家共识》等文件指导临床实践。

二、融入中医元素,促进心脏康复

1、防风避寒,顺应时序变化
心脏病人应注意防风避寒,随时添减衣物,顺应四时节气及昼夜转换的时序变化,随时根据情况调整起居作息、运动锻炼、饮食用膳等日常习惯。
2、起居有常,防止劳作过度
中医提倡动而不劳,静而少虑,起居有常,劳作有度。对于心脏病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3、动静结合,达到形神并养
中医康复注重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强调形体宜动,心神宜静,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形神并养。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传统运动,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培育元气、平秘阴阳的功效,坚持适当运动会起到良好的心脏康复效果。
4、善用食疗,注重饮食调理
中医康复善用食疗,重视饮食有节、五味摄入得当,建议多食蔬菜、豆制品、瘦肉、鱼类以及山楂、苹果、柑橘等水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
根据“药食同源”理论,在医生指导下将食物进行四性五味分类,制作药膳、药粥、药茶、药酒,并且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辨证配膳,药食合用,促进心脏康复。
5、调节情志,避免七情过极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极均易损伤心脏。运用情志相胜、顺情疗法、语言疏导及音乐、书画等手段调和七情,培养乐观从容的待病心态,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对心脏康复大有裨益。

6、药物治疗
中西医心脏康复模式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因此合理、科学用药至关重要。西药虽然有许多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受体拮抗剂药物可保护靶器官的损害,但也存在较多副作用和禁忌证,如导致心率增快、干咳、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恶化等。
因此,需要优化用药方案,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治疗方案。而在中医康复过程中尤重辨证论治,认为心脉痹阻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聚集、黏附和抗血栓形成、抑制冠状动脉炎症反应等不同途径来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防治心脉病证。
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术后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7、音乐疗法

角音清脆如木,具有舒畅调达的特点,适用于肝气受阻,肝失调达的患者,可以调节肝胆的疏泄,促进人体气机的抒发条畅,音乐如《篮色多瑙河》;徵音热烈如火,适用于有心慌,失眠,心烦等心气不足的患者,具有热情、欢快、兴奋的特点,可以调节心气与情志,促进心气的上升,音乐如《喜相逢》;宫音浑和厚重如土,具有敦厚、庄重的特点,适用于腹胀,纳差,胃脘不适等脾胃升降失和的患者,可以调节脾胃的升降,平稳全身的气机,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商音清肃悲壮如金,具有高亢、悲切的特点,适用于咽部不适,鼻塞,咳嗽肺系疾患的患者,可以调节肺脏宣发肃降的功能,促进肺气的宣降,音乐如《阳春白雪》;羽音具有哀怨的特点,适用于腰酸,面色晦暗等肾气不足的患者,可以助养肾气,促进肾气的下降,音乐如《梅花三弄》。

8、心脏康复中医特色疗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特色康复手段:
(1)针刺疗法:由于经络外连肢节,内连脏腑,具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的作用;而针刺相应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针灸治疗也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的人也要选用不同的针具。对于心脏康复中采用针灸治疗时,可以心俞穴及厥阴俞穴为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穴位。
(2)灸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且简单易行,在掌握要领后可自行独立操作。
(3)穴位贴敷: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将药物疗法与经络穴位主治功能相结合,通过中医辨证,选取药物制成膏剂、丸剂或药饼,贴敷于相应穴位以治疗疾病,其作用直接,用药安全,易于接受。


(4)穴位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因针刺及药物对机体的共同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需要专业临床医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