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理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PDCA循环理论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唐琳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重庆 400000 )


摘要:目的观察以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实施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93例,掷硬币分组,A组46例实施PDCA护理,B组47例实施常规监护室护理。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家属评价。结果护理质量(专业操作、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家属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评率低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实施以问题定位、处理为执行关键的循环护理管理,可增强干预质量、提高家属评价,优化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水平,由此可知,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心内科重症监护适用性、实用性强,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重症监护;心血管内科


前言:重症监护室是心血管内科的重要科室,患者通常为心血管类危重症病例,该科室患者临床特征为病情进展突然且迅速,病情紧急,病死率高。重症监护室风险因素复杂,护理责任重大,要求更专业的服务。常规护理细节控制、体系管理稍显薄弱,PDCA循环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采取“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的护理模式,通过环节定位和循环处理强化干预完善性,促进护理显效[1]。从心血管内科患者中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收治的93例重症监护患者,分组对照PDCA循环护理的应用过程和作用,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3例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掷硬币分组,A组46例,性别:男/女=23/23,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7.26±11.33)岁。B组47例,性别:男/女=25/22,年龄(16~84)岁,平均年龄(57.24±11.18)岁。两组有可比性(P>0.05)。已获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重症监护;(2)存活期>1m;(3)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传染病;(2)患者资料不全。

1.2方法

A组实施PDCA护理。方法为:(1)P(计划):分析患者病情,总结护理预期,结合医嘱制定护理计划,明确风险要点、应对预案。(2)D(执行):依据护理计划实施监护操作,加强风险控制,细化执行方案。(3)C(检查):执行过程中检验方案科学性,评价执行效果,总结操作缺陷,完善护理方案。与家属沟通,合理调整护理操作,记录执行情况、已解决问题和待解决问题。(4)A(行动):根据患者、家属预期,完善执行过程,加强护理管理,做出评价结论,整理待解决稳定并拟定纠偏、完善方案,在一循环中强化解决相关问题。

B组实施常规监护。

1.3观察指标

(1)评价护理质量,100分制,高于85分视为优秀。(2)自制家属评价调查表,统计家属评价。优良率=(优n+良n)÷总例数×100.00%,差评率=差n÷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分析重症监护患者数据,计量资料(护理质量评分)以“均数±标准差(6142bf385577a_html_9f104aafb903bd45.gif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家属评价)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A组(PDCA组)操作专业度评分(88.35±4.46)分,服务态度评分(95.36±6.40)分,病房管理(90.29±5.22)分;B组(常规组)操作专业度评分(77.13±4.27)分,服务态度评分(82.55±6.29)分,病房管理(81.04±5.41)分。各项评分比较,A组皆高于B组,组间有可比性(P<0.05)。

2.2家属评价

家属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91.30%)>B组(65.96%),差评率(0.00%)<B组(6.38%),差异有可比性(P<0.05)。如表1。

1 家属评价(n%

组别

A组(PDCA)

B组(常规)

P

n

46

47

>0.05

29

10

<0.05

13

21

<0.05

4

13

<0.05

0

3

<0.05

优良率[%(n)]

91.30(42/46)

65.96(31/47)

<0.05

差评率[%(n)]

0.00(0/46)

6.38(3/47)

<0.05

3讨论

PDCA循环是管理学理念,是兼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经典管理模式,基于此种管理是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循环模式,故而又称“质量环”。在该模式中,加强四环节控制是管理关键[2]

心内科ICU患者自护能力较低或不具备此能力,对护理依赖度高,同时存在多维度风险,常见突发情况,要求负责重症监护的护理人员执行力强、专业度高,同时科学、严谨的护理管理模式必不可少。基础监护风险控制能力不足,PDCA护理弥补此缺陷,通过环节式管理强化解决问题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升执行效率。PDCA护理强调细化分工和环节控制,科学分工后,对各环节进行逻辑性组合,形成体系化,体现管理控制成效。在其实施中,要求计划科学、执行到位、检查全面、行动及时,4个环节的设定皆有其针对性,是环节分化并系统化组合管理的护理执行模式。PDCA实施于ICU患者,其核心优势即为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细致到位,干预具有预见性。此外,PDCA是持续强化优势、弥补缺陷的过程,护理更加精细,护理质量较高。

本次研究中,执行PDCA管理后,A组护理质量(操作能力、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能力)皆可见提升,高于B组,差异明显(P<0.05)。差评率、优良率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数据显示,经过PDCA的管理优化,护理服务在客观执行质量和家属主观感受方面皆得到提升。

综上,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以PDCA循环理论作为护理管理模式,可优化监护执行质量、降低监护风险、改善家属评价,使重症监护患者在心内科ICU病房中得到更科学、优质的监护,实施效果良好,存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覃凤.PDCA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49-50.

[2]胡祥国.当前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