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

杨明 1,2,张学博 1,2

( 1.安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 焦作 454003;

2.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3

摘要:安全工程类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本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目标定位遵循的原则,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

1.引言

安全工程类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工程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1-3]。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强调以工作为目标方向、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为重心,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基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了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安全工程专业才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该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4-6],是进行专业建设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7-9]:培养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督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协调发展;强化工程基础、突出行业特色,以特色构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的指导思想。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加强创新性安全技术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该构建一种适应时代的创新体系,必须以创新为灵魂,一切为发展学生潜力和特质为根本目标,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因此,课题组提出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应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力争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出更多的创新型安全技术人才。

2)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强化煤矿安全人才培养

“要扩大与煤矿安全紧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模。原煤炭行业本科院校要树立为煤炭工业发展服务的观念,适度扩大煤矿主体专业的招生规模......”。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辖区内有平顶山、义马、焦作、鹤壁、郑州、永城等多家大型煤炭企业,共有1000多对煤矿,煤矿企业的发展为河南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课题组提出,作为省属煤炭类高校,应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强化煤矿安全人才的培养,同时兼顾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化工、电力、机械、冶金、交通运输、建筑等其它安全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

3)发挥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中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安全科学、矿山灾害防治技术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安全工程师的基本能力,重点培养在矿山安全工程领域从事安全工程设计、研究、管理、检测检验、评价、监察、培训等方面工作,同时兼顾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化工、电力、机械、冶金、交通运输、建筑等其它安全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背景强、矿山特色明显、实践及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3.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优化

课题体系优化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具备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根据安全工程学科高度交叉的特点,坚持“普遍成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学生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扩大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个性和谐发展空间,能够引导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发展意识,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丰富了实践教学类型,设计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性工程技术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合理统筹,确保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断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课程设置为专业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坚实的技能基础,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原则和思维方法,并注重加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贯通,将学科大类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努力消除学科间的专业壁垒,注重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等,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的内涵,设置灵活多样、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和实践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的出口多方向。

4)实现工程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

根据现代工程以工程链的形式呈现出集成化的趋势,课程设置时把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经济、管理、伦理、道德和法律等内容都纳入视野,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办学成功经验,吸收融合了国内外有利于人才培养的先进教育理念,在课程设置上注重校际合作与交流,促使学生具备国际化视野,促进了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的有机结合。

5)满足安全工程专业多元化分类培养需要

提出的课程体系既能满足矿山安全、瓦斯地质、工业安全等不同方向人才培养多元化需要需要,又能满足“工程应用型、学术型”、“专业型、复合型”、“卓越人才、普通人才”的人才分类培养需要。

6)专业定位明确,课程结构合理,体系优化

根据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在体现“矿山安全”的传统特色,同时又兼顾了的专业的拓宽和发展,课程设置更加科学、系统,先修、后续课程设置合理,课程门数得到精简,提高了课程综合化程度,构建了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4 结论

论文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五大平台,九个模块”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并依据不同类别不同方向人才培养的需要,优化并形成了多元化分类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课程体系,制定了相应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吕品.关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1):69-72.

  2. 徐志斌,杨庚宇,张驎,等.我国安全学科学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8):36-39.

  3. 朱建军,吕保和.21世纪安全类专业专科培养目标与模式[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10):46-49.

  4. 杨德广.教育新视野新理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62-177.

  5. 金佩华,楼程富.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34-36.

  6. 余本胜, 高建良. 高校地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02):45-47.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8. 景国勋, 张传祥. 教育创新与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5(04):306-309.

  9. 戴广龙, 张国枢, 刘泽功, 等. 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02):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