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面临的核生化威胁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浅析我国面临的核生化威胁及对策

刘洪兆 1 , 余建坤 2 , 陈德富 2 , 邓尚钦 2

( 1. 陆军防化学院,北京, 102200 ; 2. 陆军某部,汕头, 515000 )


摘要: 2019年7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谈到国际战略竞争呈上升之势,我国面临的核威胁形势正逐步严峻。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及非传统核生化威胁形势,而后提高应对核生化威胁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的中国国防 核生化威胁 对策


2019年7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核政策。这体现了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历史担当。但作为始终坚守在核生化安全第一线的防化兵来说,我们必须看清身边严峻的核生化威胁,提高警惕,不断强化核生化防护能力,为我军核生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我国面临的传统核生化威胁形势严峻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谈到:当前,国际战略竞争呈上升之势。美国、俄罗斯等国强化核战略遏制能力,军备竞赛趋势显现。

(一)美俄大规模核武器库对我国产生重大威胁

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美俄战略武器交换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3月,美国核弹头储量为3800枚,其中作战部署1750枚。俄罗斯约有3500枚核弹头,其中作战部署1550枚。美俄两国核武器总数仍占全球90%以上。2017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国防部防务扩大会议上提出要加强俄罗斯战略核力量。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也称,在世界对核武器有清醒认识之前,美国必须大力加强并扩大核能力。可见,美俄核军备竞赛趋势未来将更加明显,也势必会对我国造成重大威胁。

(二)朝鲜核试验给我国安全带来了未知数

2006年10月9日,朝鲜宣布已进行了地下核试验,,给我国安全带来了未知的不利因素。一是朝鲜战争后,朝鲜和韩国一直处于军事对峙状态,近几年刚刚趋于缓和,在朝鲜宣布将进行核试验后,韩国政府随即提升安全警戒级别,朝鲜核试验将可能又让两国重回军事对峙状态,而且有可能刺激韩国也进行核试验,形成核竞赛,韩国高丽大学教授南成旭就曾指出:“以后无论哪个政府上台,都难以处理来自国内的我们也要拥有核武器的压力”。二是朝鲜核试验给东亚有意发展核武器的国家和地区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和刺激作用,让他们紧跟朝鲜的脚步,有可能引发东亚地区的核竞赛,这对东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无疑是不利的。导致我国将不得不应对更多的核邻国,战略安全环境受到破坏。

(三)台海作战面临台军使用生物、化学武器的威胁

长期以来,由于两岸军事实力的悬殊对比,台军一直谋求利用非常规手段对抗大陆的军事压力。据《自由时报》《中国时报》等台湾媒体报道,早在2011年,台军已研制成生物战剂的病毒,包括吸入型炭疽热、肺鼠疫、天花病毒及眼镜蛇神经毒等。台军对于化学武器的研究已超过50年,已经能够生产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刺激剂,能少量生产神经性毒剂,并发展到二元式化学战剂。台军具备使用化学武器作战的装备基础。其装备的各口径火炮、主要作战飞机、“天弓”、“天剑”、“雄风”等导弹均能发射化学弹药。

(四)印巴核争端有可能染及我国西南

1998年5月,印度进行了第五次核试验并公开宣称成为有核国家。随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导致南亚地区形成核竞赛趋势。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未加入《核不扩散条约》,从不承担这方面的义务,而且两国今后也不准备加入条约,所以不能排除其核武器落入极端分子或恐怖分子手中。一旦印巴局势激化,冲突加剧,使用核武器的威胁仍然客观存在,将对我国西南部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1. 我国面临的非传统核生化威胁不容小觑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谈到:当前,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海盗活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

  1. 重大自然灾害破坏核生化设施,造成核生化事故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站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造成了6万多平方公里的受污染土地,320万受辐射侵害的人民,近10万后续间接因此死亡的无辜群众。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197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此后40年时间,先后建立了23座核电站(大陆地区19座,台湾地区4座),核电总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二。一旦在核电站地区发生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1. 核生化恐怖威胁依旧存在

核生化恐怖是指恐怖组织或个人以非战斗人员为主要目标,通过直接投放放射性物质或施放生化等毒剂,直接威胁国家安全和公众生命的一种恐怖活动方式。1995年3月20日,奥姆真理教在日本东京地铁制造了沙林毒气恐怖事件;1995年4月19日,日本横滨车站发生毒气事件;1995年8月,俄罗斯车臣恐怖分子在沙利地区制造化学恐怖事件等。类似的核生化恐怖袭击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截止2020年,东伊运、东突厥、世维会等恐怖组织长期在我国境内活动,不排除其使用核生化恐怖威胁的可能性。

  1. 应对核生化威胁的对策建议

核生化威胁对中国的安全利益及现代化建设进程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当前威胁形势,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周边安全合作

建立稳定、合作、互信的国际安全大环境,是应对核生化威胁的根本保证。随着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越来越注重创新军事安全合作模式,积极开展与国际和地区大国以及周边重要国家的防务磋商和安全对话。定期组织中美国防部防务磋商,积极探讨了两军深化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与途径,达到了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推动合作的目的。此外,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积极外交、军事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构建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

  1. 推动世界核生化裁军进程

《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谈到我国一贯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签署或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数十个多边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条约。我国曾在多个场合明确表态:发展核武器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也绝不首先动用核武器。2019年10月,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在出席联合国第74届联大第一委员会一般性辩论中谈到,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循序渐进推动核裁军进程。

  1. 推动核力量现代化,夯实核威慑基础

核武器是威慑理论的物质基础,要使威慑可信,就必须保持核武器的现代化水平。《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谈到,核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战略基石。中国军队严格核武器及相关设施安全管理,保持适度戒备状态,提高战略威慑能力,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维护国际战略稳定。我们要学习美国“核武器现代化”项目中“三位一体”的创新理论,重视减小现有核武器的体积重量、准备时间、附带损伤和维护难度,提高打击精度、戒备率以及灵活性、可靠性、安全性、安保性,不断升级毁伤能力、反应能力、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保障能力和实战能力等。将事半功倍地提升我国战略核威慑能力,慑止一切不轨之徒对我侵犯之举。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杜怀强.提高化学事故处置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15(5):15.

[2] 孙向丽.朝核问题实质与发展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7(6):17.


6142df00245a8_html_bcaf13f4ea4e15b1.gi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