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池州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6

推进池州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研究

陈柳英 周旺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安徽池州, 247000

[摘要]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推动池州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新兴产业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来谋长远,本文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池州市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选取了2014-2020年池州统计公报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对池州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池州市经济发展状况总体稳步上升。在分析7年测评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池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 因子分析 层次分析 评价体系

一、引言

2020年2月12日在池州市委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池州市委领导班子审议了《池州市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讨论稿)。出台了《池州市经济发展“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三年提升计划(2020—2022年)》,提出了池州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三优”池州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近几年,池州市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走出了上扬线。但因池州市撤地建市较晚、起步低,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呈现出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的态势,2020年池州市人口数148.5万人和GDP总量868.9亿元,在全省各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人均GDP 58512元,在全省各市排名第9(见表1)。池州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来,整体经济发展有明显变化,整个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但池州发展的量与质,同全省兄弟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提升。经济水平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会给该市社会发展、稳定、政治等各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池州经济对于社会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都是十分有限,因此,对池州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大意义,推动池州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尤为重要。


表1 2020年安徽16个地级市人口与经济结构1

地区

年末人口数(万)

排名

比重(%)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排名

比重(%)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排名

比重(%)

合肥市

818.9

2

12.86

10045.72

1

25.97

122673

1

12.69

蚌埠市

341.2

10

5.36

2082.7

7

5.38

61040

6

6.31

芜湖市

377.8

8

5.93

3753.02

2

9.70

99339

2

10.27

淮南市

349

9

5.48

1337.2

12

3.46

38315

12

3.96

马鞍山市

236.1

12

3.71

2186.9

6

5.65

92626

3

9.58

淮北市

227

13

3.57

1119.1

13

2.89

49300

11

5.10

铜陵市

164.1

14

2.58

1003.7

14

2.59

61164

5

6.33

安庆市

472.3

6

7.42

2467.7

5

6.38

52249

10

5.40

黄山市

142.1

16

2.23

850.4

16

2.20

59845

8

6.19

阜阳市

825.9

1

12.97

2805.2

4

7.25

33965

16

3.51

宿州市

570.05

3

8.95

2045

8

5.29

35877

13

3.71

滁州市

414.7

7

6.51

3032.1

3

7.84

73116

4

7.56

六安市

487.3

5

7.65

1669.5

10

4.32

34260

15

3.54

宣城市

266.1

11

4.18

1607.5

11

4.16

60410

7

6.25

池州市

148.5

15

2.33

868.9

15

2.25

58512

9

6.05

亳州市

526.3

4

8.27

1806.01

9

4.67

34315

14

3.55


根据池州市2020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池州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3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增加值382.8亿元,增长6.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16.7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397.8亿元,增长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2:44:45.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5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4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07%。

物价水平基本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7.8%、0.5%、1.1%、1%、1%、2.8%,衣着、交通和通信价格分别下跌0.4%、3.7%。

新兴动能逆势成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比上年加快1.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8.6%,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33.8%。规上服务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43.8%、229.2%。

但要体现池州市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目的。首先要对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并采用得分排名的方式,清晰地分辨出池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由于多元统计量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避免不了数据信息重叠,致使分析难度增 大。为解决指标间的重叠性和相关性,用多指标替代较少的综合指标来反映原始指标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通过降维的思想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比较,运用SPSS22.0软件对池州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测算出池州近7年经济发展状况,为池州经济发展提出三年有效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二、池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最早提出来,指在尽量不损失或者较少损失信息的情况下,将每一类联系密切的几个变量从变量群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用公共因子去描述系统中多个指标或因素之间的关系。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最早由美国运筹家萨蒂提出,是将与复杂的多目标决策系统分为分解成目标、若干准则和方案等层次,通过两两重要性的程度进行比较,定性地构造出判断矩阵,定量地计算特征向量。

2.3数据来源

本文指标数据(表3)来源于《池州市统计年鉴》和《池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2020年),针对部分指标中缺失数据笔者采用平均值法补全。2014年-2020年数据比较有代表和特征性,池州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采取了新手段、新途径。

表3 池州市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性质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池州市经济发展评价(A)

社会发展(B1)

人口自然增长率C1(‰)

正指标

3.3

3.16

4.69

3.85

2.56

5.07

1.27

城镇化率C2(%)

正指标

54.9

54.1

53.7

52.3

51.1

50.1

48.8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C3(万人)

正指标

2.47

2.38

1.88

1.96

1.96

1.8

1.98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C4(%)

正指标

10.8

11.1

12

12.2

12.3

13.5

15

高等教育人数(在校生)C5(人)

正指标

29989

26115

25629

24178

22879

21024

23634

接待国内外游客C6(万人)

正指标

7043.2

6392

5766

5171

4637.7

4133.4

3441

经济水平(B2)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C7(亿元)

正指标

831.7

684.9

654.1

589

544.7

503.7

462.2

第三产业增长率C8(%)

正指标

7.1

4.9

5.8

9.6

8.4

9.2

9.7

全年财政收入C9(亿元)

正指标

112.6

107.2

102.1

100.1

95.8

92.1

83.6

人均GDP C10(元)

正指标

56217

46865

45238

40919

38014

35320

32541

固定资产投资额C11(亿元)

正指标

886.8

801.1

714.6

652.6

600.5

538

461.5

能源支持(B3)

污水处理总量C12(万立方米)

正指标

4856

4515

4245

4050

3863

3433

3060

一次性能源生产折标准煤C13(万吨)

正指标

509.54

492.8

489.1

480.4

460.6

459.2

453.6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C14(亿千瓦时)

正指标

76

66.7

61.2

57.7

50.5

47.6

44.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C15(%)

正指标

43.5

43.2

42.4

42.1

41.5

41.3

39.6

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B4)

公路里程C16(公里)

正指标

9168

8865

8785.2

8721.6

8519

7878

7699

电信业务C17(亿元)

正指标

9.2

9.4

8.8

9.1

8.8

8.8

8.9

邮政业务C18(亿元)

正指标

7.3

5.6

1.2

0.8

0.8

1.2

1.2

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C19(张)

正指标

7862

7192

6333

6164

6308

5507

5445


三、池州市经济发展评价过程

3.1因子分析法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池州市7年(2014—2020年)数据进行测算分析,评价池州经济发展总体情况。通过SPSS 22.0软件,将可分析的数据导入到“数据视图”中,在“变量视图”中将相关的宽度、小数、名称等设置好;再“分析”中点击描述统计进行描述,勾选“变量”选项,进行数据标准化分析处理;点击“分析”中“降维”选项进行因子分析。通过点击“因子分析”对已经标准化处理数据进行KMO检验、Bartlett球形度检测和相关性分析处理。以池州市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社会发展准则层为例进行测度分析,检验测算后,得出社会发展准则层KMO和显著性 Sig的值分别为0.504和0.001,有很强的关联度,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基础条件。可通过重复以上操作对其他准则层数据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均满足因子分析基础条件。运用SPSS 22.0软件因子分析测算出社会发展准则层的总方差解释(见表4)中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4.626%,并提取了符合特征值合计大于1的两个因子。


表4 准则层总方差解释(社会发展准则层)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总计

方差贡献率

/ %

累计贡献率

/ %

总计

方差贡献率

/ %

累 计 贡献率

/ %

总计

方差贡献率

/ %

累 计 贡献率

/ %

1

4.325

72.081

72.081

4.325

72.081

72.081

4.293

71.544

71.544

2

1.353

22.545

94.626

1.353

22.545

94.626

1.385

23.082

94.626

3

0.187

3.116

97.742

4

0.121

2.021

99.762

5

0.014

0.235

99.997

6

0.000

0.003

100.000


点击因子分析中“最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后得出旋转成分矩阵。再通过点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输出分析结果。依据分析结果能够得出社会发展准则层各因子得分表达式。

614306a41e2be_html_88a6dafd39e75e41.gif (1)

614306a41e2be_html_ea750048ee142d55.gif (2)

社会发展准则层综合得分的表达式为:

614306a41e2be_html_69e3ca95fc230d25.gif (3)

根据F1和F2的计算分析得出社会发展评价综合得分(见表 5)。

表 5社会发展准则层经济发展评价结果

年度

F1

F2

F

2014

-1.5396

0.0654

-1.6072

2015

-0.2971

0.0265

-0.2949

2016

-0.3157

-0.0044

-0.3491

2017

0.1076

-0.0289

0.0858

2018

0.7228

-0.0397

0.7447

2019

0.4727

-0.0219

0.4916

2020

0.8493

0.0030

0.9292

通过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可计算出其他准则层的综合得分(见表6)。

表 6 池州市 2014—2020 年经济发展各准则层得分情况

年份

社会发展

经济水平

能源支持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综合得分

2014

-0.3128

-1.3822

-1.4426

-0.9862

-1.6072

2015

-1.5720

-0.8454

-0.8821

-0.9867

-0.2949

2016

-0.3604

-0.4322

-0.4615

-0.4388

-0.3491

2017

-0.3318

-0.2131

0.1559

-0.0599

0.0858

2018

-0.4254

0.4758

0.4300

-0.2576

0.7447

2019

1.5186

0.9833

0.7926

1.1957

0.4916

2020

2.1150

1.4138

1.4078

1.5335

0.9292


3.2层次分析法

本文通过通过德尔菲问卷调查,收集专家成员意见,通过重要性分析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两两比较分析,得出各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基于实践研究,将社会发展、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及基础建设视为同等重要,由此构建各准则层判断矩阵 (见表7)。

表7 各准则层判断矩阵

准则层

B1

B2

B3

B4

B1

1

1/2

1

4

B2

2

1

1

2

B3

1

1

1

2

B4

1/4

1/2

1/2

1


1)计算判断矩阵特征向量 ω 和最大特征值λmax。将各准则层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A=614306a41e2be_html_acb4f0689be070.gif

2)各准则层相加得到特征向量ω,ω=[0.303 0.323 0.260 0.114]T。

根据公式λmax=614306a41e2be_html_7496dfa21af9c642.gif =4.194。

3)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 CI=(λmax-n) /(n-1),CI=0.065,一致性比例 CR=CI/RI,其中 RI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经查表得0.9。经计算CR=0.0719,通过一致性检验,特征向量对应各指标权重。根据准则层相对应的指标权重,计算出池州市 2014—2020年经济发展综合得分 (见表 4),据此绘制的各准则层得分和综合得分变化趋势图 (见图 1),可直观反映池州市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614306a41e2be_html_2f9c7923b823648a.gif









图1 池州市经济发展评价结果图


.、池州市经济发展评价结果和分析

总体来看,池州市2014—2020年社会发展、经济水平、能源支持、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建设各准则层得分和最后综合得分都基本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从2014—2020年池州市的经济发展评价结果图中可以看出,池州市经济发展状况和能力处于稳步上升状态。

社会发展综合得分正负数是代表通过测算每年度的综合得分同最小平方差计算得出的拟合线进行比较,若在拟合线的上方则为正,在下方则为负数。正负数只是代表相对值,所以得出的得分负数并不是真正的负数意义。2015年度,社会发展得分在出现较大下降幅度,主要原因是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徒增,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高等教育人数同时出现下降,说明城市在该年度内社会发展领域未投入较大关注。同时服务业层次不高,导致旅游业不旺。

经济发展综合得分呈现了较小幅度的波动。池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新发展理念,找准经济发展定位,扎实做好稳定增长、促进改革、调整结构、惠及民生、防范风险、保持稳定等各项经济发展工作。池州在第三产业上虽然持续发力,但是缺乏相关的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度和经济外向度不高,总体经济发展质量水平不高。

能源支持综合得分波动幅度不大,呈现上升趋势,保持了较好的局面。政府在能源上保持高度重视,在污水治理、绿化覆盖率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池州市在水资源的处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空气污染监管和预警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公园数量不断增加,池州市能源支持的得分稳步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强的保障。

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综合得分2018-2019年期间呈现出了下降趋势。由于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同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人数和经济第三产业出现波动时,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将受到影响,根据观察,大概有一年的时间差。由于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需要地区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提供保障,所以在经济发展2018-2019年上升一年时间里,也得到了提升。

五、池州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从上述的经济发展评价结果来看,池州市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呈现出上升态势。但与安徽省其他经济发展较快城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2022年池州经济发展各项经济指标须有效提升,不断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使三次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而提升池州人均GDP在整个安徽省排名位次,达到三年增总量、提质量、缩差距的目标,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5.1 加强城市经济发展顶层设计

为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机遇为契机,做好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如在产业规划顶层设计中,应发挥上海完善的综合服务、江苏强实体制造产业、浙江活跃的民营经济、安徽资源优势明显等特点,形成长三角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合力。交通规划顶层设计中,加强交通运输体系的全方位贯通,不断提升城市的区位优势,从而保持池州经济持可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5.2 以产业强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技术和产业创新,提升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实现主导产业由多点支撑向产业集群转变。如制造产业从传统简单的元件、器件、组件制造向主机设备、整机装备制造并销售,化工产业要从传统的基础原料的销售,转型到化学制药、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制造等领域,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产业也要逐渐开展深加工制造,农产品加工产业要培育龙头企业,生产一些叫得响、过得硬和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培育观光采摘、休闲康养和农业新业态,电子信息产业加强新型显示、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等核心领域建设。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落实池州产业强市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快池州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平天湖科创集聚区建设的步伐,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城市通过政策导向,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加强校企的产学研合作,不断的推动城市的创新成果转化。

聚焦全域旅游,培育主城区、环九华山、石台三点支撑,多板块协同”的旅游发展格局,利用九华山、杏花村、平天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文化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模式,贯彻落实《乡村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发展旅游养生、体育建设、研究学习、红色文化等旅游新业态,不断加大新媒体和自媒体的旅游宣传,打造“网红”景点,吸引游客旅游。

5.3 贯彻生态理论并提升经济品质

池州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作为首批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经济发展上,面对有环境有污染的项目,宁可放弃,也要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回答好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优先答卷。水体污染防治上,贯彻落实“河长制”,巩固好海绵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废水利用率,整治黑臭水体,保证国家的控断面上的水体质量达标排放。空气污染防治上,政府和环保部门应该制订出精准化和差异化的管控措施,完善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预案,保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良好状态。土壤污染防治上,编写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的污染长效体制,对于关闭的矿山,及时采用植物进行生态修复。

5.4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秋浦河和青通河航道整治

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方式实时发布道路运行的状况,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城市的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和综合交通一体化的网络交通,减少距离空间对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加快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提升池州城市区域优势,打造国内知名旅游地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城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提高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政府层面积极推进城市的大健康产业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建设,均衡供给城市全民健身活动资源,加强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发展。推进本地医院与长三角医院结对共建,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远程会诊,将国家谈判药品纳入到医保支付范围,减轻患者用药费用。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优化城市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强环境的整治力度,实施城市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共建美好家园。优化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借阅机、文化馆等设施,让阅读成为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不断完善市级、县级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力宣传地方戏曲文化,让池州傩、青阳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池州的靓丽的地方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池州市统计局:池州统计年鉴 2020[M].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

[2]张合林,王颜颜.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收敛性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01):9-18.

[3]叶振宇.论我国四大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培育[J].长白学刊,2019,(6):91-96.

[4]杨书剑.发挥金融优势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J].前线, 2020(12): 80-83.

[5]李佐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J].领导科学论坛,2017,(18):66-82.

[6]李梦欣,任保平.新时代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框架、现状、评价与路径[J].西部论坛,2019,29 (6):84-96.




1 注:数据来源《202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