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探讨

陈伟伟 李靓 金丛丛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 山东省 青岛市 266041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方法: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09-2020.09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应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则采用的是全面护理干预模式,对于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的患者的护理结果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包括护理满意度,还有症状的评分,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结论: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在临床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护理;价值;探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是指人体下肢静脉系统的血液出现不正常的凝结,并堵塞人体的血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一般为单侧肢体,也可以双侧发生[1]。肺栓塞在美国的发病几率仅次于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疾病,占据疾病发病率的第三位,大约每年会有30万-60万患者,且肺栓塞患者的死亡几率高达30%左右[2]。所以,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患者的时间是2019.9-2020.9月,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有80例,采用电脑随机的模式来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中患者分别为40例。对照组之中的男:女比例是21:19名,病程时间4-9个月、平均(5.5±1.6)月。实验组比例是男:女为22:18名,病程时间5-9个月、平均(7.5±3.3)月。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得出P>0.05能作为基本数据。

1.2方法

对照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上,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模式。患者的病室温度需要保持在25℃,并注意患者的肢体保暖。药物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血是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以及溶栓治疗的最严重并发症。因此,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的期间,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渗血、血肿、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或者泌尿系统出血等情况,患者一旦出现异常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肺动脉栓塞:如果患者发生胸痛、血压下降以及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时,则提示患者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的情况。并告诫患者立即平卧,并叮嘱患者避免进行深呼吸、剧烈翻动以及咳嗽等情况,并给予患者高浓度的氧气吸入治疗。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是患者在护理之后的有效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症状的评分,包括实验组中的患者与对照组在患者护理之后满意度的对比。

1.4统计和分析

应用SPSS17.0的软件进行处理。而计数型的资料,则采用率(% )来做好表示,在计数方面的资料,则采用X2做好检验,而在计量资料方面,则采用的是(61431345d0931_html_c8030edd1f96137d.gif土s )进行表示,组间上的比较的时候采用的t检验的模式,通过P<0.05,则表示差异是有着明显的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的统计

组间治疗效果的统计,实验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治疗的有效率为60%,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比较统计X2=14.0502,证明P<0.05。

2.2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症状的评分(61431345d0931_html_c20175e3c343ac58.gif ±s)

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症状的评分,患者肢体肿胀(0.34±0.45),患肢有剧烈的疼痛(7.5±1.2),患侧肢体有浅部静脉曲张(0.29±0.41),皮肤出现异常(3.0±0.6),对照组患者肢体肿胀(2.47±1.35)患肢有剧烈的疼痛(9.2±0.4)患侧肢体有浅部静脉曲张(2.57±1.38)皮肤出现异常(4.1±0.9),实验组评分要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4667,8.5000,10.0165,6.4318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3 实验组中的患者与对照组在患者护理之后满意度的对比

实验组中的患者与对照组在患者护理之后满意度的对比,非常满意24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15例,满意7例,不满意18例,满意度为5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X2=19.9482,具备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之,相关因素包括了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3]。能够导致人体出现血流滞缓的因素比较多,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久坐以及静脉曲张等,均会导致人体血液出现滞缓的情况。因此,评估肺梗塞患者的组织灌注程度,对评价患者的肺梗塞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于患者采取良好的护理,做好饮食方面的干预,能够更久有效地促进患者自身所需要的元素的摄入,还能够防止发生血液的高凝状况

[5]

本次实验研究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的有效率要比对照组高,相应的治疗效果具备统计学的意义。且P<0.05。

参考文献:

[1] 洪淑娟. 观察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213-214.

[2]王琦,程璐,吴奇华. 肺动脉联合下肢深静脉成像技术诊断血栓栓塞价值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128-129.

[3]马秋风.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809-810.

[4]刘斌,林茜,钟梅芳,等. 双下腔静脉畸形并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肾上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例[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1,24(2):166-168.

[5]马明. 彩色多普勒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 中国伤残医学,2021,29(2):41-42.





通讯作者:信婧婧 山东省青岛市中心医院北部院区 山东省 青岛市 26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