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效果研究

唐文文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芜湖二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抽取80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日期为2019年8月-2020年9月,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进行研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手术室保温护理。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低体温发生率为5%和25%,护理后观察组APTT、PT、TT和Fbg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室保温护理可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改善其术后凝血功能。

【关键词】手术室保温护理;股骨骨折;凝血功能;低体温


股骨骨折是因为高处跌落、直接暴力以及碾压等因素产生,患者下肢无法活动,骨折位置产生疼痛以及扭曲等[1]。如果骨折位置产生开放性伤口,会加重病情的严重性,患者容易出现休克。就目前而言,临床均选择手术实施治疗,对患者预后进行改善,然而手术时极易产生低体温,影响患者凝血功能[2]。此次研究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抽取80例股骨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患者入院日期为2019年8月-2020年9月,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以及对照组(n=40)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以及年龄跨度为25/15和51-75岁,平均年龄(61.5±2.4)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以及年龄跨度为26/14和52-76岁,平均年龄(62.28±2.6)岁。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数据间具有可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

    1.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手术前调整手术室温度为24摄氏度,调整湿度40%-60%,在患者非手术位置覆盖被褥,以免肢体过多暴露。

观察组进行手术室保温护理,内容如下:①手术室温度干预。手术前调整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4摄氏度-26摄氏度之间,手术开始后调高手术室温度,手术结束后重新调整为手术前温度。②选择YZK-1056低温治疗设备对手术台实施加温,控制温度在37摄氏度。选择HL-90史密斯加温设备预加热处理患者的血液以及输入液体,通过医用电热垫对温度进行调整,温度调至30-40摄氏度,对非手术区域进行覆盖。

    1. 评估指标[3]

比较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低体温发生率,而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即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和Fbg(纤维原蛋白)。

    1. 统计学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工具对文中涉及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结果表现形式,检验数据时选择卡方和t值,两组数据经过对比如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体温

观察组进行护理后2例患者产生低体温,发生率为5%,对照组进行护理后9例患者产生低体温,发生率为22.5%,对比组间数据X2=5.1647,P=0.0230,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凝血功能

护理前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APTT、PT、TT和Fbg水平,组间并未形成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APTT、PT、TT和Fbg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见表1。

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凝血功能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APTT(s)

护理前

34.6±3.1

34.8±3.3

0.2793

0.7807

护理后

35.2±3.4

30.1±4.6

5.6388

0.0000

PT(s)

护理前

11.3±1.7

11.4±1.6

0.2709

0.7872

护理后

9.0±1.7

11.5±1.3

7.3881

0.0000

TT(s)

护理前

11.4±1.5

11.5±1.6

0.2883

0.7738

护理后

9.3±1.1

11.4±1.3

7.7992

0.0000

Fbg(g/L)

护理前

2.1±0.5

2.2±0.4

0.9877

0.3263

护理后

3.7±0.6

2.5±0.7

8.2319

0.0000

3 讨论

股骨骨折属于常见骨折类型,是因为直接暴力引发。股骨骨折患者其骨折位置会产生畸形、肿胀以及疼痛等表现,少数患者会出现局部血肿、开放伤出血以及皮肤剥开[4]。临床治疗股骨骨折的主要方法为手术,因为手术中输液较多,并且非手术位置肢体暴露时间过长,会降低患者的体温,对术后凝血功能产生影响。

本次研究对患者选择手术室保温护理模式,此模式控制体温效果良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后低体温发生率为5%和25%,护理后观察组APTT、PT、TT和Fbg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显示手术室保温护理能够将患者的凝血功能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有助于提升其独立能力。因为股骨骨折手术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口,同时可增加术中出血量,患者容易产生病理生理变化,并且手术过程中需要输入一定量液体,会降低患者体温,极易产生凝血功能障碍,对患者病情恢复产生影响[5]。传统保温模式虽然可以控制患者体温下降,但是不能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手术室保温护理对室内环境进行干预,并且对非手术位置进行保温,对输液输血实施预加热,可有效防止机体差异影响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室保温护理可将低体温发生率降低,改善其凝血功能,效果显著。然而因为研究时间以及物理因素等,本次研究样本数量较少为此需要深入分析加以证实研究数据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韩艳丽.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06):628-630.

[2]沈秋兰.观察股骨骨折术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人人健康,2020(14):551.

[3]钟浩,练伟东.肢伤一方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6):97-99.

[4]刘静,王春园,孟银芝.预见性干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0,33(01):14-16.

[5]沈晓红,唐程,王丽之,吕美艳.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02):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