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

高国杰 许锦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症状发生越来越频繁。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共同特点是血管循环障碍,并且在临床中患者常伴有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本文描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患者的体征,并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价值,更好地使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病理特点,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急性心梗;脑梗;治疗;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和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MI)多由不良的饮食、爱好和生活习惯引起,部分还伴有风湿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因此,患者需根据自己病情和身体状况定期锻炼,临床认为掌握运动量是预防身体疾病的关键,可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休克、瘫痪、失语等症,但在严重的情况下,病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急需治疗,同时对急性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疾病的患者进行早预防、早治疗,在促进患者身体康复中尤为关键[1]

1.症状体征

1.1 急性心梗体征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持续性缺血缺氧和急性冠状动脉引起的心脏坏死,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持久性严重疼痛且伴有体热、血沉快等特征,且经临床检查后白细胞快速增加、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急性心肌梗死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和心电图进行性不稳定情况,在临床研究危及患者中,发现常出现心律失常、心衰、休克、呕吐、上腹胀痛等现象,影响患者生命健康。根据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得出患者多为老年人,主要由疲劳、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对于伴有乳头肌功能障碍或破裂、栓塞、心脏破裂、心室壁肿胀肿瘤、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患者治疗中发现,患者会伴有高血压减轻、术后休克等情况,且对患者肺部具有严重的损伤情况,给患者身心造成一定伤害和痛苦。

1.2 急性脑梗体征

脑梗死占脑卒中主要表现症状的70%,同时与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疾病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脑梗死是由供血情况异常引起的,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发病过程相对复杂,主要与脑缺血影响缺血血管的大小、程度有关,此外还有其他疾病引起的疾病等问题,且症状较为复杂,在脑动脉血流突然局部减少、上升等异常的动脉血流状态时,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从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如失语、偏离、神经丧失等,并且在疾病发作后24-48小时,在病变区域脑CT手段可有效观察到低密度病灶,经MRI可发现脑梗死。患者早期主要症状伴有头晕、头晕、恶心、失语、昏迷等,并在治疗中易存在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且伴有抑郁、焦虑等情绪,且大多数人群为50~6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

  1. 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

2.1 急性心梗临床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需卧床使用心电图监测,并为患者提供氧疗,经抗血小板聚集、抗心绞痛等临床基本治疗措施,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溶栓治疗。

  1. 由于CT检查的滞后性,脑梗死发生后6~8小时CT检查颅骨无变化,需要早期及时发现。溶栓治疗前,患者咀嚼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静推阿替普酶15mg、50mg,时间至少30min。静推结束后1小时内继续静推35 mg阿替普酶。其次,在患者入院期间出现疼痛和情绪不安时应进行干预,以保证患者血容量稳定性。此外,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有基础的抗血栓治疗,医生可以用小剂量尿激酶防止出血。

  2. 入院后6h内进行溶栓手术,将150~200万U尿激酶与100mL生理盐水混合,于0.5h内完成静脉输注,溶栓治疗完成后12h,并每日2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溶液,每剂药物控制在40mg,并持续5~7天。

2.2 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高,服用降纤酶药物可有效控制血浆纤维蛋白原值,增强纤溶活性,避免血栓形成,比如巴曲酶、降纤酶、蚓激酶是临床常见的降纤酶药物。急性脑梗塞治疗上,通过对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提高血液供应能力,从而有效地保护脑细胞。经早发现、早治疗进一步预防、减轻缺血性脑水肿症状,并在发病后12小时内禁止使用葡萄糖[3]

(1)静脉溶栓治疗: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病后4-6小时的治疗,避免了重症脑梗死现象的发生。75岁以下、语言表达和思维反应正常并经相关检查排除脑出血的患者,可在发病后6小时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

(2)动脉溶栓: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大脑中动脉或大脑大动脉堵塞引起的严重脑梗死患者,但这种治疗必须在发病后6小时内使用。

(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应在48小时内使用,剂量为100~325mg/d,但不应服用阿司匹林,以防大出血。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比阿司匹林更显著,患者可按75mg/d的剂量口服,但禁止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

(4)去骨瓣减压术:将脑梗死病灶侧的颅骨切除,从而使得肿胀的缺血脑组织向颅外膨出,减少颅内压,进而缓解缺血脑组织损伤症状,减少脑干或健康脑组织的压迫感。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控制梗死病灶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降低骨瓣后颅内压损伤症状,从而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

(5)其他治疗:阿片受体阻断剂、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等治疗方式保护脑组织,并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方式进行血管治疗。

3.结 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关于脑梗死的治疗方法较多,为了强化急性心梗患者和脑梗死患者,需基于患者的临床症状选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法。通过按摩、针灸、理疗等加以辅助,以此来强化临床治疗效果,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开展一定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家属需多鼓励患者肢体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可进一步借助运动器械等练习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通过长期治疗发展中为患者树立积极自信的治疗心态,以实现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同时临床需不断探究关于脑梗死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而探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不断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李香俊.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综述[J].名医,2020(02):14.

[2] 吴平.脑梗死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2):37-38.

[3] 张洁英. 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综述[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28.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高国杰(1990.01-);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广东广州,学历:本科;现有职称: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