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老年尘肺病人肺功能的影响观察

贾文雅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 北京市 102308

【摘要】目的:分析了不同的呼吸训练方式对老年尘肺病患者肺部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处在稳定期之内的尘肺病病人当成了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将他们划分成了研究组和常规组,各有30人。其中,常规组病人采用的是以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为主的训练方式。而研究组病人则主要采用的是以深慢呼吸缩唇呼气配合阻力呼吸器训练为主训练方式。待所有研究工作结束之后,对其训练前后的肺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6个月后,除了残气量指标(RV)外,研究组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要优于常规组病人。已知P<0.05,所以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对稳定期内的尘肺病病人来说,对其进行为期6个月以上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阻力呼吸器训练有助于改善其肺部功能指标,延长其生存时间,因此要注意做好相关训练措施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尘肺病人;呼吸训练方式;肺部功能;影响

其实尘肺病是煤矿工人群体中经常会遇到的职业病,是由于长期吸入煤矿粉尘而使患者肺部出现结节纤维化病变造成的疾病1】。随着近几年临床医学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对于尘肺病的治疗却并没有根治方法。基于上述情况,以呼吸肌锻炼和肺部功能康复训练为主的治疗措施主要得到了临床医生的重视2】。下文中笔者立足于临床工作经验对给老年尘肺病患者实施不同呼吸训练方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研究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开始于2020年6月、结束于2021年6月。具体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名处在稳定期内的尘肺病病人当成了研究对象。第一步,对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整合,进而将他们分成了研究组和常规组,人数相等。其中,常规组内的30名患者均为男性。组内患者的年龄最高为79岁、最低为61岁,年龄均值为(68.45±3.46)岁。研究组内的30名患者同样均为男性。所有病人的年龄均在60至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7.45±2.24)岁。60名患者均属于煤矿井下采掘工人,工作时间均在17-27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20.35±2.10)年。60名病人中有13名病人属于一期尘肺,有39名病人属于二期尘肺,之后有8名病人属于三期尘肺。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病人的诊断和分期规定均符合主管部门颁布的《尘肺病诊断标准》。经数据计算可知,两组病人的年龄等基本资料均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本次研究工作可以继续推进。

1.2研究方法

研究中,常规组病人采用的是以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为主的训练措施。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前,要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立位或是坐位。要指导患者放松全身的肌肉,并且将双手置于上腹部,之后要指导患者将嘴唇缩成“吹笛状”,让其将气体缓缓地从缩窄后的嘴部呼出。在吸气时要闭嘴并且指导患者缓慢用鼻子吸气,要告诉患者,每次吸气后不能急于呼出,需要在稍微屏气之后再进行缩唇呼气,要使患者的上腹部缓慢回缩并且让患者通过用双手轻压腹部的方式控制好自己的呼气时间。需要在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指导患者将吸气或呼气的时长比控制在1∶2左右,要指导患者尽量减慢自己的呼吸频率,一般以每分钟8-10次为宜。单次呼吸锻炼的时间应控制在15-20min之间,需要每天训练2-3次。需要在患者训练过程中对其做好干预指导,以免其出现过度换气的问题,要注意监督患者按要求完成这一环节的呼吸训练工作,共需连续训练6个月。

研究组病人接受了以深慢呼吸缩唇呼气配合阻力呼吸器训练为主的训练方式。期间,用到了LS-2型肺气肿康复治疗仪。具体训练过程如下:先要确定吸气容量目标,要指导患者在正式开始训练之前尽全力将吸纳器吸嘴含于嘴中。在此基础上,吸嘴会对舌体起到下压固定作用,有助于保障患者口腔和呼吸道的通畅度。需要指导患者放慢吸气速度,之后要让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吸气流速进行调节。初开始训练时,要确保流量浮标能够保持在透明管内的较低位置处,并且需要在这时控制好患者的训练强度,以免让其产生疲劳感。需要根据训练工作的推进情况调整标定尺位置,一般情况下,需要每训练2-5天将标定尺向上移动1格。在此基础上,需要指导患者尽量延长自己的吸气时间,从而延长浮标在透明管内的高度维持时间。再之后,需要将吸纳器从患者的嘴巴中拿开,并且让其进行适当的放松训练。待放松之后,才能够开始第二轮训练。研究组患者的训练频次、单次训练时间与常规组患者相同。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分别对两组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进行了量化对比。期间,用到了美国生产的SENSOR MEDICS-2200型肺部功能仪,进而完成了患者敏感肺功能指标的测定工作,主要涉及到了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

1)、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残气量(RV)、最大通气量(MVV)以及残气占肺总量的百分比(RV/TLC)。

1.4数据处理

实际研究中,借助于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资料进行了整合分析,之后借助于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各个环节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最后在P<0.05的情况下即可以认定为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研究中,正式开始训练之前两组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3个月后,虽说两组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但却并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训练6个月后,除了RV以外,研究组患者的肺部功能指标均要优于常规组患者,而且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1:

表1:两组病人训练前后的肺部功能指标对比(6143ee31c0039_html_4d1ba283c9f018cc.gif

组别

FEV1(L)

FVC(L)

FEV1/FVC(%)

MVV(L/min)

RV/TLC(%)

研究组(30人)

1.88±0.10

2.81±0.09

70.80±1.20

69.03±2.34

41.10±0.32

常规组(30人)

1.58±0.09

2.50±0.09

63.13±2.13

51.13±2.59

45.97±1.38

T值

2.21

2.49

3.48

4.79

3.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由于尘肺病人长期处在充满粉尘的环境之中,所以其中的微粒粉尘会影响到患者的气管、支气管以及肺泡,之后会造成肺内结节以及肺部纤维化的问题,最终会使患者出现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再者,长时间的通气受阻还会使患者出现FVC、FEV1以及MVV下降的症状,进而对患者的肺部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对尘肺病人来说,虽说其肺部功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但通过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则能够锻炼锻炼强化患者的呼吸肌力量,进而改善尘肺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以及活动耐力4】

汇总研究结论可知,在以深慢呼吸缩唇呼气配合阻力呼吸器训练为主的训练措施的努力之下,研究组病人的肺部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常规组病人,结论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鉴于上述情况,应当在后续工作中做好相关呼吸训练方法的推广应用,提高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琳. 康复护理在煤工尘肺患者康复效果中的作用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21,16(02):189-191.

[2]黄小红. 研究尘肺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意义[J]. 保健文汇,2020,(12):273-274.

[3]张艳玲. 尘肺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调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20,26(05):391-393+396.

[4]杨玲. 人性化护理在尘肺病患者康复疗养中的重要性[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4):8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