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进”助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五进”助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赵丽1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广元 628017


【摘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生校园、课堂、活动、档案、家庭,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助推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五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考试、情绪情感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问题,甚至导致多种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青少年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对于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与时代变迁,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压力和心理负担,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给中学生又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自1990年以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非但没有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1],甚至在个别地区、个别时期表现出了局部恶化的趋势,相关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大2]。据调查,我国近2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有人对全国 2209 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约有21.7% 的中学生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4]。另一项调查显示,有 22.6% 的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具有轻度症状的学生占 18.0% ,具有中度症状的学生占 4.4% ,具有重度症状的学生占 0.2% [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个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即将走向社会。但是社会的巨大变迁、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他们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是他们自身无法解决和应对的。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成为当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面向中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

人格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行为或内在行为的倾向性。良好的人格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情感的发展;有助于青少年社会交往;有助于青少年的行为与行为控制。中学生在这阶段就社会认知与行为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偏激,其行为控制方面冲动,行为易越轨,承受能力差和受暗示性强。

面向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使中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五进”助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五进”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学生档案、走进家庭。

(一)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校园

1.有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学校要建立中学生心理辅导室,根据场地和经费条件设置基本的功能区,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场所。

2.有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学校要制定心理辅导室管理制度、心理教师工作制度和开展心理辅导的相关办法和记录表格等,遵守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确保规范运行。

3.有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学校要建立一支由校长亲自领导,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定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同时,还可以组建学生心理社团,推选并培训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咨询,充实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4.有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从校园环境到班级环境,从校园文化到班级文化,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要在外观和内涵上给学生创设宽松亲切、心旷神怡的氛围,让每一朵花都含笑,每一棵树会说话;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的意识,向学生传递健康、轻松、活泼的校园环境。

(二)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学课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要按照规定开设满足中学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倾听、关注、理解、同感等技术,促进学生由外向内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情绪释放和个性的张扬。

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要自觉地、有意识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充分挖掘教材文本价值,将学科知识的传播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3.教育教学方式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营造安全的课堂环境。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个眼神,都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评语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方法、兴趣、态度、习惯、能力等学业或非学业方面进行的判断,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重大影响。

(三)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活动

1.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学校可以在“5·25”心理健康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比赛,组织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通过多种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不断成长。

2.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载体。以班主任为主要实施者,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社团心理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档案

1.建立心理测评机制。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评,通过心理测评量表、心理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心理测评结果纳入到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可以包括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自控能力等多个项目的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心理辅导。

3.建立学生心理预警库。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纳入心理预警库中,作为重点学生关注,定期和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心理危机并及时干预,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五)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家庭

1.建立家长学校。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基础知识,改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问题无动于衷、束手无策的局面,转变家长对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错误认知;引导家长尊重、理解、关心、信任孩子,为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家长构建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建立亲切、温暖、平等的亲子关系,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做合格家长。

2.建立家长委员会。重视家长的作用,吸纳家长的力量,发挥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家委会组织开展家长沙龙、家长课堂等活动,共同探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及解决办法,学会和孩子正确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家长的转变改变学生。

3.开展家访活动。许多学生在学校和在家里是不同的表现,所以家访更有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拉近师生感情,统一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目标,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个人增强心理弹性、家庭发挥功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现问题、解决困扰。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负责、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社会的良好环境下,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等. 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J]. 教育研究,2016,(10).

[2]王勍,俞国良.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17,(11).

[3]许孔玲.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大河健康报,2012-08-21.

[4] 辛自强,张梅.1992 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心理学报,2009,(1).

[5]司秀玲.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研究.校园心理,2012,(3).

[6]刘素文.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威宁学院学报,2012,(9).


赵丽,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副教授,教育硕士


1赵丽,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工作部,副教授,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