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治理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采矿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治理实践研究

吴飞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北方铜业铜矿峪矿, 山西 运城 043703

摘要采矿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往采矿方法不但会对矿区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并且极易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工业生产行业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煤炭资源,大量的煤炭资源被开发利用,从而导致地质灾害的问题越发的严重。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人类对保护家园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所以煤炭开采行业需要紧跟社会发展趋势来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在全球所有国家中,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已经将煤炭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看做了一项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采矿;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实践

言:

就矿山企业实际情况来说,采矿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极大的降低生产效率。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岩土结构应力变化、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结合生态环保生产理念来看,矿山应当积极的结合整个地区生态环境情况来选择最为适合的采矿技术,从工程治理的方面入手来进行综合分析。

1 矿山地质保护工作原则

1.1 合理规划

合理的规划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也是避免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有效方法。大部分矿山企业在进行开采规划设计的时候,往往对矿山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重视度不够,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在组织实施矿产资源开采工作之前,应当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开采规划,这也是有效的预防灾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矿山开采效率的有力支持。高水平的规划其主要作用就是对所有矿产开采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以保障,促使矿山企业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合理的规划原则务必要运用到矿产资源开采以及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各个细节之中,对于可能遇到的隐形生产风险加以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避免各类危险事故的发生。合理规划在实践运用中需要将测绘仪器以及勘测设备加以高效的利用,这样就可以准确的判断资源开采和地质环境保护中隐藏的问题。

1.2 重点区域划分防治

就矿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中,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并非是一项短时间的工作,所以应当积极的采用重点区域划分防治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来采用专门的地质保护措施,从而有效的规避重大施工事故的发生。因为大部分矿藏的原始生态环境十分复杂,生态圈的设立和完善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并且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在这种类型的保护区域内来实施地质灾害的防护工作,应当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次数进行切实的把控。大部分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区对于人工开采的方式十分的敏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较为不利,所以在实践中应当重视重点区域划分防治,这样才可以为未来生态环境的稳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那些地质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在实施种类划分和防治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制定完善的防护方案,并且选择最佳的生态防护技术,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层面上,对于地质灾害防护工作效果加以保障。

2 引发的地质灾害

2.1破坏岩体应力

在组织实施采矿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造成岩层结构原始应力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因为受到外力的影响,导致岩体结构失衡,岩石之间的拉应力为了找到新的平衡会逐渐的调整。在采矿的时候,开采空间内就会出现一个减压的区域,在整个区域内的压力往往会被岩石的拉应力所替代,在整个过程中岩石之间的拉应力会逐渐的减缓,但是与此同时也会导致内部空间的岩石出现损伤的情况,最终造成空间内的岩石结构变形或者是位移,在变形和位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引发矿井灾害,应当加以侧重关注。

2.2 破坏岩层

如果将岩石之间的应力平衡状态打破,为了寻找出新的平衡点,岩石往往就会位移,从而会对矿区周边的岩石层造成一定的破坏。在这种时候,采矿区周围的岩层就会出现弯曲的情况,这种弯曲一般都是从采矿作业开始逐渐发生的,由开采区顶端开始逐渐向周围蔓延。采空区的岩石结构往往会因为采矿空间内出现的倾斜角度大而引发岩石滑落的问题。因为岩石的滑落,所以会导致整个地区内的岩石结构出现不平衡的问题,最终会造成地势结构较高的位置产生一定的空间,而那些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区空间会受到滑落的岩石的挤压,最终会导致岩石结构移动,造成开采区地形变形或者是开裂。如果开采区顶板的岩石出现明显的破损的情况,这种问题会逐渐的朝着地表岩石蔓延,从而会对开采区地表结构造成严重的损害。

2.3 破坏环境

在实际进行地下开采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形成大量的碎石,这些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而是随意的堆放在周边,那么必然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为一般在实施矿产资源开采工作的时候都会使用到一些大规模的机械设备,这些机械运行也会对环境造成阶段的影响,从而会对民众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3 采矿地质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3.1 崩塌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如果在进行采矿工作的时候遇到崩塌类的地质灾害,那么可以采用拦挡、撑杆斜坡保护、锚固或者是灌浆加固的方法来进行治理。采矿工作在正式开始之前,务必要对整个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施工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规避这类崩塌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就工程治理方面来说,崩塌类地质灾害应当从防治、维护两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明确导致崩塌类灾害的潜在危险因素,利用有效的方法来加以预防和解决。

3.2 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排出,尽可能的降低滑动体的重量以及符合,进行支挡和锚固工程的建设工作。

3.3 地面塌陷灾害的工程治理措施

在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出现地面塌陷类地质灾害的次数较多,针对此类情况,大多数企业会采用注浆法进行防治。在矿井地下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下,很多特殊的岩土层结构会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对接近地表面的岩土层结构进行注浆补充,可以适当延缓地面塌陷产生的时间。这种方法并不是单纯的控制采空区,需要结合矿井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岩土层密度分布情况,选择密度相似的浆体进行填充,还需要对压力负载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地面塌陷类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措施,需要将矿区地表沉降系数控制在0.3左右,并及时补充密度相当的砂浆,控制地下结构的充填过程和地表沉降情况。

4

总的来说,采矿导致的地质灾害都是因为使用的采矿方法不适用而导致的,人们应当对环境与人类生存二者之间的关联加综合分析,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经过对大量的工程进行分析我们总结出,控制灾害的发生以及实施灾害之后的治理工作,对于保证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对灾害进行预防,并且针对性的落实治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茁.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治理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1(02):204-205.

[2]董志鸿,徐子一,袁晶晶,邓永煌,付超.采矿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治理实践[J].四川水泥,2020(05):33.

[3]徐宁辉.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治理实践[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7):200.

[4]张晓亮.采矿所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工程治理实践[J].当代化工研究,2020(07):68-69.

[5]李凤明.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工程治理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11(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