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噻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的影响

赵静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呼吸科 401329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噻托溴铵能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噻托溴铵;炎症因子;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此病的发病率、病死率相对较高,缺乏根治性的治疗方式,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成为公共卫生有待解决的难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轻微,以气短、咳嗽和咯痰为主要表现,通常不需要进行强化治疗即可稳定病情,但此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健康人群仍相对较高[1]。因此,选择积极有效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显得尤为重要。故本研究探讨了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②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①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者;②合并糖尿病者;③既往有精神病史者;④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61~74岁,平均(67.33±2.01)岁;病程5~13年,平均(8.77±1.16)年。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62~75岁,平均(68.11±2.02)岁;病程5~12年,平均(8.50±1.12)年。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必要的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吸氧控制等,同时给予患者茶碱缓释片(厂家: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0.1g )口服,1天2次,1次1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噻托溴铵治疗:给予噻托溴铵粉雾剂(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18ug )治疗,睡前吸入,1天1次,1次1例。

两组均接受4个月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

检测方法:患者的FEV1、FVC、FEV1/FVC水平采用肺功能仪进行测量;治疗后,抽取两组患者5ml的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封口放置于-50℃冰箱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并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614458f0c53bf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

组别

例数

降钙素原(ng/mL)

超敏C反应蛋白(pg/mL)

白介素-6(pg/mL)

观察组

52

0.45±0.11

1.05±0.33

32.57±5.82

对照组

52

0.82±0.20

1.41±0.29

46.11±6.13

t值


11.689

5.909

11.551

P值


0.000

0.000

0.000

2.2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614458f0c53bf_html_31696b0d0e41bda3.gif ±s)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FEV1/FVC(%)

观察组

52

0.94±0.08

1.74±0.26

63.57±6.04

对照组

52

0.83±0.05

1.61±0.29

54.42±6.11

t值


8.408

2.407

7.680

P值


0.000

0.018

0.000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此病的具体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但遗传、环境、吸烟等都是引发此病的潜在危险因素[2]。为此,采取何种治疗方式来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与自身免疫、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引起的肺组织的损伤有关。噻托溴铵是一种长效抗胆碱能药,能通过和平滑肌上的受体结合,进而产生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扩张作用,能有效抑制黏液分泌,改善肺部通气能力。同时,噻托溴铵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起到氧化应激反应。降钙素原是评估感染的一个敏感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是肝脏分泌的、对炎症反应敏感的指标;白介素-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研究显示,采取噻托溴铵治疗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P<0.05),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应用噻托溴铵治疗,能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促使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得以纠正,对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重要意义。经过治疗后,采取噻托溴铵治疗患者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患者(P<0.05),提示噻托溴铵治疗能使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由纠正低通气引发的代谢紊乱也能得以纠正,有利于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噻托溴铵能有效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其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蓉.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008):1413-1416.

  2. 任淑芳.噻托溴铵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性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0):62-64.

  3. 贾美莹,王银叶.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0,31(0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