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3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刘照寒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50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期脑梗塞治疗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所选时间为2020年5月到2021年2月,选择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为对象,共有96人,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作为观察组。然后从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情况几方面对比两种模式下的效果。结果:治疗前评估相关指标,指标间差值小,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神经功能评分为(10.12±1.39),Barthel指数为(79.18±8.69),收缩期峰值(68.12±7.35)cm/s,舒张末期流速(53.18±5.93)cm/s,平均流速为(58.18±6.54)cm/s,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依次为81.25%、(14.41±2.13)、(62.83±7.72),(61.41±5.93)cm/s、(49.83±5.81)cm/s、(53.94±5.89)cm/s,10.42%,前一组各项指标占优,且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适用性和实效性都非常强,能够更好促进急性期脑梗塞患者不良症状的改善,加快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推广应用价值极大。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塞;静脉溶栓;阿替普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5月到2021年2月开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经诊断均属急性期,脑梗塞,其中对照组48人,男性27人,女性21人,人均年龄(56.32±4.按照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一般资料所对应的P值进行计算,P>0.05,说明上述资料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为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并结合具体情况开展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改善侧支循环等治疗措施[1]

观察组:在做好上述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按照0.9mg/kg将阿替普酶混入100毫升生理盐水中,其中10%采用静脉推注,剩余部分则采用静脉滴注,在发4.5h内开展溶栓,行rt-PA溶栓,每次剂量最大不超过90mg。在整个治疗期间需要实时体征检测,在溶栓完成的3~9h期间,每间隔半小时检测一次血压;之后每间隔两小时检测一次血压,24h后开展脑部CT检查[2]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后显效及有效人数所占的比例,其中神经功能降低50%以上为显效,降低20%~49%的为有效,在20%以下为无效;(2)神经功能评分,以NIHSS进行评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3)生活能力以Barthel指数来评估,分值与生活能力成正比;(4)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5)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脑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都是通过SPSS23.0软件来完成的,在处理完成后按照(6144595743420_html_de436af5616e654c.gif ±s)和n%的形式来进行表示,用X2和t来进行检验。只有在P<0.05的情况下,才能够说明数据的差异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评估治疗效果,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81.25%,较高的为观察组,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参考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48

29

17

2

46(95.83)

对照组

48

20

19

9

39(81.25)

P





<0.05

2.2两组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对比

治疗前评估患者神经功能,两组患者分别为(25.35±3.22)、(25.71±3.56),同时评估两组生活质量,两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46.75±5.29)、(47.12±5.63),治疗前指标数值差小,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为(10.12±1.39),Barthel指数为(79.18±8.69),对照组两项指标分别为(14.41±2.13)、(62.83±7.72),前一组指标表现好,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2。

表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6144595743420_html_de436af5616e654c.gif ±s)

分组

例数

神经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8

25.35±3.22

10.12±1.39

46.75±5.29

79.18±8.69

对照组

48

25.71±3.56

14.41±2.13

47.12±5.63

62.83±7.72

P


>0.05

<0.05

>0.05

<0.05

2.3两组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治疗前,各项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差小,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不具备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收缩期峰值(68.12±7.35)cm/s,舒张末期流速(53.18±5.93)cm/s,平均流速为(58.18±6.54)cm/s,而对照组上述指标依次为(61.41±5.93)cm/s、(49.83±5.81)cm/s、(53.94±5.89)cm/s,表现较好的为观察组,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具体数据可以参考表3。

表3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6144595743420_html_de436af5616e654c.gif ±s,cm/s)

分组

例数

收缩期峰值

舒张末期流速

平均流速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8

54.35±4.22

68.12±7.35

45.28±6.29

53.18±5.93

50.75±4.79

58.18±6.54

对照组

48

55.71±3.99

61.41±5.93

44.93±7.19

49.83±5.81

50.12±5.24

53.94±5.8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统计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4.17%和10.42%,其中较低的为观察组,且P<0.05,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备意义。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病情极其严重,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脑部缺血缺氧情况,并疏通脑血管,这样才能够减少脑梗塞对患者神经系统以及生活能力所造成的损伤。阿替普酶作为溶栓药物,在进入人体后,能够与血栓纤维蛋白有效融合,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同时,并且不会对血液循环内的纤维蛋白造成不良影响,从而为血栓溶解提供良好条件。与尿激酶等药物不同,阿替普酶的溶酶效率和效果更好。在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5.83%,与对照组的81.25%相比,优势极其明显,同时,观察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仅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都充分说明了阿替普酶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为了尽快帮助急性脑梗死患者改善不良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做好对阿替普酶的合理应用,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慧英.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7):1121-1122.

[2]李又佳,罗宋宝,丁琼,等.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8):131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