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护理常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高血压护理常规

王光利

达川区中医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近年来,公众不良饮食结构和生活行为增多,明显增高了高血压发病比例。本病为常见诱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如何积极有效展开治疗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而护理是保障临床整体效果的关键环节。对高血压护理常规进行掌握,具有十分必要性。
一、高血压定义是什么?
高血压为主要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我国目前对之的定义为在未取降压药应用的情况下,舒张压≧90mmHg与(或)收缩压≧140mmHg。
二、高血压发病机制
现阶段,临床尚未对高血压发病机制明确,认为可能与有阻塞性睡眠综合征、遗传因素、服药、饮食、肥胖、精神应激等相关。
三、高血压特征表现有哪些?
本病起病通常呈缓慢显示,在病程早期,常缺乏特异性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部分患者仅在有心脏、肾脏、脑部并发症时检出。临床症状包括耳鸣、头痛、心悸、头晕、疲劳、颈项板紧等。在过度劳累时,病情可加重,而经休息后,可适当缓解。
四、高血压护理常规包括什么?
(一)基础护理
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睡眠充足,依据需要,可取镇静剂应用。在血压居较高水平时,需保持为绝对卧床休息的状态。鼓励患者开展适量且规范的有氧运动,可依据身体状况、年龄,对骑车、步行、上楼梯、慢跑、气功、游泳等运动形式进行选择。
(二)饮食护理
(1)对热量摄入限制:可取低或中等热量饮食摄入,以对体重进行控制。降低脂肪的摄入量。动物内脏与肥肉可少食或不食,多食新鲜蔬菜,并加大摄入粗纤维食物的量。重视对优质蛋白质进行补充,如蛋类、瘦肉等,鱼类蛋白可适当增加。
(2)控油限盐:钠盐摄入量每日宜<6g,针对大部分特别是严重高血压的病例,每日将钠盐控制在5g,才可达到促使血压降低的效果。
(3)确保钙、钾的摄入量:若饮食中钙含量较低,可诱导高血压发生,膳食中的钙多以紫菜、牛奶、虾皮、豆类、木耳、芹菜等为来源。钾与高血压水平间表现为负相关性。

(4)避免摄入可乐、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5)限酒、戒烟。

(三)症状护理

(1)意识紊乱: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遵医取降压、脱水、扩血管等方案应用。

对神志变化、生命体征、心电图等加强密切观察。对抢救用物进行准备,并加强尿量的监测工作,依据需要,可行导尿管留置,以对每小时尿量进行掌握。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恶心、呕吐:遵医取止吐药物应用,协助病例取侧卧位或坐位,头偏于一侧,以防呕吐物向呼吸道呛入,诱导窒息事件发生。

(3)头晕、头痛: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环境刺激诱导头痛加重。另外,还需加强观察,防范扩血管药物使用引发的直立性低血压和头痛事项,在对体位进行改变时,动作需相对缓慢。
(四)用药护理
对降压的效果进行观察,在药物应用后,对血压水平进行测量,以评估疗效。目前,针对一般高血压者,血压需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针对≧65岁的老年人,需将收缩压于150mmHg以下控制,若患者可耐受,血压水平可进一步下降。

61445ccfb106a_html_55cc01419a623e4f.png


观察降压药物使用引发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预防,具体包括:利尿剂:取袢利尿剂与噻嗪米应用时,需对低钾血症进行防范;β受体阻滞剂:可引发心脏功能抑制现象,若长时间应用,可有反跳情况出现,在停药时,需采取渐减停用的方式;钙通道阻滞剂:临床以硝苯地平最为常用,其不良反应包括下肢浮肿、颜面潮红、便秘、头痛、恶心、眩晕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顽固性干咳为主要不良反应,在药物停用后,可呈消失显示。

(五)高血压危重症护理
需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将床头适度抬高,协助患者取半卧位;积极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对病情变化进行监测,并同时对尿量、血压、瞳孔、脉搏、神志、心率、呼吸进行监测。

(六)心理护理
建立平和的心态,可为保持血压稳定创造理想条件。因高血压病影响因素复杂,患者需掌握影响因素对病情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对血压控制意识进行树立。同时取得家属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多照护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展开正常的人际交往。患者可通过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等方案,对精神紧张进行自我调节。

(七)运动护理
需选择体位变化不复杂、动作简单、体力消耗不大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气功、太极等。在进行练习时,需注意应缓慢,控制负荷心率在120次/min。不可做紧张用力、过分低头、使劲憋气、弯腰后仰等动作,以免大量血液向头部流入,诱导脑部充血事件发生,进而引发血压出现升高的情况。

(八)并发症护理
(1)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轻度心力衰竭时,需适当休息,在用药和饮食方面,同高血压病患者相同。病情恢复后,工作可回归正常。针对较重的心力衰竭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饮食,食盐量每日<2g。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对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品选用。若患者服用利尿剂,需对电解质、尿量进行观察。若服用地高辛,需对副作用进行观察。

(2)脑血管病: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多见。需对先兆征象进行观察,保持在绝对卧床休息的状态,取头高位,并就病情向家属交待,对血压变化密切观察,每15-30min,对血压进行测量1次,注意血压不可下降过快,以免引发心肌梗死或脑梗死。血压稳定后,可每隔1-2h,对血压进行1次测量。密切监测肢体肌力、神志、呼吸、瞳孔等变化。注意加强安全方面的护理,避免出现烫伤、窒息、坠床等事件。

(3)慢性肾衰竭:可取热量充足和含优质低蛋白的食物摄入,限盐限水,并对入量进行控制,遵医取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应用,并对疗效进行观察。对水肿的部位、生命体征、体重、程度、范围加强观测。

(九)生活干预
建立规律、规范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血压平稳。可对生活计划表进行制定,以使活动时间相对固定,并按时服药、合理进餐,在此期间需注意劳逸结合。因寒冷可促使血管收缩,进而诱导血压出现升高,故尤其是冬天,需做好保暖工作。患者需掌握正确应用血压剂的方法,以对血压变化动态掌握,正确评估降压效果,并依据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五、小结
掌握高血压护理常规,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维持血压水平正确,改善预后意义显著,需引起患者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