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食同源思想与饮食养生的发展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中药药食同源思想与饮食养生的发展与应用

段梅

四川天府新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 成都市 610213

摘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快节奏的生活状态引发了现代人群的各种疾病,因此,养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利用中医理论中的药食同源思想,可以在人们的生活中进行调节,避免了在医院中浪费时间的问题。本文将探究中药药食同源思想与饮食养生的发展以及应用,帮助人们解决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药药食同源;饮食养生;药食品种;桂圆


前言:生活节奏加快以及生活不规律等现象,造成很多人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健康问题,尤其是现在很多企业员工都会加班,因此,合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药食同源思想可以有效缓解病痛,为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保障。

  1. 药食同源以及养生理论概述

药食同源是指利用药物与食物的共同作用来改善人体的健康情况,药食同源思想已经在中医中存在了上千年,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记载:“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而《淮南子》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药食同源中的中草药,大多都是生活中所常见的,副作用很小甚至无副作用,深受百姓喜欢。如我们常见的花椒、蜂蜜、杏仁、核桃、橘子等日常生活食品,在中药中都有药用价值,可以作为治疗疾病所使用。养生,即利用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颐养生命、预防疾病,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当今世界,物质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人们也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自身的调养,利用中药药食同源理论,可以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食品进行养生运动,帮助人们增强自身体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使人们身体健康,心情舒畅。

  1. 中药药食同源的思想与饮食养生的发展

  1. 药食同源的起源

根据我国目前考古挖掘发现以及古书记载查阅所获得的资料来看,最为专家学者以及专业人士广泛接受的药食同源的起源理论是:药食同源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伴随着人们寻找食物的历史而诞生的。唐代古籍《黄帝内经太素中》曾提及“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即当人在空腹时食用它,它就是食物,当生病的人食用它,它就是药物,这就可以看出早在唐朝,药食同源的思想便已被人们提出。药食同源的思想作为中医的重要思想之一,其在中医的漫长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启发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

  1. 古人认为的药食界限

早在上古时期,便有神农尝百草之说,后有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杰出的药学家进一步发展。在古人看来,药物与食物最大的区别便是安全与否,有些药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这些便是安全的药品,还有一部分只能做食物,没有什么药用价值,这也是安全的,但是有一部分物品,只可入药,不能食用,食用则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些药品便要严格与其他药品区分开,在医学相对落后的时代,区分药物与食物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如半夏、乌头碱等,可入药但不得食用。其次,药食之间的界限还有药物与食物主要作用的区别,药物与食物对于古人的作用是不同的,食物可以补充体力,增加营养,药物则可以治疗疾病,举例来说即古人认为米饭是食物,人参是药物[1]

  1. 药食品种本草源流

古人所记载的药食两用品种的记载主要有以下两类:主流本草与食物类本草。大量药食同源的物品被记录在主流本草中,例如最早的主流本草巨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红枣、桂圆、山楂、木瓜等,既可用于食用,也可入药。而食物类本草的出现主要依托于古人对“食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食物类本草中录入了大量的食物类药物,这彰显着古人药物入食、以食滋养的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中药药食同源的思想与饮食养生的应用

  1. 药食同源的开发策略

药食同源的开发需要政府、中医院等相关单位以及群众的联动进行,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药食同源的开发,并积极向群众进行推广;其次,中医院等单位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在医院内及社区进行药食同源宣传讲解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对药食同源的理解;最后,广大群众应积极学习药食同源的相关知识,坚信政府与医院等推广的知识,不信谣传、不传谣言,学习正确的药食同源理论知识。

  1. 药食同源的功效

药食同源的功效常见于食疗,古代医学著作《千金要方》中即有“食治篇”,即通过饮食进行疗补,滋养人的身体健康。其具体功效则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的药物与食物来确定,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药食同源的功效具有保健、滋养、养补等,通过较为温和的方式来滋养,这种滋养方式既适用于身有疾患的人,也适用于养生人士。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用量以及对症问题,不可胡乱使用,不能道听途说,应在专业人士的建议以及查阅资料后对症使用,使得药食同源功效得以发挥的同时,保证身体的健康与安全。

  1. 药食同源中的常见食品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药食同源的食用十分常见,在不同地区其食用方法也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药食同源如桂圆、红枣、赤小豆等,既可用于煲汤、煮粥、也可煮水食用,在部分地区,也有人用于烹饪或直接食用,例如百合、杏仁等。但药食同源的实践食用还应适量,并且对于部分药性较强的,应听取医生的建议进行适量合理的食用

[2]

结论:在千百年前,古人仍处于封建迷信之下,信奉鬼神之说,在那样的年代里,古人自有一套办法来区分药物与食物。自人们区分药物与食物时起,药食同源的理论便产生并不断发展,对千百年后的今天仍有重要影响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郝莉雨. 辅助降血糖药食同源类药材古今应用情况调查及活性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

[2]葛肖波. 基于痰瘀互结探讨药食同源类中药对血脂及血管内皮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