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郭玲玲

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 甘肃 庆阳 7450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通过传统的股静脉刺穿法来采血,观察组通过外周静脉采血法来采血。围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采血时,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法,一次采血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同时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外周动脉采血;新生儿护理;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

引言:三胎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及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新生儿的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还能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采血化验,新生儿的血管纤细、充盈度较差,这就加大了采血的难度,在采血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一次采血不成功、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护理人员要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寻找可靠且有效的采血方式,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旨在分析研究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分娩且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足月儿,且出生时的阿氏评分均在8分以上,将80例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参与本次研究的新生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21∶19,平均日龄为(10.52±1.13)日,体质量平均为(3.09±0.74)千克;观察组新生儿的男女比例为23∶17,平均日龄为(10.54±1.15)日,体质量平均为(3.59±0.44)千克;对比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通过传统的股静脉刺穿法来采血,抽血方法如下:新生儿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保持仰卧体位,新生儿臀部下面可以垫一个小沙袋,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的会阴部进行有效的包裹,以免新生儿排泄大小便而污染穿刺点,引发感染。采血前,新生儿的髋关节要外展大约45°,同时屈膝大约90°,这样可以更好地暴露穿刺点的位置。护理人员在消毒新生儿穿刺位置前,先要给自己的手部进行消毒,消毒剂通常选择碘酒,消毒环节完成后,护理人员将左手食指放于新生儿腹股沟位置,寻找感受主动脉的波动位置,在确定主动脉波动点之后,在波动点内侧0.3~0.5cm的位置进行穿刺,护理人员缓慢提针的过程中抽回血,一旦抽出回血,就要对针头进行固定,待采血量达到要求后,即可拔出针头,并立即按压止血。

观察组通过外周静脉采血法来采血,抽血方法如下:新生儿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保持平卧体位,确保选定好要采血的手处于平直状态。采血操作开始前,护理人员要对新生儿采血手臂的肘关节进行固定,然后用左手食指来寻找感受手臂动脉的波动位置,同时明确新生儿取血量,最终确定穿刺位置,并对穿刺位置进行标记。护理人员使用碘酒来消毒自己的手部及穿刺位置,然后对新生儿实施穿刺操作,看到回血后,要立即固定穿刺针,并对出血情况进行控制,同时抽取足量的血液。采血工作完成后,在拔出针头的同时立即按压止血。

1.3观察指标

围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来进行分析。

2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对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身体检查时,经常会通过采血的方式来进行。新生儿的血管纤细,且充盈度差,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在采血过程中,新生儿会出现疼痛,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股静脉穿刺法是一种传统的采血方法,其过程相对繁琐,新生儿在采血过程中,会出现较为强烈的疼痛现象,甚至还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新生儿在采血过程中,会因为强烈的疼痛而不能与护理人员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采血的成功率自然受到影响。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采血时,不能一次成功,很可能会引发新生儿家属的不满,甚至还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出现。外周动脉采血与传统采血方式相比较,采血部位发生了改变,外周动脉采血具有操作过程简便的优势,采血成功率也高于传统采血方式,更能够被新生儿家属所接受。采血过程只需要以为护理人员就能完成,同时也可以保证采血量的充足。此外,外周动脉采血的安全性也非常高,因采血而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显著降低。

新生儿的血管纤细、充盈度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采血工作的难度。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通过传统的股静脉刺穿法来采血,观察组通过外周静脉采血法来采血。围绕两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对比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后发现,对照组新生儿一次采血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新生儿采血时,通过外周动脉采血法,一次采血成功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同时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显著降低护患纠纷的出现。这就说明,外周动脉采血法与传统股静脉采血法相比,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旋旋,刘芳芳,刘跃,王辉.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心理月刊,2020,15(15):159.

[2]陈伟珍.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219-220.

[3]陈惠开.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4):205-207.

[4]潘婷.外周动脉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