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护理管理在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导管护理管理在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李素婵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241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时,如何将导管护理管理增强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病例116例,为二〇一七年一月到二〇一八年六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他们都患有内科重症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做气管插管,并将病例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运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案,以及实验组,运用的是导管护理管理方案,将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对照组的发生率会很明显的看出来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对于内科重症患者,尤其是需要做气管插管的患者,可以降低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护理服务的好坏对于内科重症患者而言极为重要,这会对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关键词:导管护理管理;内科重症患者;通气的应用价值

加强导管护理管理对于内科重症患者而言,会有怎样的效果,为了验证他的临床效果,本文以选取的就诊患者中的116例患者为依据,他们都需要做气管插管,将两种护理方案,即常规护理方案以及加强导管护理管理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的过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主要是 二〇一七年一月到二〇一八年六月来我院就诊的内科重症患者116例,且都需要做气管插管治疗,将病例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配,分为对照组,病例中患者年龄大概在三十四到七十五岁,平均年龄大约是48.7岁,且男病例会比女病例多四例,以及实验组,患者年龄大概在三十六到七十四岁,平均年龄大约为48.1岁,且女病例比男病例少两例,将两组的资料报告进行分析对照,得出P>0.05,是可以进行比较的,有研究价值。且他们都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治疗,身体指标也都符合治疗要求,同意书也都自愿签订。

    1. 方法

对照组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案,护理治疗内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不间断的体征监护、随时的心理疏导以及规律的用药指导,实验组则是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还要将导管护理管理进行加强,它主要包括的治疗内容如下:(1)要严格的保证气管插管的位置的准确性,不会出现偏离的情况。对于气管套管位置来说,确定位置时,往往确定在二十二到二十四厘米之前,这是常规上适合的深度,并通过对患者进行听诊,来判断患者的肺部呼吸音的对称情况,并以此为依据来做好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的工作。插管深度主要指的是气管导管顶端与门齿之间的距离,在完成插管深度的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记录,同时使用胶布固定导管,刻度的标识是测量记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之所欲要使用胶布固定导管,是因为牢固的导管不会因为外界因素会发生上下滑动,当然,牙垫的选择也尤为重要,需要满足他的尺寸直径要比导管直径粗一些,这样能够防止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被咬扁。操作气管插管的过程完成后,插管的位置的确定则需要的是X片来完成,以保证患者住院过程中会有翻身等的动作,这可能会引起导管的拉扯,以致于导管会发生位移,这就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护士在每个换班时期对气管导管的位置进行不断的记录观察。(2)气囊充气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而过大过小的压力都会发生不可避免的治疗失误,所以需要对压力进行控制,控制压力的方法主要是在气囊充气过程中,充气时需要分成多次,每次都要少量。在充气达到一定的限值,刚好够用来封闭气道时,且不会出现漏气的现象,再多注入一点,有0.5毫升就差不多。少量多次注入气体的过程,需要注入气体的总量大概在7-10毫升为宜,并且多次注入时,大概间隔在四到六小时左右,同时还需要对气囊进行放松处理,大概放松时间为三到五分钟。但是再放松气囊进行放气处理之前,需要最先清除掉口腔和咽喉部位的分泌物,在放气处理后,在再一次充气前,需要将套囊上的分泌物顺利的流入气管,并在流入完成后需要吸干净,使用导管操作,之后再进行下一次充气。(3)必须要做到在保持无菌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吸痰处理,且同时将两瓶配置好的无菌氯化钠注射液用来在吸气管上使用以及在口鼻部位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吸痰管作一次性使用,不能多次。在吸痰操作前后两到三分钟之内,需要给患者吸入纯氧,同时,在操作前还要将患者翻身扣背,以防止出现不适现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的检测需要得到重视,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身体特征异常,则不能再继续吸痰,应马上停止。(4)由于气管插管的原因,患者的气道会出现温化和湿化功能消失的反应,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吸入气体的温度控制在32-35摄氏度左右比较合理,而湿化器的的温度则应符合人体条件,一定要小于37℃,且湿化器内使用的液体则应是需要每天更换的蒸馏水。(5)严格把控病房环境条件,防止感染的出现。每天要对病房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与患者接触的机械,呼吸道器械等。且将空气净化器无间断开启,并拒绝探访,探访也要穿上无菌服。同时,患者在营养上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保证营养的正常供应,不会由于营养不良的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6)护理工作在拔管中需要得到重视,三到七天的时间大概是气管插管时间,需要在及时注意在此操作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的并发症的现象,并做好相应的应急方案。

    1.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的并发症会出现的概率 进行对比分析,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主要是吸入性肺炎、食管瘘以及堵管等病例。

    1.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软件做技术支持,用来处理数据,且很明显的P<0.05,这么 看来是有研究意义的。

2 结果

结果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


肺炎

堵管

食管瘘

发生率

实验组

0

0

0

0.00%

对照组

2

2

1

8.62%

3 讨论

导管护理管理的操作,不管是经过口还是经过鼻子对气管插管,都是侵入式的,所以机械通气治疗很有可能会将患者对插管的应激反应加重。同时,长期的机械通气,会引起内科重症患者除了本身症状的并发症,导致他们在治疗康复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患者的护理工作就尤为重要。加强导管的护理工作,相比较常规护理的方案来说,能够有效的防止导管位置的偏离移动,同时能够保证气管导管气囊的充气压力保持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局部年末血氧也在正常供应的范围内,有效的减少了器官变得狭窄或者发生变形的可能性。气管内的吸引可以有效的防止发生堵管,不会出现呼吸不畅的现象。在预防感染中的操作,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感染的概率,保证患者的正常体征,,减少意外的发生。此次研究总结发现,对内科重症患者来说,有效的导管护理在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安全,极大的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对患者之后的恢复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拔管前后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减少操作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杨格英.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166-168.

[2]刘辉婵,陈晓英,占志英.神经内科ICU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J].健康之路,2017(3):140-141.

[3] 陈黎敏,刘瑞红,沈碧玉等.重症患者应用新型气管导管固定带的效果评价[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