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叙事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冉茂晓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5404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具体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度和2020年度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各30名,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和叙事护理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应用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干预后的躯体化评分、强迫评分、人际敏感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恐怖评分、偏执评分、精神病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护理人员干预后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叙事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状态,使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在今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叙事护理干预;急诊科;护理管理

引言:叙事护理干预通常是引导患者讲述自身的经历和故事,以此为依据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使患者的内心需求和病症问题均得到有效的解决。而该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各科室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还能够为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指引方向,让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均发生较大的变化。本文详细探讨了叙事护理干预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具体效果,以此为增强该科室护理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度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护理人员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41岁和25岁,平均年龄为(31.5±1.6)岁。再选取2020年度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30名,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护理人员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40岁和26岁,平均年龄为(31.9±1.1)岁。两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且在年龄、职称和学历等方面的数据,均无任何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护理人员采用叙事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积极引导叙事

根据目标人群的年龄、性别和学历等因素,通过讲述其他护理人员克服日常工作压力的故事,可以对目标人群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使其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均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达到缓解目标人员不良心理情绪的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引导目标人群的思维方向,协助目标人群从他人经历中寻找压力根源。同时以此为依据尽可能的分析解决办法,令其个人观念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1]。若目标人群在此过程中提出问题或异议,应耐心倾听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情感同盟,让对方获得满足感和亲切感,为接下来的情感宣泄做足良好的铺垫。

1.2.2 宣泄不良情绪

随着我国居民对急诊科护理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使该科室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工作挑战,甚至受到了恐惧、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层面的困扰。该种情况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效率,对急诊科患者的康复治疗工作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干扰[2]。而通过引导急诊科护理人员宣泄日常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可以使其深入了解自身的感受及问题,为各种问题的解决与处理提供正确的指引方向。在急诊科护理人员宣泄不良情绪的过程中,应尽量保障护理人员的讲话不被外界因素打断,使护理人员能够完整讲述自身故事,让其不良情绪得到全面彻底发泄。并根据护理人员的问题根源,引导护理人员以积极正面的态度进行面对,协助护理人员深入分析问题的解决措施,令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情绪逐渐提高[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急诊科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主要以躯体化评分、强迫评分、人际敏感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恐怖评分、偏执评分、精神病性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作为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61445e77d5760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 ±s,分)标识效果,经t/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从表1可以发现,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后的躯体化评分、强迫评分、人际敏感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敌对评分、恐怖评分、偏执评分和精神病性评分,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观察组护理人员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1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61445e77d5760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s,分

评分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躯体化

3.31±0.52

2.42±0.52

3.32±0.55

3.29±0.52

强迫

3.16±0.41

1.68±0.49

3.15±0.49

3.13±0.53

人际敏感

3.11±0.46

1.32±0.46

3.12±0.52

3.11±0.55

抑郁

3.35±0.53

1.22±0.51

3.34±0.53

3.32±0.49

焦虑

3.47±0.48

1.51±0.58

3.46±0.48

3.44±0.44

敌对

2.81±0.44

1.17±0.49

2.82±0.44

2.78±0.41

恐怖

2.88±0.43

2.75±0.41

2.87±0.51

2.84±0.43

偏执

2.73±0.56

1.32±0.46

2.72±0.51

2.67±0.42

精神病性

2.88±0.55

1.94±0.52

2.89±0.59

2.74±0.59

2 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61445e77d5760_html_e696429f9094e307.gif±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65.89±1.52

94.13±1.92


对照组

30

65.88±1.63

78.16±1.13


t/X2


1.006

16.523


P值


>0.05

<0.05


  1. 讨论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用叙事护理干预,通过讲述相关故事、引导思维方向、分析问题根源、解答疑难问题、建立情感同盟、讲述自身经历、分析问题根源、纠正思想观念和共同探讨解决对策等措施,可以使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得到较好的改善,让其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令医院急诊科的整体护理水平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丁玲芳,陈俊国,贾亚平. 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探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8):1402-1404.

[2]黄桂华,方雪梅.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257-5258.

[3]张洁,胡夏晴,汪培培,陈艳,徐琴鸿. 观察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S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