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8
/ 2

高中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

徐月烨 张星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 530299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出现了多种与当下课程改革紧密相连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其中,与新高考政策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的选课模式相契合的走班制,具有灵活性、多元性、流动性,适应了当下高考改革的需要。虽然当前走班制在我国中学阶段还是处在一个试点阶段,但其普及是高考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涉及到教学程序、方式、结构的变化,同时会对教学主体产生影响。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实施走班制对学校、教师、学生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应对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

一、引言

2014 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要求从2017 年全面推进新高考招生制度,文件指出:语、数、英 3 门科目是必修科目,分数要纳入高考成绩,另外 3 门科目是自选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自主选择。“到 2020 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改革后的招生制度和模式,使得“走班制”成为教育的必然。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调整教学方式,实施走班教学”的理念。

二、实施走班制对教学主体产生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方面

  1. 教学资源(教室、教师)缺乏与失衡

高考改革将选择权更多地交还给学生和学校。高考除必考的数学、语文、外语外,其余3 门从 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里选,应该有 2O 种组合方法,学生可根据报考学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由组合考试科目。[1]而这20种组合方法,会带来诸多的问题。首先在教师资源方面。过去传统的班级里面,固定的班级,固定的科目,固定的任课教师,需要多少教师,多少教室,一目了然。而实施走班制之后,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权,在选择科目上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结果,比如今年,选择历史科目的人数非常多,而选择思想政治科目的人数寥寥无几,那么历史科任教师就会短缺,思想政治科任教师就会空余。但学校不能按照今年的科任教师需求去招聘教师,因为每年学生的科目选择数据变化是不稳定的,这就会造成教师资源严重失衡和师资浪费等问题。

  1. 教学管理困难

原来固定的班级有固定的班主任,固定的班级干部,固定的班规所管理和约束。实施走班制,学生游离在行政班级与学科班级之间,由于学生的上课班级是分散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接触时间大大减少,导致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不到位,在实施德育工作很难做到针对性教育。由于走班制教学班级的不稳定性,他们上课时间组合在一起,下课随之解散,没有严谨的班级规章制度,这种上课来,下课走,时效短的班集体使得学校在学生考勤管理和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所面临的管理难度不断升级。

(二)教师方面

高考改革是时代的必然选择,走班制也是适应高考改革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转变对于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来说是一种大的挑战。首先,年龄较老或应变能力较差的教师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其次,虽然走班制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是走班制教学实施后,每个科任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流动的、班级是流动的,这种流动性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特点和学生个体能力差异的了解,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容易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得教学过程中更加复杂难以把握,在管理班级上充满了挑战。

(三)学生方面

1.学生选择课程缺乏理性

学生对课程的自主选择权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虽然学生的拥有选课自主权,但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课程的目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知,有些学生倾向于选择难度低的课程,有些学生倾向于扎堆选课,有些课程与高校招生甚至以后的职业生涯相挂钩,选课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风、考虑欠缺等问题,会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

2.班级观念淡化,集体主义弱化

在传统的班级里,固定的班级让学生对所在班级有归宿感和依赖感,走班制实施以后,以前的班课表变成了每个人不一样的课表,每个学生的时间在分布上较为零散,一部分时间花在“走”班上,一部分时间花在行政班,而更大的一部分时间花在了学科班级上,这样造成本来削减了学生在日常管理班级的时间,淡化了学生对班级的感情,只有少部分时间在固定的管理班,减少了举办班集体活动的时间,也减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对管理班的归属和情感逐渐淡化。

三、关于高中走班制实施所产生问题的思考和意见

(一)多校联动,实行教师跨校流动

在高考改革指导下的选课走班制,因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更多的原因所出现的选课组合是无法预料的,针对这种情况所导致的教师资源严重失衡或短缺的问题,学校可以实行多校合作,实行教师跨校流动制。多个学校组成一个集团,共同分担走班制下的任务和套餐以及教师分配的问题。这样教师不再是“某所学校”的教师,而是“某个集团”的教师;学校也不再是所有学科、所有“套餐”一锅端、大勺烩的学校,而是专注于部分科目和“套餐”,实行“特色发展”的学校。

(二)分层与走班相结合

分层走班相结合,也称分层走班制。在实施走班制的学校,有的是不管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如何,根据学生选课科目分配班级,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所布置的作业不能有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有的学校是实行分层走班制,分层走班制是指不仅根据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还根据学生的的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从而避免教学班因水平不同而不能因材施教的局面。具体而言,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等角度去设计分层走班的具体策略,以求真正让学生学得更好,考得更好,发展得更好。[2]

(三)打造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

学校应努力打造“互联网+教育管理平台”,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发展趋势,是推进走班制教学的有效手段,更是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3]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等领域都可以运用互联网,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促进学校管理智能化、自动化,完善走班制教学的管理体制。

(四)加强选课指导和培训

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课程,做好生涯规划”。高考改革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而自主权是否运用的好,关键在于是否会正确进行课程选择。因此,学生要开设相关课程,对课程的性质、目的、职业要求进行讲解,专门培训学生应该如何选课,使教育能够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1]王爽. 基于高考制度改革的“走班制”及“个性化课表”[J]. 教学与管理,2015( 10) : 74 -76.

[2]唐刚.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今日教育,2017(03):32-35.

[3]张昕.新高考政策下完全走班制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01):24-26.


作者简介:徐月烨(1995.11-),女,汉族,广西梧州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张星(1997.10-),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思政)。